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传统艺术 前瞻对外传播

2021-10-27孙妮娜

传媒 2021年18期
关键词:造型艺术传统艺术

孙妮娜

艺术是全世界通行的语言,是世界各国互通的窗口。纵观艺术传播的历程,可以发现国家发展必然伴随艺术革新,艺术的流动性使国际传播成为可能,各国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碰撞,在相互欣赏中实现借鉴经验、优势互补。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除了在本国范围内的传递与传承外,还离不开对域外各国各民族的传播与交流。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包含了书法、篆刻、国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和园林。从传播学的视域出发来思考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动因、媒介、方式、路径和效果问题,结合古今重要的艺术传播现象和传播事实,对各门类传统造型艺术作综合性的宏观把握,当是研究中国传统造型艺术走向世界的一个崭新视角。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统艺术魅力无穷,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引领时代风尚。为进一步发扬中华传统艺术,拓宽中国艺术的对外传播渠道。由张安华所著的《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研究》一书将着眼点放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上,运用艺术学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传播现象,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宏观与微观研究相融合。该书围绕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展开论述,明确了研究背景与研究对象,总结归纳了国内外相关理论观点,肯定了传统艺术学术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宏观上注重国际环境。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机会越来越多。在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指导下,我国输出了大量的民族文化作品,提高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华古老文化绽放的夺目光辉。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化输出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要看到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虽然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却还处于发展初期,优秀文化对外传播路径受阻,导致我国在文化话语权上陷入“失语”的困境。当代的文化研究学者必须以“发现东方”为己任,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粹,正确对待本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增强本国文化对外传播能力,促使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传统文化走向国际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抓住文化全球化的宝贵契机,正向输出传统文化,我国传统艺术对外传播的根本目的是彰显大国形象,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把握影響传统艺术对外传播的外部要素。

微观上重视国外受众。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传统文化并非系统性输出,导致其他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非常片面,影响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造型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软资源”到“软实力”的转化,应该充分考察国外受众的接受能力与审美观念,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视觉图像信息,结合时代发展的根本需要,使传统造型艺术真正成为我国文化宣传的名片,让其他国家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该书以中国书法、国画、雕塑等传统造型艺术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研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对外传播现象,论证充分、内容全面,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与广阔的研究视野。综合来看,在分析对外传播现象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角度,该书明确了传统艺术对外传播的积极影响,将其作为呈现中国崭新面貌、吸引国外广大受众、增强传统艺术国际影响力、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获得国际普遍认同、加大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从微观角度,该书阐述了域外受众对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影响,包括域外受众审美观念、批评意识、研究理念等,指出在意识引导下,域外受众行为会相应发生变化,部分艺术家会主动模仿中国传统造型风格,出现同质类艺术作品。

体系成熟,史料丰富。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体系庞大,包括书法、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园林等。该书架构了成熟的论述体系,对内容进行科学编排,介绍了不同门类造型艺术的传播情况,洞察了传统艺术对外传播的现状,突破了之前研究的瓶颈。该书试图探索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总结归纳中国艺术对外传播的普遍特点,因此搜集了大量历史材料,追溯了不同门类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源头,探讨了中国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动因、方式、路径、效果等。

“造型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泛指绘画、雕塑等艺术样式,与工艺美术有区别。17世纪80年代,西班牙在石洞中发现岩画,这些岩画来自旧石器时代,距今已经有一万年以上;18世纪40年代,法国同样发现了来自旧石器时代的洞窟壁画,这些壁画颜色鲜艳数量繁多;我国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带有花纹装饰的陶器,这些陶器可以视为造型艺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18世纪的美学家莱辛在作品中提出观点,对雕塑与诗歌展开比较分析,认为前者能够带给观者视觉冲击,应该属于视觉艺术范畴。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因此造型艺术也被列入到视觉艺术之中,与非视觉性艺术相对论之。五四运动之后,国外批评理论传入中国,造型艺术被中国美术界引入,国内学者开启了对造型艺术内涵的探索之路。

