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文化立校战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2021-10-28赵文刚

教育家 2021年40期
关键词:办学育人课程

赵文刚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独特精神气质,对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办学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是一所学校优质发展必然秉持的价值追求。在办学过程中,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将办学追求和价值观通过一定的活动载体发展为师生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成为全体师生不约而同的自觉行动,就达成了学校文化的育人目标。东凯实验学校自建校以来,通过实施文化立校战略,为构建学校高质量发展育人体系奠定了扎实基础。

多角度把握学校文化的重要性

积极奋进的学校文化,能为师生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和自觉的行动引领。学校要实现优质发展,必须持续加强文化建设。

营造育人文化,是校长的专业职责。《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明确了校长专业职责的六大基本内容,其中之一便是“营造育人文化”。文件从专业理解与认识、专业知识与方法、专业能力与行为三个维度,分9个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

推进文化育人,是学校管理标准的主要内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明确了实施学校管理的四大理念和六大任务。在四大基本理念中指出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美丽校园,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六大主要内容中提出要“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立足学校实际和文化积淀,结合区域特点,建设体现办学理念和思想的学校文化,发展办学特色,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可以看出,实施文化立校战略,是校长落实学校管理标准的内在要求。

实施文化立校,是改进学校评价的重要指标。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把“营造和谐育人环境”作为中小学办学质量评价主要指标之一。实施文化立校,也是新时代改进学校评价的重要路径。

积极实施文化立校戰略

在一所依托文化发展起来的学校中,学习、工作、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自觉正向发展,实现发展目标和教育愿景,推动学校优质、可持续发展。东凯实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创新性提出“党建引领、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思路,探索出了一条可操作、可复制的文化立校发展路径。

党建引领,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强保障。东凯实验学校以培育“五风共育”党建创新品牌为载体,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学校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五风”,即校风、教风、学风、家风、社风;“共育”,即共同培育。学校党支部组织推进,党员教师主体实施,组建教师、学生、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成长共同体。党员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教师团队形成优良教风,指导学生养成优良学风,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优良校风。以学生为桥梁和纽带,向家庭和社区延伸,引领培育优良家风,同时,发挥学校作为区域文化高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优良社风。

文化立校,是学校推进高品质发展的核心追求。学校同步推进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引领学校师生和家长在学校文化的带动下形成积极、自主的行动,探索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和校园生态,为师生实现幸福美好生活奠基助力。

质量强校,是学校推进高水平发展的扎实基础。学校遵循“条件标准化、办学集团化、教师专业化、教学主体化、教育信息化、管理民主化、特色品牌化、视野国际化”的办学追求,建设书香校园、智慧学园、成长乐园、幸福家园,构建“自主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推进实施“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建设学校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师生行为文化为核心,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特色兴校,是学校推进高境界发展的责任担当。结合实际校情,学校确立了“培育文化种子的沃土,发展素质教育的样板”这一特色办学发展愿景,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致力于促进每一个学生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厚植家国情怀,夯实发展基础,实现全面发展。

构建理念文化,建设学校发展的精神高地

理念文化即精神文化,在学校文化的所有内涵中居于核心地位。东凯实验学校按照“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建设学校发展精神高地的丰富营养”这一定位,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理念文化成为引领师生发展的新时尚。要言之,学校凝练了以“为幸福人生奠基”为核心的理念文化系统,形成了“博文约礼,知行合一”的校训、“进德日新,为学日益”的校风、“立人以德,修己以敬”的教风、“学求自得,行贵自律”的学风,已经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

以校风“进德日新,为学日益”为例, “进德日新”即追求美德的精益求精、日益完善,学生在保持并发展美好天性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一点一滴培养习惯,一言一行文明有礼。同时,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为学日益”,即倡导勤学、乐学、善学的良好风气,它既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又是学生求学的目标。

形成制度文化,构建组织运转的和谐关系

制度文化和制度,有着密切联系与显著区别,学校应当通过“民主决策、人文管理、循序渐进、公正评价”等渠道和标准,引导强制性、约束性制度向自觉性、引领性制度文化转变。例如学校制定《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必须提交全体教职工大会或教代会,通过充分酝酿、集体审核、举手表决的方式,做到领导清楚、职工明确、实施透明。学校目前实施的绩效考核方案,三易其稿,与学校的适切性越来越强,对教师师德、师风、师能等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强,教师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营造环境文化,形成潜移默化的育人氛围

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隐性课程的重要载体。建设优美宜人的环境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起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作用。

一是融入学校理念文化。学校力图将理念文化融入环境文化建设,赋予不同教育空间以特定的文化内涵。例如,学校将实验楼命名为敏行楼,语出《论语》:“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与学风“学求自得,行贵自律”相契合。

猜你喜欢

办学育人课程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