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略读教出“厚”意

2021-10-28姜云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内容课文

姜云

【摘 要】略读课文教学应加强单元整体意识,精炼目标,精选内容,精设提问,采用简约而精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把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在略读课中进行迁移操练,形成经验,最终运用于课外阅读与写作,实现读写知识与技能、情感与审美的有效生长。把略读教出“厚”意,这才是略读教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关键词】略读 “厚”意 单元整体意识

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有着独特的价值定位。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延伸,它们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在教学中,应立足单元整体,让学生将在精读训练中习得的方法策略,在略读课堂上进行迁移运用,形成经验后自主进行课外阅读与写作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一、统整:略中有“整”,厚之始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由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课外阅读有机整合,而各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既是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的线索。为体现“精读课文教策略,略读课文用策略”的理念,略读课文必须立足于单元整体意识,从单元导读、课前导语、课后练习、语文园地等内容中寻找进行知识点和能力点训练的线索,使单元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导语中提出的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整合这个单元发现,略读课文《方帽子店》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最意想不到的内容,正是承接了前一篇精读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课后练习中“借助表格复述故事”这一训练点;“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把有趣的故事讲给同学听;“交流平台”中梳理了复述的三个方法。根据单元文本体系的编排意图和语文要素,便将《方帽子店》的教学内容确定为:“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故事主要内容;默读课文,说说最意想不到的情节;运用借助表格梳理主要内容的方法,用自己的话练习复述;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敢于创新的道理。”按照以上学习任务来驱动课堂,既运用了前一课学到的复述方法,也渗透了交流平台中总结的复述要点,实践了策略,发展了思维,体现了单元统整、有机组合的教学智慧。

二、聚焦:略中求“精”,厚之积

为践行略读教学“简约而不简单”的理念,必须紧紧围绕单元阅读主题与训练重点,寻找每堂课的着力点,精读精练,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每篇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导读提示,对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做出了明确的指向,体现了略读课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迁移训练功能,我们可以紧扣这些导读提示,删繁就简,直奔重点。

1.精炼目标

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的导读提示如下:“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联系上一篇课文,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图画配什么文字。”这段提示语体现并延续了本单元阅读主题——“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还明确提出了本课的阅读要求。根据导读提示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速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了解故事结局,继续练习创造性复述;围绕主要情节发挥想象,创编画面并配上简洁的文字,编制连环画。”这样依托导读提示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紧紧围绕目标来展开学习,任务明确,思路清晰,迅速、准确地切入略读课文的学习重点,提高学习实效。

2.精选内容

略读课文虽无须与精读课文一样精心雕琢,但更讲究主次分明,突出重点,精选内容,巧妙设计,简约教学流程。教师应根据导读提示,筛选出略读课文的“精”读点、“细”悟处,带领学生细细品读,点面结合,粗中有细,“精”“略”相融。

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要求学生梳理出关于鲁迅的几件事,再结合资料交流人物形象。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初识鲁迅”,单元导语要求“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共列举了五个事例,篇幅较长。怎样在一课时的略读课上带领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人物形象,完成学习任务呢?必须“精”选一个事例,“细”读一处情节,以点带面,扶放结合。教师指导学生自读 “救护车夫”这一事例,并讨论交流,小结阅读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再结合搜集的资料,深入理解鲁迅“关心贫苦人民”这一品质。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分组自学其他事例,重点聚焦鲁迅的神态和动作细节,结合资料感受人物品质,体会作者情感,实现“借助文本体会人物形象”能力的提升。

3.精设提问

略读课的教学如能抓住一两个核心问题,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突破重难点。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体现了单元语文要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父母表达的爱有何不同?巴迪小时候和长大后分别是怎样看待父母对自己的诗作出不同评价这件事的?”在学生相互交流后,教师进一步引发讨论:“如果说父母的爱分两种,一种是慈祥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你更希望得到哪一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巴迪父母截然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从而明白:父母表达爱的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是为了让巴迪能正确把握人生的前行方向。

三、驻足:略中学“用”,厚之实

略读课文作为上承精读课文、下接课外阅读的桥梁,要注重过渡衔接的价值定位,实现迁移实践的语用功能。教师要立足单元整体目标,前后勾连,找准最有效的言语训练点,运用最优化的教学策略,把从精读方面得到的种种经验迁移到略读课文教学中。

1.策略操练,互文共读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我的“长生果”》的导读提示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她从童年读书、写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教师引导学生先回顾前两篇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速读、提炼关键词句、批注等阅读方法,以及运用表格、思维导图等整理信息的方法,围绕核心问题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梳理课文信息。学生有的运用表格,有的画出了思维导图,对信息进行了归整,进一步提升了自主阅读和梳理信息的能力。再让学生把这些方法与策略运用到主题、风格相近的其他文章中,如老舍的《读书》等,实行课内外链接,从一篇到几篇,从单元到群文,互文对照,自主阅读,举一反三,实现学习向运用的迁移。

2.模仿表达,言语内化

略读教学中,让学生运用习得的言语形式进行说写练习,也是一种实践转换的策略。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小说单元,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接触了小说的三要素,领悟了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形象,运用小说的情节突显人物形象,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略读课文《在柏林》虽然篇幅很短,但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两位主人公的形象,开头与结尾简短有力的环境描写更是引发了读者对战争的深思,对老夫妇的同情。在感悟作者“以小见大”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创作,以“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为故事环境,“爱心少年陆天、志愿者徐明”为主要人物构思一篇微小说,创编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爱心”主题。从模仿到运用,从阅读到表达,实现了言语形式的有效内化。

四、跳跃:略中得“长”,厚之美

略读教学作为学生阅读实践的练兵场,应该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自读感悟,教师仅进行有效的引导点拨,扶放有度,略而不简,把学生引向知识、能力、情感、审美生长的高处。

略读中长“智”。一类是以语文知识、表达方法的习得为学习目标,驱动自主阅读探究;另一类是以受到教育启发为价值取向,由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启示,或在文章精髓处品读理解,形成自己的感悟。

略读中长“能”。巧妙发挥略读课文的效用,充分发掘读写能力的生长点,持续训练一段时间,学生的速读、质疑、合作探究、整理信息、言语表达等阅读、写作技能就能得到飞跃式的发展。

略读中长“情”。略读并不是浅知,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仍需引导学生精读细悟,与作者、文本产生情感碰撞,得到真善美的感染与熏陶。

略读中长“美”。略读课文同样文质兼美,要引领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品味积累,汲取语言的养分,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和人文精神之美。

略读课文,并不“略”教。教师只有准确解读文本,立足單元整体,前后勾连,注重实践运用,才能使学生在目标明确、条理简约的略读课堂上学得“厚”实,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进而体现略读课文“教略而学丰”的教学价值。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内容课文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