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肺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1-10-29徐亚琴
徐亚琴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二病区 2257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具体表现为气流持续受限。由于无法治愈,患者长期因缺氧导致肺生理结构出现器质性病变,易诱发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等,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1]。患者在患病后需要长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并加强自我护理以控制疾病进展,但大部分患者缺乏自护能力,极易造成疾病进入急性加重期导致严重不良结局[2]。集束化护理是一种以目的为导向的护理措施,在许多疾病的护理中发挥重要护理作用[3]。本次研究探讨集束化护理应用于COPD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兴化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兴化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之后依据编号在随机数字表中位置随机分组,各3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范围为55~86岁,年龄(71.25±6.76)岁;病程范围为2~12年,病程(7.28±2.48)年;COPD分组标准GOLD分组[4]:A组21例,B组10例,C组4例。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53~88岁,年龄(71.41±6.90)岁;病程范围为2~14年,病程(7.35±2.52)年;COPD分组标准GOLD分组:A组20例,B组10例,C组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1)纳入标准:患者符合COPD的相关诊断标准[5];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能够正常交流,基本具备生活自理能力。(2)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合并恶性肿瘤等免疫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治疗依从性极差,对治疗、护理存在严重抗拒;合并哮喘、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收治患者入院后予以COPD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COPD疾病发病、治疗;辅助医师进行治疗指导,指导患者配合用药、配合进行机械通气等;肺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如吹气球、腹式呼吸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集束化肺康复护理。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集束化肺康复护理模式,依据COPD患者的疾病特点,制定全面的护理对策,针对性护理COPD患者,具体实施情况如下。(1)基础护理,其基础护理内容与对照组相同。(2)生活及环境护理,在进行健康教育中增加生活指导和环境指导。收治患者后要求患者在进食后以盐水漱口,定时刷牙,保持口腔的清洁;定期更换清洁衣物、被褥床单等,加强个人清洁。其次保持病房空气畅通和清洁,叮嘱患者和家属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实施弹性访视制度,限制病房人数。(3)排痰护理,开展排痰护理前向患者讲解排痰的重要性,其次告知患者促排痰的方法。可自行咳嗽的患者,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咳嗽排痰;无力咳嗽排痰者,以手掌叩击患者背部促进排痰;叩背排痰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患者,在与其沟通后加入雾化吸入促进排痰,必要时可采用吸痰机吸痰。注意在吸痰前予以患者高流量吸氧,并告知吸痰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吸痰持续时间<15 s,期间注意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4)每日定时清洁机械通气患者的鼻腔、口腔,并以生理盐水湿化气道;使用面罩通气的患者,定期监测面罩的位置,避免因气密性不足导致通气效果下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定期监测其肝功、血钙指标。每日基础治疗、护理完成后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将床头抬高约30°,使患者保持放松。(5)心理干预,在进行一段时期的日常护理后,患者可能因疾病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针对此情况,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其疏导心理负性情绪。同时了解患者心理诉求,依据其文化背景、家庭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6)延续性护理,在患者出院前确保患者或家属掌握COPD基本护理能力,叮嘱患者按照护理要求进行自我护理,嘱咐家属对患者自我护理进行监督;定期以电话或微信的方式进行回访,提醒患者定期回院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1)采用肺功能检测仪(美能AS-500系列)对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并计算FEV1/FVC指标。(2)采用呼吸困难量表(mMRC)、COPD评估测试(CAT)评价患者的肺功能。前者包括5个等级,0级代表除在剧烈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无其他呼吸功能障碍,4级代表无运动情况下存在气短、气促、呼吸困难;后者包括8项内容,采用1~5分5级评价方式,得分越高表示肺功能越差。(3)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问卷分为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对生活的影响,百分制计分,其中100分为生活质量极差,0分表示生活未受到COPD疾病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FEV1、FEV1/FVC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均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肺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FEV1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为用力肺活量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5 35 FEV1(L)护理前1.68±0.45 1.72±0.48 0.360 0.720护理后2.15±0.47 1.80±0.42 3.285 0.002 FEV1/FVC(%)护理前49.66±6.72 50.11±6.67 0.281 0.779护理后58.20±6.50 52.48±6.48 3.687 0.001
2.2 两组患者mMRC、CAT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mMRC、CA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mMRC、CAT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前后mMRC及CAT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前后mMRC及CAT评分比较(分,±s)
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肺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mMRC为呼吸困难量表,CAT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5 35 mMRC评分护理前2.85±0.39 2.90±0.40 0.530 0.598护理后1.50±0.28 2.10±0.36 7.783<0.001 CAT评分护理前16.50±5.02 16.42±4.92 0.067 0.947护理后8.24±2.44 11.37±2.62 5.172<0.001
2.3 两组患者SGRQ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前后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前后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比较(分,±s)
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肺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5 35护理前52.05±9.26 51.78±9.17 0.123 0.903护理后28.36±6.47 36.46±6.68 5.153<0.001
3 讨 论
COPD导致患者机体持续处于缺氧状态,易诱发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肺心病等,继而造成患者器官衰竭而病亡[6]。当前COPD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通气治疗、抗感染治疗等,但疗效难以令人满意,患者疾病易反复,迁延难治。对此国内外学者认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重视对COPD患者的护理,通过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尽可能延缓疾病进展,使疾病长期保持在稳定期[7-9]。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以循证研究为基础的护理模式,以预期目的为护理对策制定的导向,因而适用于大部分疾病的护理需要[10]。本次研究的护理目的是改善患者的呼吸质量,使肺功能得到一定改善,因而在制定护理对策中以该目的作为护理对策制定的导向,研究中予以患者口腔护理、环境护理、心理干预、排痰护理、日常基础护理等,对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FEV1、FEV1/FVC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采用集束化肺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有了极大改善,其原因在于集束化肺康复护理围绕如何改善患者的呼吸质量开展护理干预,可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其次本次研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mMRC、CA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集束化肺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呼吸受限的体征,对控制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在患者肺功能及COPD相关症状体征得到极大改善得前提下,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改善,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集束化肺康复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显著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集束化肺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由于本次研究的随访时间较短,因而未统计患者疾病复发率、疾病进展情况,因而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保持对患者的随访,继而获得更为可靠的研究结果。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