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线上体育教学样态研究
——以苏州市为例

2021-11-01赵遥远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6期
关键词:苏州市教学内容人工智能

赵遥远

(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江苏 苏州 215021)

在新冠疫情期间,苏州市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学生开设线上体育教学课程,指导中小学学生居家进行体育知识技能学习和锻炼。然而,因相关人员缺乏应急教育方案等问题,使中小学线上体育教学存在备课时间短、教学环境局限、教学平台不成熟等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新冠疫情期间苏州市中小学线上体育教学样态进行了研究。

1 新冠疫情下苏州市线上教学样态回顾

2020年年初,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延迟开学时间,倡导在线课堂”的政策号召,苏州市教育科学院和教师发展中心根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组织专家拍摄和遴选了“抗疫助学”系列教学课程,其中具体策略为:苏州市教育科学院和教师发展中心立即发动全市各区域数千名骨干教师,以“停课不停学,创建云课堂”为核心理念,以线上教育中心为平台(创建于2018年3月),在原有“寒假名师在线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课程内容和服务内容,并成立了线上教育资源开发网络工作组,遴选授课名师,组建线上专家团队,设计线上讲义、板书、测评等视频录课工作。另外,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各个阶段课程实施表,并在线上教育中心平台、手机App和电视端进行直播教学,并支持点播和回放等功能。

通过数据统计得知,截至2020年4月13日线上延时教学课程结束,苏州市线上教育中心在小学一年级至高三年级学段,累计开设精品名师课程3107节;线上教育中心登录78 672 746人次,平台日均登录130.5万人次,其中网络端110.6万人次、电视端19.9万人次,相当于苏州市125万中小学学生每天至少登录1次,日均观看课程215万次,平均每位中小学学生日均观看1.72节课程。为及时解答中小学学生在家学习期间遇到的问题,苏州市教育科学院统一组织3个学段骨干教师共计3212人参与每日值班在线答疑工作,累计已为中小学学生解决了179 384次提问与解答。庞大的数据展示了苏州市线上教育工作的累累硕果,同样也为我国线上教学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 新冠疫情下苏州市线上体育教学样态分析

2.1 线上体育课程设置分析

根据课程数量统计得知,2020年2月10日—4月13日的疫情教学期间(共9周),苏州市教育线上中心在中小学开设置了7个阶段的课程,其中体育课程共开设了59课、132课次,小学阶段开设了40课、109课次,初中阶段开设了19课、23课次,高中阶段则未开设线上体育类课程(表1)。另外,小学1~3年级周课次为3次,小学4~6年级和初中的周课次则为1节。因此,苏州市中小学线上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存在数量少、不全面的显性问题。一方面,小学4~6年级和初中年级学生的体育课仅为每周1次,与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周课次相比是3∶1的比例,这与课时标准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初三学生面临中考体育考试的压力,为了帮助初三年级学生备考,应设置及时、合理、有针对性的线上体育教学内容,而在初三的线上课程表中,除了文化课外,未设置任何体育课程。

表1 苏州市疫情期间体育线上直播课程统计表

2.2 教学内容因素分析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疫情期间,体育线上课程受时间、场地、器材等多种因素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受到了极大的条件限制。通过利用“微词云”在线统计软件,分析教学内容得知:第一,线上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体操、趣味游戏和身体素质锻炼内容为主,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的健身性和娱乐性;第二,教学内容中还开设了一些如搏击操、击剑操、凳子游戏、“POP DANCE”等个性化课程;第三,教学内容体现出基础性、简易性和小范围性。(图1)

图1 苏州市体育线上教学内容词云图

同时,线上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规划设计。由于教师在备课时都是居家“单兵作战”,在教学内容的具体设置时缺乏整体性考虑,课程之间互相联系性不大,难成体系。第二,部分课程内容设置较偏,虽然比较新颖,但中小学学生基础弱,在教学中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同时,教师在前期教学中缺乏铺垫,节奏较快,使新型教学内容只能流于形式。第三,一些教师在教学内容设置缺乏趣味性内容,教学只是简单的训练内容和次数的叠加,难以激发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2.3 教学过程要素分析

体育教学过程的因素具有多项性的特征 ,这种多项性因素的特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表现为由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因素、条件性因素、过程性因素构成的3个维度的因素结构。(图2)

图2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2.3.1 主体性因素分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中小学学生是最重要的2个参与主体。从教师方面来讲,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和视频录制时,无论是从课程设计目的、内容和实施过程,都体现出以中小学学生自主、能动和创造性为特色的主体性思想,对课程实施起着良好的导向性作用;对中小学学生而言,由于学习环境发生了从运动场地到家庭客厅的转变,中小学学生没有了教师在身边所带来的束缚感,使中小学学生在主观选择上有了自由。中小学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从他律转变为自律,从教师管理转变为自主管理,从而更能体现中小学学生的主体地位。

2.3.2 条件性因素分析体育教学活动的条件主要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2个因素所构成的教学时空环境,其中教学的物质条件是一种有形环境,而教学的精神条件是一种无形环境。针对苏州市中小学线上体育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学物质条件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线上教育平台、显示教育App和电视端;第二,教师的音视频设备、教学设计课件和器材器械;第三,中小学学生的学习设备和器械等。教学精神条件则主要是靠教师在线上教学中对中小学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及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教学人际关系和课堂氛围。

