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儿鲜
2021-10-30瓜瓜酱
瓜瓜酱
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吃蟹历史。在长江三角洲,考古工作者在对上海青浦的淞泽文化、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层的发掘时发现,在先民食用后的废弃物中,就有大量的河蟹蟹壳,这表明中国人吃蟹的历史十分悠久。
“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的品蟹文化,从魏晋时有“蟹神”之称的毕卓开始,影响着古人的品蟹观。此种吃蟹,被文人雅士视为高雅闲适的情趣。这种情趣,后来发展到吃蟹、饮酒、赏菊、赋诗四位一体,成为金秋的风流韵事。秋深,菊瘦,蟹肥,于是,持螯赏菊,饮酒作乐,成了别的季节所没有的一种人生优雅享受。
“无酒不欢,无蟹不宴”不仅被江南民众所熟知,如今已经成为社会上普遍流行的风俗,大闸蟹也成为中秋餐桌上的必备珍馐。
蟹的品种有许多,分别产于江河湖海,在江南湖蟹为上品,次之河蟹,再次之为江蟹,因为湖水水底有沙,螃蟹经过打磨变得矫健硕大,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当蟹的黄毛将金爪包裹,暖黄盖顶之时即螃蟹成熟之日,也是一年当中最肥美之时,肉质洁白肥嫩、脂膏丰腴、味极鲜美、甘香怡人、营养丰富,被称为蟹中之冠。
记忆中年少时吃螃蟹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老家门口不远处有一条缓缓流淌十分清澈的小河,经常可见螃蟹在水里爬来爬去,特别是金秋的午后螃蟹一只只的爬出来晒太阳,我和小伙伴们常挽起裤腿下河摸蟹,一两个小时之后就能抓到大半桶,足够让一家人美美的享受一顿了。把螃蟹拿回家后,母亲拿到井水里洗净后加入一些紫苏叶、煎生姜、黄酒、食盐放在蒸笼里大火蒸熟,端上桌的蟹热气腾腾,很是诱人。家人围坐餐桌旁,一人一只,以手剥食,打开壳甲便见蛋黄色的蟹膏和雪白的蟹肉,如再蘸以陈醋、姜末、蒜蓉更是鲜美无比、甘甜生香,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关于品蟹,自古有四味之说:“蟹肉一味、蟹膏一味、蟹黄一味、蟹籽又一味。”而蟹肉之中又有四味,大腿肉质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质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质洁白晶莹胜似白玉,蟹黄妙不可言,滋味无穷,还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磷脂、维生素等,营养丰富。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又名金爪蟹,产于苏州阳澄湖。蟹身不沾泥,俗称清水大闸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个体强壮厚实,煮后呈亮橘红色,口味鲜甜。阳澄湖大闸蟹与众不同的四大特点:一是青背,阳澄湖蟹壳成青灰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脐腹,晶莹洁白;三是黄毛,脚毛长黄挺拔;四是金爪,阳澄湖蟹爪金黄坚挺有力,放在玻璃上能八足挺立,双螯腾空。
每逢金风送爽、菊花盛开之时,正是金爪蟹上市的旺季。农历九月的雌蟹、十月的雄蟹,性腺发育最佳。煮熟凝结,雌者成金黄色,雄者如白玉状,滋味鲜美,是享誉中国的名牌产品。
鲁迅先生曾曰:“第一食蟹者为天下勇敢之最,传说为巴解也。”据传大禹治水时期,有个叫巴解的督工率领一批民工在阳澄湖边治水,工棚口的火堆引来黑压压一片“夹人虫”,上岸行凶咬人,在稻田咬断稻根,偷吃谷粒。晚上,巴解率众人在工棚边开沟筑壕,灌进沸水,升起火把,“夹人虫”席卷而来,纷纷跌入壕沟中死去。被烫死的“夹人虫”浑身通红,发出一股令人开胃的鲜香美味。巴解闻到香味,大着胆子第一个品尝了“夹人虫”。从此,阳澄湖蟹就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人们为了感激敢为人先的巴解,把巴解的“解”字下面加了个“虫”字,称“夹人虫”为“蟹”,并塑像于昆山巴城,诚为敬仰先民大智大勇之创世精神。
阳澄湖大闸蟹营养丰富,其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高于其它陆生和水生动物,是肉类维生素B2的5—6倍,比鱼类高出6—10倍,比蛋类高出2—3倍。维生素B1及磷的含量比一般鱼类高出6到10倍。
每一百克螃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7.5克,脂肪2.8克,磷182毫克,钙126毫克以及铁2.8毫克。螃蟹壳除含丰富的钙外,还含有蟹红素、蟹黄素等。
大閘蟹的挑选也十分的讲究,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一看蟹壳。色泽鲜明,有光泽,且呈墨绿色的,一般都体厚坚实;呈黄色的,大多较瘦弱;能挑选到“金毛金爪”的更好。
二看肚脐。肚脐突出来的,一般都脂肥膏满:凹进去的,大多是膘体不足。当用手拿蟹时还要觉得够“重”,这才挑到肥美多膏、蟹肉丰满的大闸蟹。
三看蟹足。足爪结实,蟹足上的“脚毛”丛生,一般都膘足老健;无毛的,大多是体软无膘。
四看肚脐。一般肚脐圆形的为雌蟹,肚脐尖形的为雄蟹。
五看活力。将蟹翻转身来,能迅速用蟹足弹转翻回的,说明活力强;不能翻回的,活力差,存放的时间不能长。
大闸蟹的做法多种多样,五花八门。而最经典的吃法,当然要属清蒸了。清蒸除了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大闸蟹的原汁原味外,更能突出大闸蟹的色、香、味。每当蒸好的大闸蟹端上桌时,只见此物色泽橙黄,肉香鲜美。打开蟹盖,膏黄脂肥肉甜,蘸些精心调制的姜汁醋,配上陈酿花雕黄酒,细细地品味,慢慢地咀嚼,“蟹肉上席百味淡”,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啊!
真正懂得欣赏螃蟹美味的人,要细细品味,虽然没有必要像古人那样用“蟹八件”,但吃蟹的步骤还是很有讲究的:掰蟹,分三步走,一掰尾盖、二掰蟹壳、三掰蟹身。力道一定要拿捏得刚刚好。重一点,难免会因流黄而失色,轻一分,则有可能和熟蟹较劲半天,也未能伤它半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