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应用于下肢骨折术后的效果分析
2021-10-29刘盈李峥
刘 盈 李 峥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经典病房,辽宁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辽宁沈阳 110032
下肢骨折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骨折创伤类型,指骨组织或软骨组织在暴力作用下,出现完整性、连续性部分、完全中断或丧失[1]。临床对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在骨折康复期,患者由于行动受限、自我护理能力差,易出现再次骨折及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加强骨折术后干预对促进患者恢复尤为重要。传统骨科干预通过对患者基本情况掌握,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帮助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但缺乏针对性,无法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2]。中医学认为,下肢骨折属于“骨断”“筋伤”等范畴,穴位按摩是中国医学的重要部分,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经络腧穴学,通过按摩施治,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体机能目的。中医情志护理干预以心理干预为切入点,缓解患者痛苦情绪产生的躯体症状,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康复训练依从性,缩短恢复进程。本研究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应用下肢骨折术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0 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 例)和观察组(55 例)。对照组中,女22 例,男33 例;年龄30~60 岁,平均(47.43±1.32)岁;骨折至入院治疗时间1~3 d,平均(2.43±0.32)d;骨折部位:左侧30 例,右侧25 例;Schatzker分型[3]:Ⅰ型19 例,Ⅱ型15 例,Ⅲ型13 例,Ⅳ型8 例。对照组中,女24 例,男31 例;年龄30~60 岁,平均(47.47±1.39)岁;骨折至入院治疗时间1~3 d,平均(2.49±0.45)d;骨折部位:左侧28 例,右侧27 例;Schatzker分型:Ⅰ型18 例,Ⅱ型14 例,Ⅲ型13 例,Ⅳ型10 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西医依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4],中医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的血瘀证。纳入标准:符合以上所参照中西医诊断标准者;本研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自愿治疗的证明文件。排除标准:合并骨质疏松、骨肿瘤者;有严重的肝、心等功能损害者等。本研究已经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骨科干预。①体位护理:针对患者不同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制定体位干预措施,并及时调整其体位姿势。②锻炼护理: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锻炼干预方案,以便缩短机体功能恢复时间。③饮食护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营养干预计划,以便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④心理护理: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以便改善患者不良情绪。⑤出院时,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穴位按摩: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膝关节处放薄垫,选内外膝眼、曲泉、环跳、血海、足三里等穴位,以点、按、揉手法按摩,每个穴位点按30~60 s,以穴位产生酸胀感为宜;配合拇指与掌心,采用搓、拿手法,按摩关节周围软组织,以皮肤温度升高为宜。②中医情志护理干预:主要包括。a.语言疏导。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病情进展,依据阴阳平衡原则,对其进行说理劝导,使其了解疾病、脏器、七情间的辩证关系,而缓解患者焦虑、恐惧、不安等心理,达到调和情志的目的。b.移情易性。在康复训练前组织患者听音乐、看书、冥想等活动,转移其注意力,缓解训练带来疼痛,减轻对训练恐惧,提高依从性,进而改善预后。c.情志相胜。根据思与恐五行相克的原理,借助视频、照片等引起患者对某事物或某人思考与思念,引导患者忘记训练的恐惧。两组均干预1 个疗程(30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采用Zung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6]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6]评估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两项总分均为70 分,分数越高提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of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7]和Barthel 指数(BI)评分标准[8]进行评估,两项总分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提示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生活质量越高。③比较两组干预期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胀、排尿困难、关节僵硬、肺部感染等症状,总发生率=(腹胀+排尿困难+关节僵硬+肺部感染) 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SAS、SDS 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的比较(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SAS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SDS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55 55 52.61±3.54 51.73±2.79 1.448>0.05 46.23±2.48a 38.59±2.75a 15.301<0.05 53.65±3.17 52.98±3.46 1.059>0.05 44.45±3.65a 34.96±2.67a 15.653<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HSS、BI 评分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HSS、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HSS、BI 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的HSS、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HSS、BI 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HSS、BI 评分的比较(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HSS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BI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55 55 61.23±8.45 60.93±8.74 0.183>0.05 68.33±8.32a 76.87±9.14a 5.124<0.05 55.32±6.79 55.85±6.82 0.408>0.05 72.45±8.54a 89.90±8.45a 10.772<0.05
2.3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干预期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下肢骨折多由交通、运动、工作、生活发生意外导致,主要表现为骨折部位疼痛、肿胀、淤血及功能受限,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破坏其身心健康,对其家庭也造成负担[9]。手术治疗是对下肢骨折最常用治疗方式,手术内固定治疗虽使骨折部位有效复位,但侵入性治疗普遍存在创伤大、恢复时间长等问题,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高效干预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10]。随着医疗理念更新,对干预的质量要求也与日俱增,传统骨科干预以临床基础护理治疗为主,缺乏整体性,应用局限性大,无法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医认为下肢骨折后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水湿津液停滞,腑气不通,浊气聚集,而引发一系列气滞、血瘀症,穴位按摩应用于下肢骨折康复干预由来已久[11-12]。膝眼穴属经外奇穴,具有活血通络、疏利关节功效;曲泉穴属足阙阴肝经,可缓解治疗膝膑肿痛、下肢痿痹、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环跳穴是胆经与膀胱经交会穴,主治坐骨神经痛导致下肢酸胀、发凉、腿麻、活动障碍;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腧穴,可揉筋活络、缓解膝盖疼痛、股内侧痛、膝关节疼痛;足三里为强壮要穴,主治下肢痿痹、中风偏瘫等痹症。喜、怒、忧、思、悲、恐、惊属七情范畴,是人体精神活动外在表现,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13]。机体在外界刺激下,可发生情志过度,进而诱发阴阳失调、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异常。下肢骨折患者受病痛和心理压力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如忧虑、悲哀等,不经导致康复训练依从性降低,可加重气滞血瘀、经络阻塞症状,影响骨折康复。中医情志护理干预通过语言疏导、移情易性等疗法,增强其康复信心,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其疼痛感,提高依从性,改善干预效果[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期间,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较于传统骨科干预,穴位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恢复。康复中及时采用穴位按摩,通过点、揉、按等手法,按摩患肢膝关节及周围组织,并配合关节屈伸等康复锻炼,松解肌肉粘连、消除疼痛酸胀感[15]。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讲究内外兼治,根据患者体质不同,实施针对性的差异化护理,结合中医特色护理理论,平衡阴阳,调整患者机体机制。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的HS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HSS、BI 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的HSS、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较于传统骨科干预,穴位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有效促进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应用穴位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但研究量不足,难以代表研究对象整体情况,且仅对穴位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和传统骨科干预的效果做出比较,还需大样本、多中心及纳入更多的中医护理干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