APP下载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11-01陈旭旭

黑龙江科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瘘术胆囊炎经皮

陈旭旭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甘肃 临夏 731100)

手术为结石性胆囊炎的有效治疗方式。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临床常用的术式之一,可根治胆囊结石,用于急性发作期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效果确切,但对高龄、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或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者,直接应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易出现手术不耐受情况,手术风险较高[1]。因此特对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应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造瘘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9.43±5.52)岁。病程6~18 d,平均病程(8.94±2.11)d。合并症:糖尿病9例,高血压13例,冠心病10例,慢阻肺11例,其他9例。两组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排除手术或麻醉禁忌症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药物过敏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纠正休克、镇痛、保肝、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

对照组在急诊期即采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下铺消毒单,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B超引导下,于肚脐下1~2 cm处作一3~4 cm切口,注入CO2气体,建立气腹。于肚脐上方1~2 cm处分别做2个0.5~1.5 cm的小洞作为操作孔,置入腹腔镜。钝性分离胆囊与周围组织黏连,于胆囊壶腹处切开浆肌层,向胆总管作钝性分离,使胆总管、胆囊管充分显露。明确胆囊动脉后,钳夹夹断胆囊动脉,剥离胆囊,电凝止血,经脐部切口处取出胆囊。再次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缝合切口。

造瘘组应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手术体位与麻醉方式同对照组。术前经超声扫查,确定进针点。迪欧穿刺祛瘀行常规消毒、铺巾后,经右腋前线7、8肋间作一0.3~0.5 cm切口,扩张肋间肌。使用PTC针为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进针,进入预定部位后,确定胆汁流出后,退出针芯,插入引导钢丝,退出穿刺针。沿钢丝置入引流管,持续抽取胆汁,胆汁抽取期间用抗生素液持续冲洗。确认胆汁抽取完全后,缝扎套管,避免脱落,连接引流袋。术后叮嘱患者平卧24 h,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择期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造瘘组的术后意识、凝血功能、白细胞、体温等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对比

造瘘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对比 例(%)

3 讨论

胆结石、细菌感染为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结石性胆囊炎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需及时实施手术治疗。受老年患者自身生理状态的影响,对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不甚理想,且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适用于病情危重或年老体弱者,或合并心、肺、肝、肾严重疾病不能耐受者,具有操作简单、高效、微创等优点,应用后可迅速达到胆囊减压目的,有效延缓病情发展[2]。

研究结果显示,造瘘组术后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在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显著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改善预后,降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虽然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对延缓结石性胆囊炎进展有较理想的效果,但无法根治该病,因此在实施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后,还需加强对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待其病情稳定后,择期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以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3]。

猜你喜欢

瘘术胆囊炎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膀胱造瘘手术术式的疗效分析
改良端侧吻合法结合机械及液压扩张动静脉内瘘术在尿毒症肾衰血液透析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活瓣式小肠造瘘术在新生儿腹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肾造瘘术治疗肾积水的临床分析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