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辅助下联合脊柱内固定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效果分析
2021-10-29陈文明胡芯源童剑萍邓坤康
陈文明 康 健 张 婷 胡芯源 温 俭 童剑萍 邓坤康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西萍乡 337000
椎管内肿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可分为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但多以原发性为主,常见的临床症状有疼痛、感觉障碍及尿便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1]。临床中常采用肿瘤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患者,传统的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大、破坏性高等缺点,不利于患者预后[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显微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可借助显微镜进行更为准确的椎管内肿瘤切除,减少患者神经损伤,但其对于术后维持患者脊柱稳定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3]显示,脊柱内固定对维持脊柱稳定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显微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联合脊柱内固定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0 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 例)和研究组(30 例)。对照组中,女13 例,男17 例;病程1 个月~3年,平均(22.34±5.17)个月;年龄18~49 岁,平均(35.17±4.31)岁。研究组中,女15 例,男15 例;病程0.5 个月~2.5年,平均(21.47±4.36)个月;年龄20~51 岁,平均(36.05±3.5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与《脊柱疾病分类诊断学(脊柱外科精品系列)(精)》[4]中的脊柱肿瘤相关诊断标准符合者;②经CT 或MRI 确诊者;③具有明确手术指征,且身体状况可以耐受者;④首次发作者等。排除标准:①患有该疾病同时伴有其他恶性肿瘤者;②严重凝血障碍者;③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等。本研究经萍乡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展开,且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显微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前取俯卧位,行MRI 检查确定肿瘤所在椎管的具体位置及大小,对于肿瘤较小患者,可于术中“C”形臂X 线机照射下,确定肿瘤所在椎间隙后正中线的部位,并插入针头进行定位。术前行常规准备,以定位针头为中心,根据肿瘤的大小做出合适的后正中纵形切口,以完全暴露出肿瘤上、下界为准,切除棘突及椎板的长度和宽度;若肿瘤为哑铃状生长,必要时可同时咬除增生的黄韧带及关节突暴露出肿瘤,然后采用显微镜行肿瘤切除术。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脊柱内固定治疗,在显微镜辅助下行肿瘤切除术后,立即使用“C”形臂X 线机引导,采用脊柱钉棒系统行内固定术,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已切除的椎板上下1 个节段的区域之间,并置入金属连接棒,然后植骨融合。两组均于术后连续随访6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神经功能评级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具体如下。①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②于术前及术后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级,依据McCormic 评级[5]标准进行,Ⅰ级为神经功能正常,轻度局灶功能异常,不影响肢体功能;Ⅱ级为感觉运动损害,严重疼痛或感觉迟钝,但可独立行走;Ⅲ级为较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需手杖等辅助行走,生活半自理;Ⅳ级为非常严重的神经损害,生活不能自理。③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术后脑脊液漏、术后复发、术后肿瘤残留。并发症总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χ2趋势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的比较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的比较(±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住院时间(d)对照组研究组t 值P 值30 30 153.21±30.14 164.42±31.47 1.409>0.05 160.51±21.47 163.27±21.86 0.493>0.05 8.14±2.31 8.53±2.45 0.634>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级的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级优于本组术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级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n(%)]
3 讨论
椎管内肿瘤可生长于脊髓任何节段,受遗传、感染、环境等多种因素诱发,随病情发展可并发肌肉萎缩、脊柱变形、脑积水等并发症,且可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严重者可致死[6-8]。临床常采用手术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传统的椎管内肿瘤切除术需行全椎板肉眼直视下切除,可影响术后脊柱的稳定性,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9-10]。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显微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其借助显微镜进行更为准确的肿瘤定位及分析,利于肿瘤切除术的进行,且能够强化术后脊柱的稳定性。显微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联合脊柱内固定术可减少脊椎后柱结构的损伤,有效保护脊柱的稳定性[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显微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联合脊柱内固定术在一定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内,可减少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预后,与阚顺利等[13]的研究结果相符。大量研究[14-16]显示,显微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可通过显微镜的放大作用,有效精准地切除肿瘤部位,从而减小误伤神经的可能;而脊柱固定术通过强化固定脊柱从而保持脊柱稳定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 个月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级优于术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显微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联合脊柱内固定术可明显减轻椎管内肿瘤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对患者术后的恢复起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显微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联合脊柱内固定术可有效减轻椎管内肿瘤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术后恢复起积极影响。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还需临床的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