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站、点”成为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阵地
2021-10-27李俊康
李俊康
“家、站、点”是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阵地,是代表履职和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地方人大工作的重要举措。自2017年启动“家、站、点”建设至今,黄浦区人大常委会经过探索和实践,建成了“10+16+92”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区的“家、站、点”网络,并形成了建好、用好、管好“家、站、点”的四点经验。
一、坚持顶层设计,强化高位谋划
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领会全国人大、市人大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相关要求,深入开展“家、站、点”建设运作专题调研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辅导,同时开展专题讨论,及时发现平台建设在各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最终确立了“全面覆盖、设施完善、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活动经常、注重实效”的工作目标,并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人大代表之家” “人大代表联络站” “人大代表联系点”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为“家、站、点”建设提供了明确的规范。
二、优化布局建设,确保全面覆盖
區人大常委会要求各街道人大工委明确“家、站、点”的功能定位及软硬件建设要求等,结合不同区域实际,按照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整合利用基层资源,优化选址布局,通过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设立标识牌等措施,推动履职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确保全面覆盖,在“黄浦人大”网站上建设了“网上家站点”页面,每个街道均设二维码,便于群众反映情况。依托网站、APP、杂志和街道宣传等平台进行大力宣传推介,为选民联系代表、代表服务选民打通“最后一公里”,为代表依法履职、反映民意奠定基础。
三、完善运作机制,保障站点运行
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符合区域实际的“家、站、点”运营模式,以各街道人大工委承担辖区内“家、站、点”建设运行的主体责任,代表工作室承担“家、站、点”建设运行的指导责任,区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则将工作触角进一步延伸,依托“家、站、点”平台开展监督调研、视察等工作。今年,各街道通过市、区人大代表联合编组,实现代表进“家”入“点”全覆盖。通过统一“家、站、点”工作职责,统一代表学习培训、视察调研、联系选民、社情民意汇总处置反馈等工作制度,以制度体系和刚性要求保证“家、站、点”的良性运作,推动“家、站、点”活动组织经常化、作用发挥显现化。
四、打造品牌特色,提升活动质效
建设好的“家、站、点”若没有实体运行,不过是一个房间;只有依托这个平台经常组织代表活动,才会有“家”的温馨、“站” “点”的实效。区人大常委会注重围绕区委中心大局、人大监督的重点问题和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代表进社区、进企业,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及时推动问题的解决。积极鼓励各街道人大工委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做优“自选动作”,积极打造工作亮点、特色品牌,推动实现“一街一特” “一站一品”,激发人大代表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及活力。
未来,将“家、站、点”建设得更加完善、更有质量、更具效能,为新代表履行职责创造条件将是区人大常委会工作的重要方向。
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家、站、点”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及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平台,健全社情民意归集分析处理反馈机制,有效发挥代表在反映群众诉求、解决民生难题中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将“家、站、点”作为开展代表履职监督的主要平台,加强对代表履职的监督。
二是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围绕“学习交流之园、履职尽职之所、汇聚民意之站、服务群众之地、人大宣传之窗”进一步强化“家、站、点”的功能定位,以效果最大化为导向,强化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三是进一步提升实际效能。切实发挥“家、站、点”的“连心桥”作用,推动市、区两级人大代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服务、支持、保障代表发挥好“履职为民”作用。同时,在创新活力上下功夫,做出特色和品牌,使代表联系群众更接地气、更有活力,让人民群众走得进、想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