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介入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1-10-29荆霞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3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介入治疗肿瘤

荆霞

摘  要:目的  探讨肿瘤介入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数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其中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基础护理操作、病房管理、书写规范、护理态度、健康宣教五项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介入治疗的肿瘤患者护理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风险和患者不良反应,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提升,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肿瘤;介入治疗;护理风险管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3-0060-03

介入治疗是肿瘤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区别于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新型治疗措施。其通过向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抗癌药物或血管栓塞药物,或直接将抗癌药物注射入肿瘤内,促进肿瘤细胞坏死,以达到治疗目的[1]。但是由于肿瘤患者大多为恶性肿瘤,病情复杂,因此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发生风险事件,因此有必要加强肿瘤介入治疗中的护理风险管理[2]。为了探究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应用与临床效果,本研究中78例肿瘤患者实施了护理管理的对照研究,以下为全部研究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数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1~74岁,平均(59.30±4.51)岁;癌症类型:肺癌10例,胃癌9例,胆管癌6例,肝癌7例,其他7例;护理人员共7名,包括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年龄26~37岁,平均(30.52±3.23)岁。研究组患者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45~76岁,平均(58.9±6.7岁;癌症类型:肺癌12例,胃癌8例,胆管癌6例,肝癌6例,其他7例;護理人员共7名,包括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年龄24~36岁,平均(30.71±3.02)岁。本研究已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对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放、化疗禁忌证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内容包括:为患者安排整洁舒适的病房,病房内调节合理的温度和湿度,每天早晚通风一次,定时打扫和消毒。然后予以患者病情监测、用药指导、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和并发症护理等系统护理。

研究组接受的护理在常规基础护理内容的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管理。首先,组织资深医生及有经验的介入治疗护理人员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团队,明确团队中各职位人员的职责,然后为患者配备专职的护理人员,严格完成对患者各方面的风险管理护理。其次为具体的护理风险管理的内容:①明确风险。护理风险管理团队根据工作经验,并总结既往肿瘤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现的风险事件,分析患者潜在的护理风险、发生状况和发生原因等。②风险评估。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一般资料、既往病史、病情状况、用药史和治疗状况),然后以此为基础预测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最后对患者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以不同颜色的床头标识进行标记。③风险管理。实施护理管理前,护理人员要参加护理风险培训和演练,熟知肿瘤介入治疗的患者的护理风险情况及处理程序,提高正确处理护理风险的能力。实施护理时护理人员要全方面对患者治疗过程实施监测,及时掌握病况。手术时接送患者须按照明文规定的流程接送,手术前1天要去导管室送相关申请资料,然后为患者安排介入治疗的顺序。介入治疗开始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治疗完成后,要及时为患者安排好术后所需的器具,例如心电监护、氧气等。责任护士要定期巡视病房,避免患者跌倒坠床压疮,院内感染等不良事件。值班护士要严密监控,对可能出现的突发风险事件做好应急处理措施。最后责任护士还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向患者详细讲解肿瘤的疾病知识和护理方法,提高认知。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评分,评价指标包括基础护理操作、病房管理、书写规范、操作技能和健康宣教5项,每项分数设置20分,得分越高表示该项技能能力越好。②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发生率。③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该评分评价标准参照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患者出院前向其发放,要求其自主填写,问卷满分100分,包括非常满意 (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3个评分层次,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满意人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技能评分比较

研究组基础护理操作、病房管理、书写规范、护理态度和健康宣教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两组对比,研究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介入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型治疗方法,相较于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良反应的化疗与放疗,介入治疗方法中患者所承受的身心痛苦较少。但由于肿瘤患者机体受损严重,体质虚弱,病情复杂且进展快,实施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仍存在一定的护理安全隐患,影响患者预后与疗效[3]。因此医院在对介入治疗的肿瘤患者护理中加强了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组),相较于单纯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研究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操作、病房管理、书写规范、护理态度和健康宣教护理技能评分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P<0.05)。说明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这对提高患者疗效具有积极意义。其中,护理风险管理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实施的风险事件管理,在护理工作开展前,就先了解患者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以及了解风险的表现发生原因,然后针对性地制订风险管理预案,采取措施进行风险管理。根据风险预案,护理人员可在工作中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识别与预防,将安全隐患遏制在萌芽之中,风险事件发生后也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可将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确保了护理安全,因此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4]。并且在风险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累积了丰富的介入治疗知识、专业护理知识和护理风险管理经验[5],有利于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其护理工作质量也得到逐步提高。因此研究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操作、病房管理、書写规范、护理态度和健康宣教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综上所述,在介入治疗的肿瘤患者的护理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风险和患者不良反应,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提升,临床效果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鞠雪英,刘素贞,韩萍.路径式健康教育对择期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4):826-828.

[2]田雪芹,张琴,向静,等.循证护理对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的促进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5):628-631.

[3]杨芊,胡舜英,陈韵岱.肿瘤患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管理策略[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18(2):147-151.

[4]李浩,江谋应,许朱定.手术与介入在原发多灶性肝癌治疗中疗效的比较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0,26(3):132-138.

[5]胡幸,王月,王子娟,等.护理风险管理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20,10(3):187-188.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管理介入治疗肿瘤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