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脱贫地区相对贫困治理的思考
2021-10-30曹刚
摘要:小康社会已经全面建成,中国广大脱贫地区将迎来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治理相对贫困为重点的乡村建设新时期。脱贫地区治理相对贫困要明晰治理特征,全面把握当前形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标乡村振兴总要求;加快建立健全衔接转化机制、产业兴旺机制、内生动力机制、多重保障机制;逐步构建起从绝对贫困帮扶到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乡村振兴,相对贫困治理,脱贫地区,机制构建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绝对贫困彻底消除,我国迎来了相对贫困治理的新纪元。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本文从乡村振兴背景下相对贫困治理的特征、思路、路径三方面进行了思考。认为新时期治理相对贫困具有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任务艰巨、相对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相衔接、贫困维度从单一转向多元、相对贫困治理任重道远的时代特征。对此,在思路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标乡村振兴“五要求”;在路径上要加快建立健全衔接转化机制、产业兴旺机制、内生动力机制、多重保障机制。
1乡村振兴背景下相對贫困治理特征
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历史背景发生天翻地覆,贫困治理呈现全新特征。
1.1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任务艰巨
进入后脱贫时代面临的首要考验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1。因为它不仅关系全面小康的建设效果,更关系乡村振兴战略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和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但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开展相对贫困治理面临如下问题: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较重;新脱贫户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信息占有、施展运用以及市场参与意识和能力与当前社会要求具有较大差距;“产业基础不牢,市场发育不足,经济活力不强”2,产业吸纳能力有限,就业岗位不足;“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脱贫的特点,”3政策变动对贫困户影响较大;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救助能力有限,加之自身底子薄,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随时发生。
1.2相对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相衔接
后脱贫时代治理相对贫困最大的特征就是有序实现相对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为,两者从本质上讲,相对贫困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治理相对贫困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振兴乡村,而乡村振兴则不仅是解决相对贫困的过程还是全方位整体提升乡村面貌的过程。从时间上讲,由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实际和数量庞大的贫困人口,未来五年过渡期以及更长一段时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治理相对贫困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者同向同行、交叉行进的重叠期。从治理主体上讲,不论是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还是相对贫困治理,主体人群是脱贫地区的农民。综上,两者在本质、时间和治理主体上都具有高度耦合性,客观上要求必须有效衔接。
1.3贫困维度从单一转向多元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4,但当前消除的贫困是以2300元年可支配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为标准的生存贫困,而相对贫困是一个比我国现行贫困标准更高、衡量维度更多元、涉及人口更多、致贫原因更多样的发展性贫困。所以,在后脱贫时代,不论是致贫原因、贫困人口还是扶贫方式,都从单一转向多元。致贫原因从比较单一的经济贫困转向物质保障、健康卫生、文化教育、精神状态等多元化要求得不到改善和提高;贫困人口将包括新脱贫户、原来在贫困线附近浮动的人以及高于贫困线的人,不仅会在数量上大幅增加,在地区分布上也更加分散;扶贫方式则主要从物质支持、发展生产转向包括支持发展产业在内的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多层次的反贫困屏障的构筑。
1.4相对贫困治理任重道远
如前所述,相对贫困是一种多元贫困,涉及面广、投入大、耗时长,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脱贫地区相对贫困治理必定任重道远。第一,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巨大压力。除前所述困境外,当前多地政府债台高筑,以致后期资金投入得不到保障。第二,需求的多元化和自身发展的薄弱性以及人口的庞大性决定了时间的长期性。第三,相对贫困治理的多元化需求在单位个体上的投入将更大,所需的社会资源将更多,而这与我国当前有限的物质积累和全面发展目标是不相符的。除此之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还将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社会人力物力精力不可能长期集中于此。所以,这一系列矛盾决定了我国相对贫困治理必定是任重道远。
2相对贫困治理的治理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在共同富裕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要治理脱贫地区相对贫困、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标乡村振兴“五要求”,才能探索出得民心、能落地、有成效的工作路径,推动贫困治理迈上新台阶。
2.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我国之所以能用短短八年时间创造使近1亿人摆脱贫困的脱贫奇迹,关键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有成百上千万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正如习近平所言“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5相对贫困治理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而坚持共同富裕理念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依靠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 6只有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相对贫困治理,才不会迷失方向、出现混乱,才能整合力量、优化配置,真正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2.2尊重农民主体地位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绝对贫困的彻底消除不仅是因为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更是因为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调动了广大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脱贫内生动力,使他们与扶贫干部同心同向同行,苦干实干。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相对贫困治理,只有继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从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才能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培养发展好产业、制定致富好政策,才能激发出广大农民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力量,蹄疾步稳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反之,任凭领导干部“拍脑袋”“想当然”,悖农民意愿而行,逆地区实际而动,不仅不能有效治理对贫困,反而劳民伤财、破坏党群关系、动摇执政基础。因此,新时期治理相对贫困一定要始终立足农民需要、农村发展,既高标准规划,又“接地气”推行。
