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比派内景题材绘画创作研究

2021-10-31李一帆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平面化

李一帆

摘 要:纳比派出现于19世纪末,是一个继印象派之后的画派,所存在的时间较短且规模较小。纳比派画家以室内场景以及日常居家生活作为主要创作题材,多以平面化的表现手法来营造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装饰效果。以纳比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爱德华·维亚尔和皮埃尔·博纳尔的作品为例,从内景空间的平面化处理、简化的造型形式、色彩的平面化处理以及独特的构图形式几个方面分析了纳比派内景题材绘画创作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纳比派;内景题材;平面化

纳比派是出现于19世纪末的法国巴黎的一个艺术社团,其主要成员是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的学生。这是一场为期较短的艺术运动,且规模较小,参与者大多是法国的画家和雕塑家。其中,爱德华·维亚尔和皮埃尔·博纳尔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位画家。受高更的绘画理念和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纳比派多以家庭生活、室内场景为绘画题材。纳比派画家擅长描绘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够把人物的生活状态表现得生动活泼。纳比派绘画作品的选景独特,大多取自窗户的一角或室内空间的一角,通过运用不同的视点组织方式,表现出温馨的生活场景。纳比派画家打破了传统的绘画观念,在印象派的基础上对绘画创作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在对于内景空间的处理方面,他们摆脱了常规的透视理念,拒绝真实地再现客觀物象,并对画面中的物体进行变形处理,以达到平面化的效果。平面化是纳比派内景题材绘画创作的主要特点。

一、内景空间的平面化处理

纳比派内景题材绘画创作的平面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削弱了画面空间的纵深感,模糊了画面中物象之间的关系,给人一种将不同范围的事物置于同一空间的错觉,增强了画面的平面化效果。纳比派画家通过对画面中物体的正面化处理以及运用多视点等方法来表现内景空间的纵深感。他们无视常规的透视方法,追求具有装饰韵味的二维视觉效果,意图营造一个极具诗意的画面氛围。纳比派代表画家皮埃尔·博纳尔的《乡间餐厅》所描绘的是家中生活的一角,画面中一个女人站立在摆满各色各异食物和日常用具的餐桌旁,透露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不难发现,皮埃尔·博纳尔正是以正面的视角来绘制画面中的所有的物象的,如餐桌、餐具、食物,甚至画面右上侧的人物和窗外的风景。这种表现手法会能够为观者营造出一种不同空间的物体出现在同一空间的错觉,削弱了画面的纵深感。H.H.阿纳森在《现代艺术史》一书中,曾这样评价皮埃尔·博纳尔的《室内》作品:“博纳尔以平板的方式,把精确绘制的房间突然切出去一部分,处理成正面化,这是马蒂斯甚至是蒙德里安的新艺术运动的先声。”这里所提到的“正面化”正是皮埃尔·博纳尔为减弱画面空间的纵深感摆脱常规的透视方式而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其能够使画面更具平面性和装饰性。除了正面的观察角度外,皮埃尔·博纳尔也擅长运用多视点的方式来表现画面空间,以丰富画面的层次感。例如,在《浴缸中的裸女》的画面中,行走的人物、椅子和窗帘呈正面视角,浴缸、浴缸中的裸女以及地毯则呈俯视视角。皮埃尔·博纳尔擅长运用多视点来表现同一空间,在削弱画面的纵深感的同时,使得画面更具趣味性,体现了纳比派内景题材绘画创作平面化的艺术特点。又如,在爱德华·维亚尔的《树叶型的洋装》的画面中,前景部分常会隐退到后景部分。这种处理方式不符合常规的透视原则,使得观者很难看出几个人物所处的位置以及前后关系,减弱了画面空间的纵深感。

二、简化的造型形式

纳比派画家通过简化物象的造型、减弱物象的体积感,使得所展现的画面具有平面化的特点。这里的简化并不是指创作者简单地勾勒出物体的外部轮廓,而是指创作者将想要描绘的物体进行主观处理,使其摆脱传统的造型束缚,从而形象地概括出物体的外形和特征。例如,在马蒂斯的《蓝衣妇女》中,画家就运用了曲线的造型,主观地概括了画中两个人物的基本形象和动态。画面中人物的五官和四肢被处理得模糊不清,使得体积感因此得到了削弱。墙上及桌上物体的外部轮廓呈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三角形等几何形状,与简化的人物形象之间相互呼应,使得画面的平面效果更加突出。又如,在皮埃尔·博纳尔的《暖气旁边的茶壶》中,画家就时常先用简单的线条概括出物象的外部轮廓,再粗略地刻画出物象的细节部位,仿佛“形”从未在他的作品中消失,但又总是没有明确地体现出来,使得观者只能隐约地看到物体的基本形象。另外,画面中用直线刻画的作为后景的窗帘、窗台、暖气、墙壁,与作为前景的用曲线勾勒出的人物、桌面、茶壶相互交错,形成了鲜明对比,再一次实现了对内景空间的平面化处理。

