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走进自己的美味时刻
2021-10-30刘烨
刘烨
一、营造就餐环境,凸显班级风格
1.创设环境,营造就餐氛围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价值。在创设就餐环境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设计心中理想的餐厅。幼儿的想法真是五花八门,最终他们通过投票的方式确定了“海洋餐厅”的设计方案。
除物质环境外,创设温馨、愉悦的心理环境也至关重要。教师适当地以绘本、游戏、儿歌等方式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食物和身体,以激发幼儿的进餐欲望。就餐前,以音乐导入,帮助幼儿舒缓情绪;就餐时,鼓励幼儿多吃蔬菜,细嚼慢咽;就餐后,通过插牌和值日生服务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氛围,能让幼儿更愿意主动尝试。
2.区域互动,激发自主意识
面对幼儿高涨的热情,教师意识到,如果在毫无准备的前提下让幼儿自主进餐,显然有点操之过急。如何帮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参与其中呢?教师开始思考,也许区域活动是一个可行的支架。教师鼓励幼儿在社会性区角“美味餐厅”中进行角色扮演,在美工区中设计漂亮的桌布,在建构区内搭建心中的餐厅,希望通过区域间的联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自主进餐的兴趣与信心,提高自主意识。
二、决策参与赋权,推进自主管理
1.问题聚焦,剖析与解读幼儿刚开始自主进餐时,对自己盛饭感到非常新奇,个个跃跃欲试,有的幼儿饭盛得多、菜盛得少,有的幼儿甚至只选择一种蔬菜,也有一些幼儿能够将适量的饭和菜盛入碗中。虽然第一次自主进餐的场面有些混乱和拥挤,但是看得出幼儿都非常开心。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自主进餐环节的视频,幼儿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盛饭时会拥挤,回位置时会碰撞,不知道该往餐盘里盛多少,就餐时有讲话声……对于这些问题,教师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幼儿将问题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集体讨论交流,尝试改进的方式。事后,教师将他们的问题及表征结果呈现在环境中,鼓励幼儿在今后的自主进餐环节中进行改进。
2.调整优化,改进与延展
接下来的自主进餐环节中,幼儿开始根据自己的问题不断做出调整和新的尝试。他们开始排队,在取餐时会分配好排几组,每组最多站几个人等。用餐后,幼儿又根据实际情况开始不断完善调整,他们绘制了路线图和队伍人数,并设置了等待点,保证取餐时不会拥挤和混乱,还灵活安排了值日生维持秩序。教师也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带领幼儿创编了“就餐流程”儿歌,通过唱儿歌引导幼儿了解并学习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在教师的引导下,基于取餐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幼儿在不断进行思考与调整的过程中,对数、量、空间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尝试用简单的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与同伴共同商定规则的过程中,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社会性也获得了发展。
三、顺应幼儿特点,放手而不放任
1.思维碰撞,倾听与理解
在自主进餐环节中,幼儿的问题层出不穷,教师也有过担忧。如果让他们自主进餐,会不会面临“失控”“混乱”的场面?幼儿能否自己解决随之产生的各种问题?能否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机会?
当教师选择放手后发现,整个过程中,幼儿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试着理解他人的想法。而在思维的碰撞中,幼儿面对同伴的质疑时会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相互商量通过观察、实践探索出更适宜的解决方法,这个过程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能力都获得了提升。
2.满足需要,支持与引导
幼儿主动参与的过程体现了他们对参与权的一种诉求,而教师应该做的是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从言语中找到走进幼儿的契机,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将自主权归还给幼儿。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去做。”自主不等于自由,从最初的“教师盛饭菜”变成“幼儿自主盛饭菜”,从“教师端送到位”变成“轮流自主取餐”,从“均等菜量”到“按需取量”,幼兒从被动到主动,参与的过程就是游戏的过程,体验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自主进餐帮助幼儿树立了规则意识,为他们创造了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在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也引发了教师的许多思考。欣赏和发现其中的教育价值,对幼儿自主进餐的研究还在进行。
(责任编辑:牛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