2.3贯彻新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 7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相对贫困治理,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仍然突出基础上开展的反贫困斗争,经济发展方式、人民生活需求、世界发展格局都呈现出了新特征,客观上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来指导实践。新发展理念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不仅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念指南,也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治理相对贫困的根本遵循。新时期开展相对贫困治理,创新是根本动力,协调是内在要求,绿色是发展方向,开放是基本战略,共享是根本归宿。只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相对贫困治理的一切环节,相对贫困治理才能真正交出一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秀答卷。
2.4对标乡村振兴总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是面向本世纪中叶“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8,也是新时期脱贫地区开展相对贫困治理的根本历史背景,两者在本质、时间以及主体上具有高度耦合性。因此,这就客观上要求治理相对贫困必须要对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以总要求为目标引领,逐步建立以实现總要求为根本、多维发展的相对贫困治理制度体系,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在乡村振兴中不断解决相对贫困。乡村振兴关于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的总要求与相对贫困多元维度的动态衡量标准从根本上是相一致的,互通有无。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脱贫地区相对贫困治理必须要对标乡村振兴总要求。
3相对贫困治理的路径选择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个‘啃硬骨头’的过程,那后脱贫时代就是一个彻底拔掉‘穷根’、实现‘稳得住’脱贫” 9、走向共同富裕的时期。乡村振兴背景下脱贫地区开展相对贫困治理,不仅要“扶上马,送一程”,落实‘四个不摘’政策,更要加快建立健全衔接转化、产业兴旺、内生动力和多重保障机制。
3.1衔接转化机制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相对贫困治理,衔接的关键落脚点在于政策体系,要“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10为此,一要强化领导衔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沿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工作机制,在乡村振兴目标指引下压实五级书记责任,继续巩固驻村干部制度。二要做好规划衔接。对标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和总目标,遵循乡村建设规律,结合地区实际,构建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远近交融的规划体系。三要加强操作衔接。分类确定需要取消、延续和完善的现行支持政策,推动原有的临时性、超常规、特惠性政策转向长效性、常态性、普惠性政策,原有的脱贫监测、帮扶、督察、考核制度转向乡村振兴背景下相对贫困的监测、帮扶、督察、考核制度。
3.2产业兴旺机制
“产业是就业之基、增收之本”11、致富之源。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产业基础是巩固脱贫成果、推动脱贫地区相对贫困治理的根本出路。没有产业兴旺,相对贫困治理便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只有发展壮大经济产业,贫困群众才能稳定增收,相对贫困才能逐步治理。为此,一要优先发展农村地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整合现有政策,简化办理手续,形成多层次全方位支持体系,健全产业兴旺机制。二要立足地区实际,合理规划一二三产业发展和布局,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集中力量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三要创造便利条件,加强东西部结对帮扶,鼓励支持东中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不断深化帮扶领域、强化帮扶力量。
3.3内生动力机制
事物发展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贫困地区长期贫困,不仅是因为受制于自然环境,更重要一点是脱贫内生动力不足,而脱贫攻坚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调动起了广大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了脱贫内生动力。当前,开展相对贫困治理,构建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机制,一要在脱贫地区积极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树立勤劳致富理念。二要健全教育扶贫体系,对脱贫地区仍处于教育阶段和有强烈受教育愿望的人群做到应收尽收、应教则教,提升受教育水平。三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新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精神风貌、生活习俗变革,倡导文明生活。四要推动“文化娱乐、互动交流等基本生活要素的融入,满足贫困群体不同的文化诉求和社会需求。”12
3.4多重保障机制
相对贫困治理是发展性扶贫,不仅要不断满足群众的物质需求,更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脱贫群众自由全面发展。这就客观上要求党和政府要加快健全系统完备、覆盖广泛、持续优化的多重保障机制,形成长效多元的公共服务供给。在广大脱贫地区,开展相对贫困治理要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完善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农作物及牲畜保险,建设高质量现代医疗养老机构;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配置,构建多层次教育格局,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又支持更多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要完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要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不断民生改善。
4结语
相对贫困是一个动态衡量标准,解决这一矛盾任重道远。处于当前起始阶段,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相对贫困治理,开好局、起好步更为关键,要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创新理念、科学谋划,健全制度、统筹推进,加快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治理合力,逐步消除贫困,促进全体人民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社会主义论坛,2021(03):4-9.
2 余少祥.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建设[J].江淮论坛,2020(04):62-68.
3 李小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政策与实践问题[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1-3.
4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社会主义论坛,2021(03):4-9.
5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社会主义论坛,2021(03):4-9.
6 潘文轩.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经验及对2020年后解决相对贫困的启示[J].兰州学刊,2020(08):175-185.
7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J].旗帜,2021(02):5-7.
8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新华网,2018.09:2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2675462648613797&wfr=spider&for=pc
9 张欣光.后脱贫时代对脱贫不返贫机制构建的思考[J].农村社会保障,2020(31):218-219.
10 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J].台声,2020(05):14-17.
11 曹永萍.后脱贫时代治理相对贫困的路径选择[J].甘肃农业,2020(10):38-40.
12 侯守杰.后小康时代的相对贫困治理[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2):36-42.
作者简介:
曹刚(1997—),男,山西吕梁人,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