总体来看,苏州市线上体育教学的条件性因素呈现出物质条件丰厚、精神条件匮乏的状态。从教学物质条件分析:苏州市线上教育中心在原有电脑、手机等观看途径的基础上,协调有线、移动及电信公司,创新开设有线电视、移动魔百盒和天翼IPTV 3个电视端的播放途径,开启2+3新增多渠道观看方式;同时,现代电子设备的便利性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教师备课和录课提供了便利,教师居家使用视频处理器来提供硬软件支持,从而极大地便利了线上教学设计。另外,教学中以跳绳、板凳、纸杯、瑜伽垫等常见居家物品作为教学器材设施,从而既降低了教学要求,又提高了中小学学生的练习兴趣和效率。

从教学精神条件来看,中小学线上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不太乐观:第一,没有教学互动,师生难以建立亲密的关系。线上教学,师生原本就彼此不熟悉,再加上互相隔着屏幕,彼此之间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感,使教师难以调动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难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小学学生在家学习时,中小学学生间没有互相沟通、讨论,彼此间更没有动作技能对比,难以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从而影响了中小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线上教学对中小学学生的自律性要求高。与学校体育课中严明的课堂纪律相比,中小学学生在家学习缺乏外界环境的约束。第四,中小学学生存在理解能力弱、注意力不集中、随意注意时间短等现实问题,居家学习会严重影响体育教学效率和效果。

2.3.3 教学评价体系分析体育教学评价既是体育课程体系框架的核心内容,又是检验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的关键环节。通过利用平台检索、网络查询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搜集线上体育教学评价得知,新冠疫情下的苏州市中小学线上体育教学情况存在评价体系不完善的显性问题:首先是教学主体隔离,评价过程断裂。在线上体育教学课程中,教师和中小学学生处于2个不同的空间环境,家长和学校未建立一个监督制度与沟通交流平台,从而使教学2大主体要素隔离,无法进行及时的沟通、反馈和互动。另外,线上体育教学没有建立自测自评功能,中小学学生无法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反馈,使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关系断裂,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其次是教学评价平台不完善,渠道不通畅。疫情期间,苏州市线上教育中心所提供的课程平台为网站平台、手机客户端和电视直播,这3种方式均采用单一的输出课程的方式,没有提供实时线上双向互动、问答、弹幕等技术服务,在视频端下方也不支持留言评论功能,虽然在课程外提供“名师专家电话答疑”服务,但对中小学学生而言,他们存在通信设备使用率低、认知水平低、重视程度低等问题,无疑会将这种“专家特殊服务平台”成为低效率沟通渠道。另外是评价主体功能丧失,倾向定量评价。体育课程评价主体包括参与课程评价的人员及组织,如任课教师、中小学学生和课程观摩者等。然而,苏州市中小学线上体育教学是单一教师针对全市相应水平段中小学学生教学,这从地域空间就限制了任课教师和中小学学生2大评价主体的参与、互动;而课程直播教师虽然评价功能依旧存在,但主体效应已经丧失。

3 中小学线上体育教学形态重建

3.1 提升中小学校园人工智能化水平,构建智能化体育教学模式

为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应从提升校园人工智能化入手,整体提高校园智能发展水平。首先,以政府资金支持为前提,保障充足的体育教学器械和设备;其次,以学校丰富的课程内容单元体系为基础,构建网络化在线体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再次,在课程中提供专门的师生在线沟通交流平台,保障课程评价的及时性,提高教学管理效能;最后,对教师和中小学学生广泛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技术,保证课程教育主体的应用能力,确保人工智能在课程教育中的有效实行。

3.2 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

首先,人工智能下的在线体育教学应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锻炼中小学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其次,以兴趣化教学为教学手段,降低教师和教学环境对中小学学生的思想束缚,以身体示范、语言引导和客观评价的教学方式,促进中小学学生身心的自由发展;最后,创建“线上课程指导为辅,课下自主训练为主”的培养方式,给中小学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时间,同时培养中小学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意识。

3.3 加强体育教师人工智能能力培养,提高职业标准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在人工智能技术与线上体育教学的结合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环境下,体育教师自身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体育教学知识和运动技能,还应具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化能力”。体育教师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检测中小学学生的课堂运动效率,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实现针对性精准教学等,从而切实提高线上体育教学效率。

3.4 建立多元化共同发展的人工智能教育环境

为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线体育教学中有效实行,应结合教育自身、社会机构和中小学学生家庭3个层面进行融合,构建多元化共同发展的人工智能教育环境。从教育自身来讲,各地域之间在课程资源、智能技术等方面加强共享合作,提升课程水平,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社会机构来讲,联合政府、科技、教育等部门,对线上体育教学提供加强监管、技术支持和资源拓展等工作,从而为人工智能下的线上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从家庭方面来讲,家长应转变线上体育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线上体育锻炼,同时提供必备的线上教学设备,为中小学学生的政策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帮助。

4 结 语

新冠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工作,是对苏州市体育师资力量的一次综合考验,同时也是对目前苏州市线上体育课程教学体系的一次探索。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线上体育教学融合,能提供更快速、智能、便捷的中小学线上体育教学发展环境,这对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加强线上教学管理评价体系,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起着极大的作用,亦是现代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苏州市教学内容人工智能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