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互联网金融发展之风险防范

2021-10-28何跃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摘要: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本质上仍然属于金融,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金融风险。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现存的主要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风险防范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

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发展之快、影响范围之广,其已对诸如普通消费者、传统金融以及电子商务等行業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更是连续五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期通过引入新的金融业态去对原有金融体制进行改革,促进传统金融行业以及互联网金融行业都能够健康发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诸如“E租宝”、“钱宝网跑路”等事件,因此如何更好得在保持其健康有序发展之同时加强行业风险管理防范都需要我们作系统而深入地研究。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发展至今,互联网金融概念很广泛。从全球发展的空间范围来看,它是一个弹性很大并且充满想象空间的概念,相较于传统的直接融资模式和间接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属于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它主要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社交网络等基础资源从而实现了资金的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发展的这样一种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作为新型金融业态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发展,主要在于我国传统金融体系所存在的一些低效率或扭曲因素为互联网金融创造了空间,而作为金融因素与非金融因素融合的新型业态更便利地满足实体经济的巨大金融需求。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

从本质来看,互联网金融依然属于金融,其依然如同传统金融行业一样要应对金融风险,作为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而发展的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同时会存在相较于传统金融更为复杂的风险,而时下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第一、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虽然目前我国已相继颁布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但由于互联网金融自身的创新性、复杂性,涉及到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仍显滞后。

第二、技术风险,主要表现为计算机技术等物理层面的风险。诸如身份识别、信息管理、信息泄露与处理等互联网金融特有风险,以及潜在的重大技术系统失败而可能引发的金融基础设施风险,基于人为和程序技术的操作风险以及人数巨大的消费者利益侵犯与权益保护问题等等。

第三、自身的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本质还是金融,其仍旧会存在着发生严重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一是信息不对称风险,相较于传统金融的真实性,互联网金融具有虚拟性,其在用户身份确定、资金流动和信用评价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而所谓的大数据分析也可能导致严重的信息噪音;二是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目前没有受到全面而有效的监管,也没有健全的消费者保护机制,所以相较于传统金融导致的信用风险程度更高;三是流动性风险,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而这样的去中介性、跨界性和资金高速运转更易引发资金链条断裂从而导致流动性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

作为新兴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对于金融创新、金融要素价格市场化、金融服务模式与思维,甚至对货币政策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本质来看互联网金融仍属于金融,而作为金融原有的风险再结合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以及自身的去中介化与信息不对称性等特征,所聚集的新风险相较于原有风险将成倍数增加,为此在如何保持互联网金融的健康良性发展的同时并能够及时预警防范消除化解风险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做好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逐步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发挥政府监管主体作用。任何新兴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法律的保障,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从法律层面界定互联网金融业务范畴,实行严格的市场行业准入制度,明晰各参与主体相关权利与义务,做到有法可依,让法律法规保障互联网行业发展及参与主体的权益。立法机关要做好基础法律的制定,诸如在适当时机制定颁布《金融消费者保护法》,规范互联网金融企业行为,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金融监管当局应当及时调整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政策规范,做好相关业务指导与风险监控。

第二、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创设完整安全的互联网金融运行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基础性工程,可以有效提高互联网金融参与主体的信息对称性,降低相关参与主体的违约性,是控制互联网金融交易风险的有效途径。中央政府应主动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尽快建立起信息完善客观公正安全的个人、企业等机构的信用体系。互联网金融的安全运行离不开安全的网络环境。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离不开软硬件防范风险的能力,为此需要提升硬件安全技术的投入,强化防范病毒和防入侵的能力,在网络运行上实行分级授权、实名制登录等方式,在信息数据管理上强化使用数字认证,使用信息加密技术、密钥技术,保障互联网金融在安全的环境下有序运行。

第三、成立行业协会发挥业务指导和监督作用,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风险教育。成立相关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利用协会平台加强行业间业务交流、信息共享、风险分担,加强业务指导并发挥行业协会监督作用、明确相关惩戒机制加强行业自律。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金融业态,其非理性不健康发展容易发生系统性风险,而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广大投资者,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风险教育刻不容缓。大多数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都非专业金融人士,面对复杂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容易被其中预期收益所吸引,而高收益也意味着高风险,加强消费者风险教育就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产品推广销售过程中,按照谁发展谁普及谁教育的原则,合法合理合规做好互联网金融投资者风险教育及产品业务发展。

四、小结

互联网金融行业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有效补充其发展必将势不可挡,更是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种新兴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行业无论是体量还是占比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长提升,而与之相伴的则是行业风险也会不断累积,而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要想健康有序发展必然就离不开政府、行业、企业和投资者等相关主体的共同努力,要逐步构建并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平台自查的风险防控体系。

参考文献:

[1]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2015年02期.

[2]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J].金融研究,2015年08期.

[3]赵增强.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防控[J].税务与经济,2018年01期.

本文系2020年安徽省省级重大线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线上课程体系构建及有效运行管理机制研究——以互联网金融专业为例(2020zdxsjg188)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何跃,男,汉,安徽省合肥市,硕士研究生,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贸易经济和互联网金融。

猜你喜欢

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SQL注入防护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