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玻璃酸钠关节注射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应用研究

2021-10-30王昌兵张朝鸣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9期
关键词:酸钠交叉韧带

王昌兵,许 挺,张朝鸣

佛山市中医院运动医学科,广东 佛山 528000

随着交通方式的变化以及运动种类的丰富,我国各年龄段居民发生膝关节韧带损伤几率逐年增大[1]。目前临床针对该类损伤已具备多种治疗方法,不同方法所取得疗效差异较大。患者损伤多由外伤导致,主要可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关节腔内也可出现积液,可进一步降低膝关节稳定性,使患者运动机能收到一堆程度的损伤。研究表明,部分患者膝关节所受损伤较为严重,受损持续时间较长,临床常规保守治疗对其无法取得满意疗效,多需佐以韧带重建术治疗[2]。但部分患者经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其位于膝关节周围的肌肉组织易出现萎缩,影响关节运动。而玻璃酸钠注射液近年来在骨关节疾病治疗中显著发挥其关节保护、减少并发症作用,加之操作简单,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3]。本次研究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探究其作用效果,现将所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2月间于佛山市中医院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纳入标准:(1)符合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诊断标准者[4];(2)各项临床资料均保留完整者;(3)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营养不良及骨质疏松者;(2)合并全身重要脏器损伤或代谢性疾病者;(3)3个月内接受过其他影响骨代谢水平的药物治疗者。将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9.23±9.71)岁;车祸伤21例,运动伤23例,高处坠落伤16例;左膝损伤19例,右膝损伤41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9.94±9.51)岁;车祸伤22例,运动伤24例,高处坠落伤14例;左膝损伤20例,右膝损伤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采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取平卧位,经过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患侧肢体采用驱血带驱血,随后经前外侧入路将关节镜置入,以便于对患者该部位受损情况进行准确探查。听取患者意向,选择自体腘绳肌肌腱,股骨端采用施乐辉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Arthrex Interference Screw PEEK螺钉固定。观察组采取与对照组相同术式,并于术后6 w炎症反应消退后给予患者玻璃酸钠注射液(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36,2 ml:20 mg 1支)注射治疗,如关节内有积液先抽液后再行玻璃酸钠注射,1次/w,持续3 w。两组术后均采用连续被动活动配合康复指导训练,训练30 min/次,1次/d,持续进行3个月,随后将频次降低至1次/w,持续进行至术后12个月时。

1.3 评估标准

膝关节Lysholm评分共8项条目,每条目评分不等,分值越高表示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更加良好[5]。

1.4 指标检测方法

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抽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经离心抗凝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白介素-1β(IL-l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水平,采用比色吸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

1.5 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膝关节Lysholm评分)关节液炎性指标(IL-lβ、TNF-α)及氧化应激指标(MDA、GPX)水平,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组内同期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显著高于同一时期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a P<0.05;与同一时间对照组相比,b P<0.05。

组别观察组(n=60)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对照组(n=60)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32.21±8.45 72.69±9.29ab 86.48±8.54a 92.48±8.07a 32.43±8.48 69.48±9.18a 85.48±8.67a 92.17±8.09q

2.2 关节液炎性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IL-lβ、TNF-α、MD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P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时,两组IL-lβ、TNF-α、MDA、GPX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IL-lβ、TNF-α、MDA、GPX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IL-lβ、TNF-α、MDA、GPX水平比较(±s)

注:与同一时间对照组相比,a P<0.05。

组别观察组(n=60)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对照组(n=60)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IL-lβ(ng/L)TNF-α(ng/L)MDA(umol/L)GPX(u/L)1.67±0.58a 0.33±0.11 0.32±0.11 0.84±0.31a 0.21±0.09 0.21±0.08 3.83±1.02a 3.71±0.98 3.70±0.95 24.93±2.82a 21.28±2.91 20.95±2.81 1.94±0.62 0.32±0.12 0.32±0.11 0.97±0.24 0.21±0.09 0.20±0.09 4.33±1.22 3.72±1.01 3.71±0.96 23.56±2.91 20.96±2.80 20.97±2.84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12个月内,两组均未发生并发症。

3 讨论

近年来多项研究指出,为进一步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修复,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可采用药物治疗增强疗效[6-7],而目前在骨关节病治疗领域效果显著的玻璃酸钠注射液可作为首选。原因在于玻璃酸钠作为关节软骨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及动物体内广泛存在,可在关节受压力冲击时提供一定缓冲作用,其润滑作用可降低关节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从而起一定保护、修复作用,有助于关节功能恢复,研究指出,膝关节损伤患者可因自身损伤及手术刺激引发自身炎性应激反应,其关节液中可出现IL-lβ、TNF-α等炎症因子过度表达[8],进一步导致该部位炎性损伤加重,部分软骨基质遭到破坏,软骨细胞修复受到显著抑制,加之氧化应激反应可对内质网功能造成变化,使MDA大量释放,引起GPX严重消耗。本次研究提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进行玻璃酸钠关节注射可有效抑制患者术后早期关节腔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原因在于玻璃酸钠具有一定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可直接对局部炎症、氧化应激反应进行抑制,且其对患者关节腔的保护作用亦使该部位受到的疼痛、剧烈摩擦等刺激减弱,有利于从源头减轻炎症以及炎性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膝关节损伤患者经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接受玻璃酸钠关节注射对其关节功能恢复更加有利,且有助于调节患者骨代谢状态,减少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酸钠交叉韧带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听说人工韧带不好, 真是这样吗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老年人能用“退热栓”吗
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