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德彪西《意象集——水中倒影》创作技法

2021-10-27徐诗倩

黄河之声 2021年15期
关键词:德彪西协和音阶

徐诗倩

引 言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法国作曲家。他的音乐风格与当时浪漫时期风格相距甚远,基本上摒弃了传统音乐的和声发展手法。常常运用不协和的音程来创造音乐。1880年德彪西来到俄国,他由此开始接触到许多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特别是穆索尔斯基的作品,这位大师作品中的东方神秘和弦,深深萦绕在当时年轻的德彪西心里,为他创建印象派音乐奠定了和声基础。德彪西将现代和声运用的十分巧妙,既不突兀也不刺耳,但却没有传统的古板,在他的笔下,音乐是灵动的,具有创造力的。

德彪西的音乐仿佛是在迷雾里看到的远方小路,既有隐隐约约的风景又有向往远方的坚定。本篇文章将详细分析德彪西钢琴作品《意象集》中的《水中倒影》。这首曲子描写了水面在不同时期的变幻和水边的自然景观。这时他的印象主义的风格逐渐走向成熟阶段。

一、和弦

(一)传统和弦

《水中倒影》在和声功能走向上体现了德彪西一贯风格特征。避免传统的和声进行,较多利用九和弦、十三和弦甚至利用音阶进行来改变传统和声明确的调性感。在织体方面虽然没有后现代的复杂织体,但也从传统中跳脱出来,在他的乐曲织体中非常典型的就是他在有意的弱化小节和重音。同时较多运用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并且利用休止符来进行音乐上交错的复调式进行。他的音乐风格多从音响效果中体现作曲家对于自然与当时社会背景的想法,《水中倒影》也是如此。

本曲的开头处在降D大调上呈现,但是并未有明确的主和弦,而是依靠左手根音来确定调性,横向上高音的旋律声部是纯五度到纯四度的进行,第三小节运用了一个小七度来营造气氛。在纵向上外声部低音采用了纯五度音程,但右手部分每一个都是传统都九和弦或十三和弦,这是传统和声与近代和声之间的碰撞,将协和与不协和相结合起来营造氛围。高声部和弦进行为二级、三级和二级七和弦。并没有属到主这一确定调性的功能走向,也未按照传统和声的功能进行解决,因此它的调性与和声都十分模糊,但在听觉上却出乎意料的协和。并且将他要表达的平静水面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他对于音响效果的强大掌控能力,在传统作曲中空五度和弦是被作曲家所摒弃的,但是在这首乐曲中大量地运用了空五度和弦反而却加强了空灵的音响效果。他的音乐风格是从传统出发,但是构建了一套不协和音响效果的近现代和弦风格。

(二)现代和弦

德彪西十分擅长于四度、五度的运用。在第九小节中,左手八度半音上行,右手第一个音是两个四度叠置而成,第二个音是小二度与五度相结合,此后的每个音都四度、五度、二度、七度等不协和音组成。高音声部横向上两个音为一组的全音下行,但右手的最低音却以半音上行,与左手半音相差大二度,在这一小节后出现的高音仍然是以四五度构成,这一乐句处处体现了音与音之间的不协和,但是正是这种不协和才成就了德彪西音乐自成一派的魅力。他在音区方面安排的更是巧妙,在中音区和低音区声部作织体铺底,运用了复调的思想,在高音区处作点缀。灵活运用不协和音,高音区的B.E.A这三个音距离均为纯五度,但是也可以看成是以A为根音的9和弦。下一小节的高音区则是D.F.B.F.B,这一组音更有传统和选的意味,和弦为B三和弦,但是排列组合的方式依然是以五度为主。从这一小节的一开头就确立了调性。充分发挥了印象派五度结合的风格。同时运用复杂的节奏类型,在强拍处运用十六分音符的空拍和前一小节留下来的延音线,将刻意的使听众听不到乐曲的强拍,做出了类似于散拍子的效果。这也是德彪西的音乐相对于传统音乐风格的突破。

二、调式调性

(一)全音阶

德彪西的曲子中几乎必不可少的就是全音阶,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几乎每一部作品都会出现全音阶,可以说,他已经将全音阶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当然,这首曲子中也同样运用了全音阶。全音阶顾名思义就是每个音之间相隔一个全音构成的音阶,一个八度内仅仅能够分出两个全音音阶,一个音阶有六个音,故全音音阶又被称为六声音阶。由于全音音阶各音之间为一个全音,因此只有半音移动才能有不同组成音的全音音阶。在46小节中,左手的声部运用了全音阶。右手在第46小节运用了六级和弦,第47小节运用的是降三音的主和弦。一小节一更换和弦使音乐干净但不失色彩。在这一部分,乐曲趋近于平静,但是全音阶的运用使平静中还是有一点不同的意味,音乐中表现了流水静静流淌,听觉上面有心旷神怡的感觉。他的音乐对于高音区的点缀运用十分驾轻就熟,他的每首曲子都能在高音区感受到巧妙的构思。运用音区表现一些自然现象,右手的爬音表现出小溪中的流水。左手的低音更像是坚硬在小溪底部的石头,一硬一软相互对应,充满天真与童趣。