造型艺术早就存在于人类的原始状态,伴随文明演进一路向前,逐渐得到了丰富与发展,最终形成了成熟的框架体系,包含绘画、雕塑、摄影艺术、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该书以中国造型艺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古代各个历史时期造型艺术的具象特征,将造型艺术作为人类整体艺术现象的关键一环,探讨了其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作者以古代遗存为参照物,从各个时期的政治形态、审美观念、美学心理等角度出发,探寻经典著述挖掘历史文献,提出了创新性观点,总结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发展规律。在史料支撑下,该书分析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起源、原始艺术的发生、原始艺术的创作、原始艺术的形态等等。原始艺术主要包含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作者基于古代美学理论和史论,对中国古代原始艺术作品进行鉴赏,探析了这些作品的主题、题材等,考察了造型的具象写实性。该书还总结了古代造型艺术的特点,作者采用历史实证分析方法,对各个时期的历史素材进行划分排列,揭示了传统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梳理出一条清晰的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发展脉络。纵览全书可知,作者重点阐述了从古至今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概况,阐释了当代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传播实践。作者对与艺术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展开详细说明,书中所列出的图表、照片、影像资料、统计说明、参考文献等清晰丰富,体现了作者专业的学术素养与求实的钻研精神。

专业分析立足当下现实。艺术是全世界通行的语言,艺术传播有其漫长历史,国际间艺术往来推动了艺术的蓬勃发展。在分析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现象时,该书立足当下考察传统艺术对外传播的现状。

一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力有待加强。近几年,我国国际地位提升,传统文化打开对外传播的窗口,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文化市场格局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当前国际文化市场上,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占据高份额,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着文化产业运行的方向。以美国为例,美国通过迪士尼、好莱坞等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其文化版图,将文化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影响了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二是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偏差。受历史原因影响,中国文化的输出并非一帆风顺,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存在刻板印象,加大了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难度。中国造型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海外受众无法体会中国传统艺术的崇高境界,理解古老文化的人文底蕴,导致文化传播困难重重。

三是我国缺乏专业的艺术传播人才。随着技术进步、新媒体不断出现以及媒体融合的加剧,运用跨媒体、多媒体传播艺术信息的综合传播方式是大势所趋,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有赖于专业的人才梯队,需要储备掌握多媒体技术的传播人才,然而当前我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传播人才数量偏少,专业的艺术策展人数量不足。

该书明确指出传统艺术对外传播的重要性,重申了传统造型艺术的独特价值。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在传承历史中提炼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粹,在与他国艺术交流的过程中汲取精华,最终成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艺术。该书从审美等角度探析了中国传统艺术对外传播的动因,分析了对外传播过程中起影响作用的外部要素,并探讨了中国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方式。

当下,传统艺术更多依靠网络传播,互联网为当代造型艺术提供了展示平台,使古老艺术呈现新的时代风貌。作者充分肯定中国传统艺术的对外传播价值,试图探索古老艺术对外传播创新之路。一是充分发挥不同群体在艺术传播中的作用,让高校发挥“领头羊”作用,通过来华留学人员、工作人员等进行人际传播。二是拓展艺术传播媒介,对传统造型艺术作品进行实体展示,或是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创造情境,同时坚持传统艺术的创新发展,结合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打造更多经典作品。三是转换传播思路,不断增强品牌意识,做好传统造型艺术品牌推广工作。

该书预测了中国传统艺术对外传播效果,认为传统艺术对外传播必然能为我国的对外传播工作带来正面效应,使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彰显魅力。作者站在时代前沿,在全球化背景下分析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传播现状,展望了传统艺术对外传播的未来,体现了前瞻性的研究眼光和务实的学术态度。

作者单位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本文系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画烟波十里绕秦淮”(项目编号:2017-02-05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造型艺术传统艺术
纸的艺术
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基础部教改成果展示作品选
巫傩面具的文化内涵与造型艺术探究
少年力斗传统
纤变墨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申红飙
爆笑街头艺术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