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例儿童百日咳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分析
2021-10-29吴少珍陶方超邓坤仪童辉纯刘翔腾
吴少珍,陶方超,邓坤仪,童辉纯,刘翔腾
(1. 中山市博爱医院检验科,广东中山 528403;2. 广东医科大学检验技术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3. 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广东中山 528403)
百日咳为百日咳鲍特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程可持续数月,传染性强,多发于儿童,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自从世界各国开始实施接种百日咳疫苗以来,百日咳的流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但近10年来,日本相继出现百日咳重现的报道[2]。我国湖北也有报道百日咳发病率相对于往年显著上升[3]。近些年,多项研究指出在百日咳患儿的血涂片中发现了裂隙核细胞[4],如陈亦颖等[5]研究指出,建议对临床疑似百日咳患儿进行外周血涂片裂隙核细胞计数,裂隙核细胞有望成为新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为了解儿童百日咳临床特点,本文收集确诊的190 例百日咳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早期诊断儿童百日咳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2019 年1 月至9 月已确诊百日咳并在儿科住院的190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参照《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断及治疗建议》中百日咳的诊断标准[6]。纳入标准:①百日咳杆菌核酸PCR 法检测阳性;②培养出百日咳鲍特菌;③单次ELISA 检测百日咳鲍特菌IgG 出现明显升高(>80~100 U/mL);④发病初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鲍特菌IgG滴度出现显著升高(>2~4倍),符合上述其中一条标准即可确诊。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②多器官功能障碍;③重复入选患儿。本研究经中山市博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分组 已确诊百日咳住院的190 例患儿,其中男患儿79例,女患儿111例;年龄介于3 d至12岁9个月。①按年龄分组:<3月龄,≥3月龄;②按是否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分组:单纯感染组和合并感染组;分别比较各组间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
1.3 仪器与试剂 台式低速离心机(湘仪,型号:TDZ5-WS)、光学显微镜(奥林巴斯,型号:CX21)、全自动血液分析系统(迈瑞,型号:CAL800)、瑞氏染色液(珠海贝索,批号:C190804)、全自动细菌分枝杆菌培养监测系统(法国梅里埃,型号:BACT/ALERT 3D120)、荧光显微镜(奥林巴斯,型号:BX51)等。
1.4 标本采集与检测 患儿入院进行静脉血和呼吸道分泌物的采集,除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和百日咳杆菌IgM抗体检测需外送至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进行检测外,其余项目均在本院检验科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价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百日咳患儿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对比 190 例百日咳患儿中,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升高率(35/190,18.42%)和裂隙核细胞阳性率(63/190,33.16%)均低于白细胞数值升高率(83/190,43.68%)。根据患儿年龄分为:<3 月龄组(41 例)和≥3 月龄组(149 例)。对比两组数据可得:≥3 月龄组有136 例(136/149,91.28%)患儿有阵发性连声咳症状,发生率高于<3月龄组29例(29/41,70.73%)(P<0.05);≥3月龄组有67例(67/149,44.97%)患儿有症状夜间加重发生,发生率高于<3 月龄组11 例(11/41,26.83%)(P<0.05),且白细胞数值升高率也高于<3 月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接触咳嗽家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表2。
表1 不同年龄组百日咳患儿临床特征比较
表2 不同年龄组百日咳患儿的实验室指标比较
2.2 单纯感染和合并感染其他病原体百日咳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分析 190 例百日咳患儿中共有115 例(115/190,60.53%)合并感染其他病原体,以合并感染病毒(73/115,63.48%)、细菌(58/115,50.43%)、支原体或衣原体(21/115,18.26%)为主。对单纯感染和合并感染其他病原体百日咳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分析发现,两组间阵发性连声咳、夜间加重及接触咳嗽家人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单纯感染百日咳患儿与合并感染其他病原体百日咳患儿临床特征比较
3 讨论
百日咳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病程持续时间长,临床上常用抗生素和丙球蛋白等进行治疗[7]。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婴儿是高发人群。有研究表明,无论是接种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TwP)还是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在接种疫苗5~10 年后体内的抗体水平都会下降,即便是患儿一开始自然感染百日咳,但是其体内的抗体水平也会逐渐下降[8]。这也解释了尽管已经完成了全程免疫接种,但近年来,青少年和成人百日咳鲍特杆菌感染率仍呈现上升趋势[9]。
本研究中患儿以阵发性连声咳症状为主占86.84%(165/190),≥3 月龄组患儿出现阵发性连声咳的发生率高于<3月龄组,且≥3月龄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更为异常,提示对于月龄较大的患儿,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很好地辅助诊断百日咳,而对于月龄较小的患儿,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对于疾病诊断的意义有限。此外,值得注意的是:19.47%(37/190)患儿有咳嗽家人接触史。青少年和成人感染百日咳后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在跟儿童接触时会使儿童感染百日咳,因此临床上在询问病史时应该要关注患儿咳嗽家人接触史。在190 例患儿中有115 例合并感染其他病原体。主要是以合并感染病毒为主,细菌次之,与文献报道一致[10]。但是合并感染组与单纯感染组的临床特征没有明显差异,所以在判断是否有合并感染时可能更加需要依靠实验室病原学检查,呼吸道病毒在百日咳流行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对百日咳患儿临床特征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在百日咳患儿的外周血中发现了一种形态特殊的细胞:裂隙核细胞;这种细胞胞质较少,体积较小,有一条裂隙横穿整个细胞核,将细胞核分成两部分呈双核样[11]。有研究报道,外周血检查裂隙核细胞可能是快速诊断百日咳的线索[12]。本研究中33.16%(63/190)百日咳患儿的外周血涂片中检查到了裂隙核细胞,裂隙核细胞对百日咳的诊断特异性比较高,外周血发现裂隙核细胞对于百日咳的确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此外,在滤泡淋巴瘤、不典型慢淋等患者外周血中也可见到裂隙核细胞。因此裂隙核细胞与儿童百日咳诊断以及预后的关联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随着百日咳患病率不断升高,许多国家相继提出了针对孕妇、婴幼儿、青少年以及成人的加强免疫方案[13]。本文建议参照国外免疫计划,适当调整婴幼儿接种百日咳疫苗年龄,并针对孕妇,青少年以及成人需进行加强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