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基于阅读理解建构学生思维品质

2021-10-29崔充博

天津教育·中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思维品质教学设计

崔充博

【摘  要】传统高中英语教学理念下,师生对英语阅读的教学关注点在于英语阅读理解学习与答题,忽视了英语核心素养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在高中教学阶段的推进,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要性不断提升,高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顺应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思维品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9-0100-02

Constructing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Based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Jinling High school,Nanjing City,China) CUI Chongbo

【Abstract】Under the tradi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concept, teachers and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 learn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ignoring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core literacy.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stage,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core literacy is increasing.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ir teaching concepts,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in the reading teaching proces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and discuss this.

【Keywords】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hinking quality; Teaching design

新課标中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其中,涉及学生思维内核的思维品质最重要,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当下新课标要求以及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完成自主阅读与探索,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习惯,巧妙应用问题引导等方法,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挖掘阅读素材中的多种元素,引导学生细致阅读,发现阅读文本中的美好情感与人物品质,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让学生的思维品质进一步提升。为此,本文将结合阅读教学案例,就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品质的培养进行探究。

一、创建良好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由于应试教育影响,师生都面临着较大的高考压力。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阅读时间安排不充足的现象,阅读课堂上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对于阅读文本过度解读,强调阅读理解技巧以及答题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较少,大多是以答题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有很大提升,但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阅读与思考能力得不到提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完成自主阅读与思考,学会自主探究与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师通过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自主阅读与思考,相互探究与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身语言能力。进而在处理更多的阅读文本时,可以掌握自主阅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文中获取有效信息,且可以应用自身语言有效完成答题,而不是拘泥于答题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注重问题引导,调动学生思维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讲解内容,往往是以阅读素材讲解为主,对阅读素材的知识点、中心思想以及人物特点等进行细致讲解,过度解读阅读素材,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素材内容,从而完成阅读理解题。但学生的答题过程都建立在教师阅读素材的讲解基础上,在接触新的阅读素材后,还是存在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这也是长期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将更多的时间与思考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分析、理解。教师可以应用问题引导式教学,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完成阅读,找到阅读素材的重难点,找到中心思想,正确理解文中的情感以及人物性格等。通过长期的问题引导式教学,逐步教授学生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严谨细致的阅读习惯。比如,在教学Growing pains时,教师可以应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与思考,“Do your parents try to force you to do things you dont like? Can you share something with us?”等,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图片案例去回顾自身经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快速思考自身的经历并与文中案例进行对比。

教师通过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深刻把握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能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思维,从而使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且足够的自主思考与阅读练习,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对于不同的阅读素材都能够做到严谨阅读,细致完成阅读任务,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三、挖掘阅读素材中的多种元素,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高中英语阅读素材内容较丰富,题材不一、主题多彩,不同主题下的内容、人物情感也截然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精读,利用文中的细节以及暗藏的情感元素等去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注意观察发现。通过其中富含的情感、品质等熏陶与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道德素养,利用文中情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与理解能力。通过文中浓厚的文化、民族情感元素去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以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等,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化包容性与并存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认知。以School life in the UK为例,该篇文章主要围绕英国校园生活展开,其中存在很多与中国校园生活不同的地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差异,让学生找到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学校生活差异,进而引导学生在阅读素材中注重结合自身的经验与经历,从而快速进入阅读状态。

在很多英语阅读素材中都包含着西方的文化传统。这对于很多中国高中生而言很难快速理解。作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了解差异,并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去培养思维品质,去了解英语语言环境下人们看待事物以及文化民俗背后的不同情感元素,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化差异以及中西方文化传统。

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阅读反思是很多高中生都尚未养成的良好习惯,人们在阅读过程中会积累一定的经验,也会遇到不同的挫折与困难,只有学会阅读后反思与总结,才能让学生在原来的阅读基础上做到回顾知识点,才能对整个阅读过程进行重新梳理,自省阅读过程中的不足,进而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提升与改善。同时读后反思还能让学生通过再次阅读进一步拓展知识点,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可以进一步批判性阅读与思考,发表自身独到的见解,体会阅读后思考的乐趣,进而改变对阅读的看法,逐步形成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终身阅读欲望。在教学Dying to be thin时,文中是两个小伙伴之间的信件内容,讲述了其中一个主人翁通过吃减肥药来减肥,结果造成了對身体不可逆的伤害,与文中小主人翁一样的经历与案例在我们身边也在发生。教师通过鼓励学生阅读后反思文中内容包含的情感,也进一步引导高中生正确看待减肥,进一步引导学生课后深入思考。

阅读能力与思维品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不断的学习过程,只依靠课堂阅读时间远远不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课后阅读反思,可以在提升学生当下阅读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始终保持热爱阅读、积极思考、不断反思进取的良好习惯,让阅读伴随学生终身。

参考文献:

[1]金颂红.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J].现代教学,2020(21).

[2]张倩.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以及教学思维品质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中学生英语,2020(38).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高中英语阅读思维品质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如何提升学生的参与能力思考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