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中药组合方剂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
2021-10-29田琛
田 琛
(甘肃省靖远县石门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靖远 730600)
奶牛乳房炎是泌乳期奶牛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现阶段针对该病症治疗一般以抗生素干预为主,但是在抗生素类药物干预期间奶牛产奶均需废弃,而且抗生素长期反复应用还会导致出现耐药性,不仅增加用药成本,同时也会危害人类健康[1]。中草药是天然植物,具有较小的毒副作用,而且长期用药也不易产生耐药性,同时,部分中药的应用还能够发挥调节动物机体免疫、促进其生产性能提升的优点。因此,在动物治疗保健中,中药应用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研究选取某牧场的46 头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中应用以黄芪为主要成分的中药组合方剂干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牧场2020年1月~12月养殖的46 头年龄、胎次以及产奶量均相近且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3头,参照组为空白组,予以常规饲料喂养,观察组在常规饲料喂养的基础上给予黄芪中药组合方剂。
1.2 方法
将参照组奶牛作为空白组,予以常规饲料喂养。观察组作为试验对象,在其常规饲料日粮中加入黄芪中药组合方剂200 g,中药方剂:黄芪、党参、白术各100 g;川芎、川木通、黄连、黄芩各为75 g,应用超微粉碎机将上述药物分别粉碎至粒径5 ~10 μm 粉末后均匀混合。在添加饲料及药物后,采取常规饲养管理即可,每日早、午、晚分别进行1 次挤奶。两组奶牛均予以限位饲养、自由饮水及全混合日粮(TMR)饲喂。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奶牛治疗14 d 后的治疗效果(应用BMT 诊断标准进行效果评估,以转阴为治愈、以阳性乳区减少为有效、阳性乳区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对比两组产奶量及体细胞数量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奶牛治愈14 头,其余9 头病情均有明显改善;而参照组奶牛病情均无好转,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产奶量比较
用药第1 d,两组奶牛产奶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7 d、14 d,观察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产奶量全期变化显著高于参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奶量比较(kg,±s)
表2 两组产奶量比较(kg,±s)
组别 n 治疗1d 治疗7d 治疗14d 全期变化观察组 23 21.15±2.66 21.71±2.98 23.44±2.59 +2.25±0.37参照组 23 20.77±2.13 19.86±2.03 19.91±1.88 -0.53±0.21 t 0.535 2.461 5.290 31.338 P 0.595 0.018 <0.001 <0.001
2.3 两组体细胞变化情况比较
用药第1 d,两组奶牛体细胞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7 d、14 d,观察组体细胞水平显著低对照组,且体细胞全期变化优于参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体细胞变化情况比较(1000 个/ml,±s)
组别 n 治疗1 d 治疗7 d 治疗14 d 全期变化观察组 23 716.20±195.44 615.11±198.00 218.85±180.22 -492.30±124.55参照组 23 714.52±190.20 765.44±218.52 705.63±220.31 +8.27±1.36 t 0.030 2.445 8.202 19.273 P 0.977 0.019 <0.001 <0.001
3 讨论
对于养殖场奶牛而言,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十分常见产科疾病,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奶牛乳腺受到机械性刺激、化学物理损伤以及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所致。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一般为细菌、支原体、病毒、真菌等,入侵乳房组织后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导致乳房炎发生。一般与饲养管理不当、乳头损伤、消毒不规范以及其他疾病继发感染等相关。中医学将奶牛乳房炎称之为“乳痈”。认为是因外感热邪毒气、湿热毒气入侵,进而导致热毒炽盛、气滞热蕴,体内瘀血毒邪不散、乳腺不通、乳络不畅、乳汁积蓄、恶汁郁结等所致。从奶牛乳房炎临床症状一般可将其分为隐性乳房炎与临床型乳房炎两种,临床型乳房炎则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急性、亚急性、慢性。
从奶牛乳房炎诊治来看,其诊断一般需依据奶牛乳房炎发生诊治阶段及各时期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诊治。在奶牛乳房炎中,一般以隐性乳房炎最为常见,而由于该病症发生后奶牛的乳汁不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化,在加上无显著的临床症状,因而很容易被忽视。但对于患病奶牛而言,其乳汁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性质改变,体细胞含量有所增加,乳腺组织也会出现明显病理变化,给奶牛养殖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一旦病发就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疗干预,以合理控制病情的发展,降低不必要经济损失。
现阶段针对奶牛乳房炎治疗一般以抗生素为主,但是很多奶牛养殖场都缺乏有效的病原微生物检测设备及技术手段,其药敏试验相关应用也处于缺乏状态,导致其在长时间超量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林可霉素、氨苄西林、泰乐菌素等为主的广谱抗生素)的情况下,存在极大几率引发病原微生物对某些抗菌素耐药性,进而大大降低治疗效果。此外,在抗生素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同时,还会导致奶牛乳房炎病愈后产乳量大大下降,难以恢复,严重影响产乳期产乳量。也会导致牛体内及牛奶中存留超标的抗生素类药物,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大量研究人员将中药用于治疗奶牛乳房炎,并取得一定疗效。在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中,其具有诸多优势:(1)多功能性。在中药制剂干预下,其能够有效规避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进而更好的发挥抗(抑)菌、抗病毒、杀菌效果。(2)双向调节功能。在中药应用中还能够发挥改善奶牛免疫力,促进其机体新陈代谢能力提升的效果。(3)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在中草药应用下发挥助消化,调整奶牛胃肠道pH 值,有效抑制有害细菌繁殖并提升酶活性,强化动物体内新陈代谢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奶牛的治疗效果好于参照组,奶牛的产奶量较参照组得到了显著提升,体细胞数量也出现了明显改善(P <0.05)。分析原因为,在中草药黄芪中,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芪多糖,具备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抗衰老、抗氧化、抗应激及抗辐射等多重作用。组方中川芎有祛风止痛、活血行气、提升免疫力及开郁燥湿等功能;党参可调理肠胃、抗溃疡、强化造血功能;白术可调节胃肠运动、抗应激、调整肠胃运动、造血、利尿等。在多味中草药联合应用下能够协同发挥杀灭病原菌、强化免疫力、抗炎、调整肠胃功能以及抗湿热应激效果。
综上所述,奶牛乳房炎治疗中应用黄芪中药组合方剂有助于改善奶牛病症,并提高产奶量,改善体细胞指标,且黄芪成本低、来源丰富、作用广,故建议在奶牛乳房炎病症防控中加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