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英语核心素养的中职英语阅读课教学
2021-10-30黄文娟
【摘要】 中职英语阅读课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要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阅读课教学应更加注重文本解读和语篇分析。本文介绍了中职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阐释了为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阅读课教学文本解读时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中职英语阅读课;文本解读
【作者简介】黄文娟,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
2020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2020版《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课标》中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以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自主学习。这就要求英语学科不仅要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还需要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训练逻辑、审辨、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英语学习,正确认识外国文化,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沟通交际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中国情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能用英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能成为一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格建设者和积极推动者。这样才能体现英语作为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是交流、思维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这样才能达到英语学科育人的目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一、中职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阅读课的语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教材中,阅读的文本即课文往往是教材的核心内容。课文包含了主题、语篇类型、语言知识、语篇知识策略、思维、文化、价值观、思政等各方面的学习。因此阅读课是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
1. 职场语言沟通。阅读课的语篇往往是地道的语料,能向学生输入足量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等语言知识。学生在获取不同类型语篇信息的同时,能学习这些语言知识,在语篇分析、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能熟悉语言特点并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因为职业学校的英语教材特点,学生可以在阅读课的学习中熟悉与职业相关的话题,并最终提高用所学英语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
2. 思维差异感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了解英语语言表达的特点,体会到中西方语言中思维方式的差异,同时也能培养逻辑思维、审辨性思维、创新性思维。阅读课的语篇学习为这个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源泉。语篇学习,不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在语篇分析的过程中,通过不同层次的启发性问题、各种阅读活动,如预测、寻找信息、讨论、辩论等,引导学生认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培养他们的比较、分析、推理、建构、批判、创新等思维能力。传统阅读课中最缺乏的就是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而现在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他们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能对事物作出独立的正确的价值判断。
3. 跨文化理解。跨文化理解要求学生不仅是了解外国文化,懂得中外文化差异,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文化的自信,培养他们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在阅读课中,有必要引导学生结合语篇内容和意义,挖掘语篇中所携带或隐含的文化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 自主学习。在阅读课中,通过拼图阅读、思维导图、小组讨论、辩论等各种阅读活动和课堂活动,发展他们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培养他们监控、调整、管理自己学习内容和进程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中职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传统的中职英语阅读课教学往往只注重语篇中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以及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但根据现在《课标》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英语阅读课不能仅限于传统的教法,而要更加注重对语篇信息、语篇主题、语篇结构、语篇语言特征、思维能力、阅读策略、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培养,要加强文本解读和语篇分析。下面将以江苏版职业学校教材《英语》第四册Unit 6 阅读Passage B“The World Is Thirsty”为例来阐述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本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通过对地球水资源的现状分析,说明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1. 围绕语篇主题,获取语篇信息。对文本内容的解读,首先要明确文本主题意义。从大单元的主题入手,在特定的主题语境下,通过文本的标题、插图、段首句、段末句等,运用预测、扫读等策略获取语篇内容信息,即回答what的问题,文章写了什么。这类问题属于浅层次的阅读(read the lines),可以从原文中找到明确的答案。解决这类问题的同时,语篇文本向学生输入了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如:What percentage of the earth's surface is covered with water? Where does the fresh water on the earth come from?這些问题的信息均为文本字面信息。
这种关于内容的信息往往比较碎片化,缺乏内在逻辑性,因此接下来要通过归纳总结、推理等梳理信息间的逻辑关系,比如因果关系、时空顺序关系、对比关系等,即read between the lines。也可以借助填写表格、绘制思维导图、故事地图(story map)、锚图、信息组织图等梳理信息。这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如:Why is the earth thirsty?回答可以借助绘制如下思维导图。
2. 探究语篇主题,分析写作意图。在文本内容基本明了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分析和推断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解决why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动用他们的已有知识和思维能力,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对话,高度概括、分析、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一种高阶思维的训练,也是对语篇主题的深入探究。根据不同文本内容,同时也可以挖掘出文本所隐含的文化知识或者思政知识,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这就是深层次的阅读(read beyond the lines)。如:Why do you think the writer wrote this article? Why does the writer think it is important to deal with water shortage?
3. 关注语篇类型,研究语篇特征。在明确语篇主题和内容结构化知识的基础上,接下来需要研究作者怎么写这篇文章的,解决how的问题。教育部2020版《课标》把“语篇类型”列为教学内容之一,标明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型的文体的内容要求,即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常見的语篇形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结构、文体及语体特征和表达方式,提高使用不同类型语篇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教育部,2020)”。学生应该关注不同语篇类型的篇章结构、衔接性、连贯性、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例如,记叙文的篇章结构往往会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包含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过程结果等几个要素,写作手法可能更多使用描写、对比等,使用一些有特色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议论文往往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篇章结构,会使用一些令文章具有内在逻辑性的词汇或句子,也会使用一些摆事实、对比等写作方法来增强作者论述可信度。如:Why does the writer use figures or data in the article?这个问题探讨数据在这篇议论文中的作用。研究不同语篇类型的语篇特征,可以让学生模仿作者的谋篇布局,在自己不同类型语篇的写作中学以致用,提高自己表达交流的能力。
4. 联系自身,迁移运用。在研究透彻了语篇内容、主题、特征后,学生需要对所阅读的语篇有所反馈,综合运用语篇输入的语言、知识和思想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自身、解决自身问题,达到语言输出、职场沟通交流、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此类活动要基于文本,超越文本,联系学生生活,是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的英语技能综合运用,也是对学生最高阶创新思维的训练。如:You and your classmate are talking about water shortage on the earth. 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
要实现中职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英语阅读课教学举足轻重,设计好基于语篇分析的阅读课教学活动则是重中之重。老师们需要提高自身阅读素养,做好语篇分析、文本解读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达到发展英语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2]梅德明.绘制新时代基础外语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蓝图[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9,42(4):1-7.
[3]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6,39(11):11-16.
[4]张献臣.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8,4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