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闭合性复位联合微创掌侧桡侧腕屈肌入路手术康复治疗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价值

2021-10-29李振李荷英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3期
关键词:桡骨创伤性远端

李振 李荷英

摘  要:目的  探究手法闭合性复位联合微创掌侧桡侧腕屈肌入路手术康复治疗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价值及其对术后康复情况、肿胀的具体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5月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58例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79例仅行微创掌侧桡侧腕屈肌入路手术,观察组7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手法闭合性复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效果及肿胀程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4周、术后12周的背伸活动度、屈曲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周、术后12周的肿胀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法闭合性复位联合微创掌侧桡侧腕屈肌入路手术治疗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关键词: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法闭合性复位;微创掌侧桡侧腕屈肌入路手术;康复效果;肿胀程度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3-0159-03

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在全身骨折类型中占比15%,多见于中老年人群[1]。以往临床上以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为主,对患者的创伤较大,二次手术概率大,术后恢复不佳。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创掌侧桡侧腕屈肌入路手术被推广至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其临床疗效得到医学界的一致好评。尽管如此,仍有学者提倡联合治疗法,认为在微创手术开展前予以手法闭合性复位,可增强手术疗效,尤其对患肢肿胀的效果较好[2]。为此,本研究以158例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例,旨在进一步探究手法闭合性复位与微创手术的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選取2018年4月~2020年5月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58例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组研究。对照组79例中,男性41例、女性38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58.29±11.28)岁;按骨折部位分为左侧44例、右侧35例。观察组79例中,男性42例、女性37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58.89±11.34)岁;按骨折部位分为左侧46例、右侧3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X片、DR片确诊为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与《实用骨科学》中的诊断标准相符[3];②由直接暴力所致的骨折;③临床表现以腕臂活动受限、腕关节疼痛、腕关节周围肿胀等为主。

排除标准:①伴有肌腱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的患者;②合并精神疾病、内脏疾患或感染的患者;③依从性差的患者。

1.3  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微创手术开展前予以手法闭合性复位,具体如下。①准备工作:先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根据骨折情况制定石膏托,备好麻药,结合DR片的不同骨折情况予以对应的复位手法。②尺桡骨远端骨折或双骨折复位:选用折顶法,由助手握住患者的前臂上段,医生两手环抱患者的骨折远端,拔身牵引1 min,抖动10 min,小骨块归位后,医生用指腹将远骨折端折顶掌侧,成角30°~40°即可,再用食指将掌侧用力朝背侧翻折,最后确认复位,予以石膏固定处理。③尺桡骨远端粉碎骨折复位:一名助理握住患者的前臂上段,一名助理环抱远端骨折,对抗性拔伸牵引1 min,医生双手指腹按压骨块,调整骨折端对位线,调整完毕后行拔伸牵引,抖动10 s,之后结合DR片继续复原远端骨折,复位后予以石膏固定。④复位后处理:石膏托固定后再次行DR片检查,观察患者的患肢血液循环、活动情况,结合患者的患肢情况调整康复计划。经手法闭合性复位后行微创手术治疗,具体如下。行掌侧桡侧腕屈肌入路,桡侧腕屈肌腱朝尺侧拨去,使旋前方肌充分显露,予以钝性剥离,剥离过程中注意保护血运,待骨折部位显露后,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异体骨进行植骨,确认复位后进行掌侧钢板安置,重建旋前方肌,按实际情况留置引流管,最后逐层缝合切口。

对照组仅行微创手术治疗,具体操作与观察组一致。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效果:评定内容以患者术后4周、术后12周的背伸活动度、屈曲活动度为主。②观察比较两组术后4周、术后12周的患肢肿胀恢复情况: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相关关节肿胀程度评定标准,无肿胀为0度或正常,轻微肿胀为Ⅰ度,明显肿胀且皮纹消失为Ⅱ度,张力性水泡为Ⅲ度,并采用自拟的肿胀评分来判定每个肿胀等级的肿胀程度,Ⅰ度为0~3分,Ⅱ度为4~7分,Ⅲ度为8~10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术后4周、术后12周的背伸活动度、屈曲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患肢肿胀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4周患肢恢复正常的病例数有22例、术后12周患肢恢复正常的病例数有72例;对照组术后4周患肢恢复正常的病例数有9例、术后12周患肢恢复正常的病例数有49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患肢肿胀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肿胀等级中,观察组患者在术后4周及12周的Ⅰ、Ⅱ、Ⅲ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全部骨折类型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属常见骨折。传统治疗以切开术复位内固定治疗为主,虽然临床疗效较高,但对于年龄较大、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来说,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且临床疗效欠佳。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越来越推崇微创手术治疗该类骨折。微创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不仅可以减少手术创伤,还能促进患肢功能快速康复。本研究患者主要采取掌侧桡侧腕屈肌入路,可避免过度剥离神经肌肉组织,有助于保护血运。但闫振界等的研究表示[5],微创手术虽然能够促进患肢功能快速康复,但患肢肿胀恢复较慢,可在术前选择手法闭合性复位,既利于骨折复位,又可缓轻肿胀。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取手法闭合性复位与微创掌侧桡侧腕屈肌入路手术联合治疗,对照组仅行微创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患肢功能康复情况与肿胀恢复情况比对照组更佳,提示联合治疗法的临床疗效更佳。现代医学表示,骨折后会导致炎性反应产生,进而出现患肢肿胀的情况,常规消肿方法以局部间断冰敷、卧床休息等为主。而傳统中医表示,患肢肿胀与人体骨折后筋骨病损、气血凝滞、经络不畅有关,若肿胀未予以及时消除,可造成深静脉血栓、张力性水泡等并发症发生,对患肢功能康复极为不利[6]。手法闭合性复位是一种操作简单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采取对应的复位手法,既利于骨折复位,又可帮助患者疏通经脉瘀阻,促进肿胀消除[7]。手法闭合性复位不需要借助特殊设备进行,故患者对该治疗方法的接受度较高,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该可避免二次创伤,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利于改善预后。此外,该手法用于微创术前,可显著增强手术疗效,促进患肢术后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手法闭合性复位联合微创掌侧桡侧腕屈肌入路手术治疗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徐鹏,强晓军.掌侧正中微创入路锁定钢板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及主动活动度的影响[J].微创医学,2020,15(3):301-303,320.

[2]熊国安,闵智蓉,邓伟奇.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掌侧入路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结局及腕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0,41(12):69-70.

[3]王桢,曹发奇,夏天,等.止血带对微创掌侧桡侧腕屈肌入路手术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11):1215-1217.

[4]胡新登.腕关节镜联合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B型桡骨远端骨折及关节内精准复位的临床效果评价[J].医学诊断,2020,10(4):10.

[5]闫振界,王换新,闫梅.手法闭合性复位治疗急性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60例临床体会[J].黑龙江中医药,2017,5(46):37-39.

[6]何和与,吴开弟,黄泽晓,等.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FernandezⅠ型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8,20(5):381-384.

[7]陈招亮.手法闭合性复位治疗急性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288-289.

猜你喜欢

桡骨创伤性远端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固定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效果、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的影响研究
超早期微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龄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人工桡骨头置换联合改良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及对骨折愈合、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孟氏骨折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1例诊治体会
影响急诊非创伤性腹痛分诊准确率的相关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