(二)多调性

多调性也是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第26小节的高音区为降C大调,低音区是降A大调,而中声部则是为C大调,是三重调性相结合。高音声部与中声部相差小二度,中声部与低声部相差大三度,高音声部与低音差小三度,即调性在二度与三度之间,但是和声多为四度五度,这同样也是一种对比的写法。这三种调性相互补充但又相互牵制。但在听觉上会突出将C大调的音响效果,不过如果三个声部都在降C大调的话音响又会过于和谐,所以不同声部处于不同调性也是为了更多体现出调性游离。而在和声上面体现了其调性的典型特征,因此才产生了多调性的写法。在织体方面将高音区运用的淋漓尽致,但是却强调了一个低音的长音降E。使音乐的整体不会因为过高的音响而显得飘忽不定,有低音做背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德彪西对于调式的运用是多样化的,在他的音乐中甚至于四重调性也是很普遍的。他会考虑到上方琶音对于下方持续音的呼应。而非通过传统的和弦或者是功能性和声的强调,甚至避免出现确定调性的主和弦,这样来确立调性。技术手法虽然在不同地方做变化,但始终保持着中心音的延续。因此,德彪西在对于确立调性的手法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和声的框架,渐渐倾向于现代音乐的调性确立的方式。而现代音乐正是更多的使用持续强调某一个音来确立调式调性。

由于德彪西的音乐受到俄罗斯作曲家的影响,所以他对于东方的神秘色彩非常感兴趣,并且也同样喜欢运用中古调式,不过德彪西不喜欢通篇运用五声调式或中古调式,他常常在一首作品中穿插几个不一样的调式令人耳目一新。在需要感情变化的时候,使用中古调式可以从听觉上直接的体现出与大小调体系的不同之处,产生不同以往的异域风情,并且还能在需要特殊感情处理的地方让人们能够有所察觉。80小节便是如此,此处运用了降D利地亚调式,中心音围绕降D,但是降C这个增二度的出现给并不出彩的旋律增添了一股神秘的色彩。在这里的织体就比较复杂化,运用了切分音和延音线将节奏打碎,利用减弱和PP的强度营造氛围。相对于开头处而言,他的音乐是循序渐进的,像是越来越狭小却永远也走不到尽头的山洞。

三、音响效果

德彪西细腻灵动的创作同样体现在音色上,在22小节处,左手增二度上行,右手运用九和弦,以一拍为一个单位向上增二度模进。构成了平行进行。用不协和的音程度数关系,与协和的分解式和弦相结合。营造出水波粼粼的音响效果。这时运用的平行进行,既保留了和声效果,又保留了横向进行,使铺面上仅仅一层平行的声部在音响上具有多层的效果,由于此处是由慢起渐快的,并且模进也起到推助、更有动力性的作用。因此达到了风格性,色彩性的统一。越到乐曲中部运用到的变音越多,在这里表现出了调性游离的趋势,不过依然在每一拍中都有全音阶的感觉。不过这里的排列倒是恢复了传统和声的排列,这就是德彪西的巧妙之处,没有一味的运用现代技法,而是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手法。将钢琴曲由传统慢移至现代,使技术与可听性相结合。

在这首作品的51小节处突出了右手的旋律声部。左手是B,升C,F,A组成,因此是大二度,减四度,大三度构成的。以B为中心音,构成的十一和弦。而右手也是由大二度减四度,大三度构成,虽然左右手形式不一样,但是构成的度数却分毫不差。由此也体现了这一段落既注重音效的同时又保证了和弦度数构成的一致性。第二小节左手和弦没变,右手度数改变为两个大二度与一个减四度,但是仍用的原和弦内的音。强调了F音,而B与F又可以构成一个纯五度,体现了对音的良好的控制力。同时保持了原有的和声色彩。左手的琶音具有全音阶的色彩,而右手是和弦,左右手进行了和声方面的对比。右手出现的增四度在德彪西的音乐中要比纯四度比较少见,不过增四度的音响更为紧张。右手的音响是协和音与不协和相互成就。同时这几小节还运用了钢琴的高音区色彩的紧张度,全区运用了大量的高音区,但是却不显得枯燥,德彪西将钢琴音色的运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德彪西十分擅长将钢琴旳音色赋予其他的色彩。利用钢琴在不同音区上面音响的紧张程度去模仿其他乐器的声音。他并没有根据前人一心只专注于传统和声,或是将和声复杂化,而是打破传统,自己传造出新的和声理念。打破三度叠置的和弦,开始运用二度,四度,五度等叠置成和弦。脱离了三度和弦结构,从某些意义上来讲,他比变异和弦的革新要来得更加彻底。

结 语

德彪西此时的印象主义已经趋近于成熟,熟练运用不和谐音程与和谐音程所组成的具有特殊音乐风格。光与影、动与静、虚与实相结合,构成了《水中倒影》这首优秀的钢琴作品。他的织体风格值得我们去借鉴,如果只专注于现代音乐风格写出完全不具备可听性的音乐,那么只能专业的音乐人之间互相欣赏,并不能使普通听众所接受。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小圈子”的音乐。所以运用现代技法的同时也要保留传统的听觉效果。愈来愈多的作曲家开始追求起了后浪漫时期的传统与现在相结合的技术手法。后浪漫时期的音乐许多更是具有传播当地文化的特点,兴起了许多民族乐派的代表。

德彪西作为东方神秘主义的代表作曲家,他不是只脱离了传统和声进行,而是用空间的进行,色彩的变换来代替了传统和声进行。他的调式并不只局限于传统的大小调,而是加上中古调式、五声音阶、全音阶等等替代传统大小调。但并不代表德彪西的东西是无调性的,它是在有调的基础上,将调性模糊化。从而达到注重音效的效果。并且大胆的运用不协和音,利用不协和打造音效效果,使之成为协和的音乐。他这种介于传统与近代的和声手法使他的音乐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并且延续至今。德彪西代表着传统音乐过渡到近代音乐的一个阶段。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德彪西的音乐和他的和声手法,同时也代表着音乐的进步,和声语言的丰富。■

猜你喜欢

德彪西协和音阶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美丽的邂逅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协和搬家
协和学子“爱星”献爱心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
情欲缠身
午后的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