三、色彩的平面化处理

在表现内景题材时,纳比派画家通常会借助恰当的色调来烘托温馨愉悦的家庭氛围。受后印象派大师高更“加深色彩,简化形式”绘画理念的影响,纳比派画家习惯于将单纯的色块附着于简化的物象上,再调和出朴素的色调,以营造出更加平面化的艺术效果。在爱德华·维亚尔的《壁炉前的女人》中,画家就是以平涂的方式将画面分割成大小不一的色块,再将其组合成平面化的图形,如天地、房屋等。另外,画家简化了物象的造型,运用平涂的色块简单地概括出了人物的造型。同时,画家运用灰色的色块概括出了画面的背景,使得外立面上带有网状图案的房屋与另一幢用白色色块平涂的房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色彩的平面化处理方式使得画面的色调变得和谐有趣,装饰意味更为强烈。

在纳比派内景题材绘画创作中,画家擅长运用主观色彩来处理画面,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传达出自身对于社会生活的感知。主观色彩具有较强的表现性,可以突破客观因素的限制,不固守于客观色彩的局限,是画家根据自身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利用主观思维重新组织画面的一种方式。画家可以通过对某一色彩的偏爱来传达自己的审美观。例如,爱德华·维亚尔偏爱用熟褐色作为画面的主色调,并使用一些与熟褐色相近的色彩作为辅助色,形成和谐柔和的画面节奏和画面效果,营造出舒适安逸的家庭氛围,以此表达自身对淳朴生活的追求。又如,在他的作品《女人涂刷服装》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对主观色彩的运用。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增强画面的平面化效果,传达出画家最真挚的情感,使画面产生独特的视觉美感。

除此之外,纳比派画家还常以将自然纹样与色块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内景空间,赋予了画面以强烈的装饰意味。例如,在爱德华·维亚尔的《读书少女》中,红色的壁纸和地毯上就布滿了密密麻麻的自然植物图样,且上方的格子纹样相互交错,排列有序,使得整幅画面具有显著的平面化效果和装饰意味。

四、独特的构图形式

构图在绘画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是指在一定的空间中画家对人物以及各个物象的位置的组织和安排。纳比派画家在画面构图的组织上较为与众不同。在纳比派绘画作品中,一些看似随意的画面场景在事实上却饱含了画家深思熟虑的构思与布局。他们力求构图形式的独特新颖,尤其注重其平面化效果的体现。

(一)截取式构图

纳比派画家时常会使用截取物象的方式来有意地压缩画面的场景,将主体物挤压到画面的边缘位置或画面之外,使得主体物通常以不完整的局部形象显现。具体来说,就是不完整地表现出画面中的所有对象,只保留一些对象所具有的最明显的特征。在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画家融入了自身的主观意识,将在记忆中捕捉到的第一眼的印象或最为深刻的印象呈现出来,使得画面已不再是对日常所见的物体和生活场景的单纯再现。皮埃尔·博纳尔多习惯于采用这种截取物象的构图方式。例如,在《花园聚餐》中,他将室内空间挤压成横向和纵向的形状,重点刻画了被截取的餐桌和窗外的风景。同时,为了打破画面的节奏,他将人物置于画面中的次要位置。这种截取式构图的方式不仅留住了画家的“第一眼印象”,而且还能够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二)分割式构图

纳比派画家也常采取分割式构图的方法来布局画面。在皮埃尔·博纳尔的内景题材绘画创作中,他将画面中的门窗、餐桌作为隔断,并用于分割画面,使得画面形成大小不一的色块。这种分割式构图的表现形式增强了画面的平面感。例如,爱德华·维亚尔的《床上》同样也运用了分割式的构图手法。画面中人物处于画面的中间位置,其外部轮廓、地面以及墙面将画面分割成了不同的区域。这种独特的构图方式有利于增强画面的平面化效果。

(三)中心式构图

中心式构图是纳比派画家的又一种较为常用的构图形式。其是指将主体物安排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使画面具有平衡性,从而突出画面主体。爱德华·维亚尔常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画面布局。

纳比派虽存在的时间较短,却在西方美术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平面化的艺术特征在现当代的绘画艺术中仍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对其绘画艺术语言的探究,人们对纳比派画家的平面化意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即对内景空间的平面化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画面的纵深感,简化的造型形式、色彩的平面化处理以及独特的构图形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画面的平面化效果。同时,纳比派画家还将自身对家庭生活的情感融入了内景题材的创作中,实现了艺术与生活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何政广.先知派绘画大师勃纳尔[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

[2]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董帅君.纳比派室内景作品的形式特点及其在创作中的运用[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19.

[4]高旭阳.当代室内空间题材绘画表现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6.

[5]张凯.勃纳尔绘画语言的平面化意识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8.

[6]卡拉萨特.西方绘画流派欣赏[M].董强,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7]阿纳森,曼斯菲尔德.现代艺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20.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平面化
平面与构成——主题性油画创作语境的空间际遇研究
论风景油画的空间布局
亚历克斯·卡茨绘画特点探究
传统剪纸纹样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
平面的魅力
手语视觉语言的平面化设计与实现
当代抗日影片中的日军形象
平面化的误用: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义与大众文化
从《画皮》看当代中国电影的审美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