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评论家真实的内心独白

2021-10-27王志国段乐川

传媒 2021年18期
关键词:社论文体

王志国 段乐川

米博华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评论家,有着长达四十多年的一线新闻评论工作经历。尤其是,他曾长期在人民日报社从事新闻评论工作,领导并参与撰写人民日报社大量重大社论、要论,这些文章产生过重要的社会影响。2017年,从业界转身学界,出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之后,他开始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做好新闻评论教学工作,如何为党的新闻工作培养优秀的评论员。这部《新闻评论实战教程》正是米博华先生结合自己丰富的新闻评论经验和当下新闻评论教育的实际状况而做出的獨特回答。

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在谈到这部论著撰写缘起时,米博华先生说:“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工作后,我发现新闻评论类教材中,最缺的是评论实务,这就燃起了续写书稿的愿望。”不同于一般的新闻评论教材,该书一个显著特征,是特别重视新闻评论工作的实务性,极其强调如何写好新闻评论。为了突出如何写好新闻评论,米博华先生一方面详尽地向读者论述新闻评论的要素构成和文体类型,另一方面特辟专章《基础训练》,分逻辑、概括、扣题、语言、论说、角色、角度、积累和对象九个部分,条分缕析地阐述新闻评论写作的实践经验和具体技巧,引领读者深入到新闻评论写作的思维过程,帮助读者进行专题训练、切实解决评论写作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和系列难题。这样就增强了新闻评论写作教学的实战性,突破了同类论著撰述中过于重视概念梳理,而相对缺乏实操实训的问题,使得新闻评论研究直接深入到写作这个最为重要的实践环节,并针对写作思维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剖析、论证和破解。该书的实践性,还表现在强化例证分析上,即精心挑选经典案例,并进行解剖麻雀式的“作者按语”分析,从而进一步增强论述的实战性、实务性。

知识性和趣味性相互统一。新闻评论写作论著容易陷入技巧论的泥潭,论述往往显得过于形而下,相对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该书则与众不同,字里行间彰显的都是评论家独特的知识呈现。同时,论述处处充满了思想的张力,又不失生动有趣,读起来犹如行云流水,毫无滞涩之感。

一方面,这得益于米博华先生对新闻评论学的知识建构了然于胸。比如,他对新闻评论文体类型的划分,提出社论、评论、时评、命题、配写和杂文的区别,既有着现实的针对性,又有着知识的建构性。他指出,我国党报社论是由评论部撰写的直接传达党和政府声音的重要评论文体,是“从文人议政到政策宣示”“反映政府立场的重器”,这样就让人认识到社论这一独特的新闻评论文体的内涵和性质。再如,他对配写文体的论述,认为配评论是“指为配合某一特定的新闻报道而写作的言论。通常是,新闻报道和评论同时刊出。”这里对现存评论形式进行适度区隔,探索了新闻评论文体新的知识单元概念,引领着读者更深入地认识新闻评论形态,从而拓展着当前学界对新闻评论文体形态的认知视域。另一方面,他的论述又充满了趣味性。尽管是写作教程,是文章之法论述,但全书读起来生动流畅,且趣味横生。这得益于米博华先生论证问题的独特风格,他崇尚说理论道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善于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思考不动声色地融于到论述中,使得论述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色彩,给人一种真实平实扎实的亲近感。

历史性和现实性交相辉映。无论是论述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还是文体类型,抑或职业素养,作者既立足现实又回顾历史,既论述中国同时兼顾西方,可谓博古通今、中西兼顾,形成了历史性和现实性有机交融的论证风格。对社论这一文体类型的论述,他一方面回溯了社评文体出现的历史过程,指出时务文体开创了文人议政的文化传统,在历史溯源中论述了党报评论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流变,从而提出社论的从文人议政到政策宣示的文体特征。在论述职业修养“脱水”时,他从老子的《道德经》讲起,到韩愈的《马说》,再到美国新闻记者李普曼对新闻信息的渴求,从而指出“信息量之于言论写作的重要意义”的重要结论。

在论述评论要素“修改”时,他从李普曼和雷斯顿的修改稿件轶事,到鲁迅和托尔斯泰文章的反复修改,再到《人民日报》“今日谈”短论的修改过程,最后得出“精品是打磨出来的”这一重要观点。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社论文体
另类文体巧谋篇
中职作文教学中,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对傅立鱼任编辑长时《泰东日报》社论分析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日报》社论如何引导舆论
新年献词里的“中国梦”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论语文教学中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文体不等式
《纽约时报》社论批评美国陆军发布的虐俘事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