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份“任务单”的进化

2021-10-30金陵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任务单用法句型

金陵

邯郸市复兴区箭岭小学英语教师柴丹丹初试微课程教学法,进步明显,令人欣慰。

实验微课程教学法,教师往往无法做到:具体精准提炼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达成目标”;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学习任务。这是长期抄袭教参“教学目标”,导致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悄然退化,以及“满堂灌”使然。一旦涉足实验,“软肋”立马显现。

On the Farm的“任务单”中,柴老师最初这样撰写达成目标:

⑴ 能正确认读并准确书写以下单词:farm,farmer,pig,cow,sheep。

⑵能理解、用合適的语音语调朗读下列句子:What's this?It's a/an...来问答本课所学的动物。

⑶学唱歌曲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⑷收集其他动物的英文名称。

这样的目标决定了学生不可能从事高质量学习。首先,目标⑴⑵都存在着笼统含糊、层次不清的问题。

在目标⑴中,包含单词读、写两个要求,应该分类提出。而且,“正确认读”难以达到正确认读。要知道,读出来,不一定理解其意或用法。不理解意义与用法,这样的“认读”等于没有认读。要问“怎样‘认读才能达到‘正确”?除了理解意义与用法,还要识得字形,并且与特定读音联系起来。初稿的“认读”,没有任何可以衡量的规定性,让人无法捉摸,难以达到“正确认读”。

再看目标⑵:能理解、用合适的语音语调朗读下列句子。但“理解”与它的宾语相隔太远,也没交代要“理解”句子的意思,还是句型结构,抑或应用场景,很容易让学生“一头雾水”。结果只剩下朗读句子。

而目标⑶⑷则根本不是目标,而是任务。假如需要这两个学习任务,那就必须分别问一个“为什么要……”的问题,以便把真正的目标“揪”出来。

我在批注中指出了目标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她“分解目标”“想办法让学生一看目标就知道学什么、要学到什么程度,以及怎样学”。从修改的目标中,我们欣喜地窥见柴老师的进步。

初稿的“学习任务”也不尽如人意。仅仅提出“观看视频跟读单词3遍”“看图片写单词”“观看视频跟读对话3遍”这三个任务,最重要的句型及其应用场景被疏忽。

在修改之后的学习任务中,“跟读单词三遍”之后增加了“书写汉语意思”;写单词增加了三线格和“根据音标写单词”;朗读任务增加了“标注法”三步朗读指导;新增任务四,给出三个问题:“What's this”是什么意思?怎样回答“What's this”这一问句?下列问答的语言结构是怎样的?分别引导学生理解问答的意义、应用场景,以及句型结构。

付诸实施,大获成功。证实微课程教学法具有设计决定学习质量之妙,也见证了教师业务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任务单用法句型
“how many和how much”的用法知多少
典型句型大聚会
特殊用法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基于学情的学习任务单在培养小学生英语合作学习能力中的应用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关于“不定积分概念”的教学设计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翻译误区逐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