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里美作品中的双重性探析

2021-10-26孙璐璐

今古文创 2021年36期
关键词:双重性

【摘要】梅里美将追求异国情调的情愫与冷静客观的写作手法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而在其代表作《高龙巴》中,这种双重性表现得尤为明显。他讲述了一场发生在“野蛮之地”高斯的家族复仇故事,同时塑造了一位性格强悍、作风粗犷的乡下姑娘高龙巴的形象。对异国风俗的欣赏与客观描写的偏爱也使得梅里美在众多文学大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十九世纪法国中篇小说大师。

【关键词】《高龙巴》;梅里美;双重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6-0011-02

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坛盛极一时,先后涌现出了诸多为后世所称赞的文学大家。普罗斯特·梅里美便是其中之一。梅里美出生于巴黎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大学毕业后,被任命为历史文物总督察官。也正是在担任此职务时,梅里美广泛接触各阶层的民众,体验各地风俗习惯,了解各地轶闻趣事。在《高龙巴》里,梅里美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塑造了一位充满异域风情、性格强悍的挽歌女高龙巴的形象。读者不仅被小说中的异域风俗所吸引,还被梅里美讲述这场惊心动魄复仇故事的方式和技巧所折服。在小说里,梅里美用冷静客观的描写手法叙述了一场极具地方特色的复仇故事,他极力克制自己的浪漫主义情愫,在异域世界中,表达着自己的独特想法。传奇人物的塑造和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所弥漫的浪漫主义色彩与他怀疑一切和冷静客观的态度所彰显的现实主义在不断地融合碰撞,形成了梅里美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通过梅里美的代表作品《高龙巴》,寻找小说中所展现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特征,解析梅里美写作特点及其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探析梅里美作品中的双重性特征。

一、梅里美与《高龙巴》

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坛出现了一位具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双重性的作家——梅里美。对于梅里美的作品来说,不能過于武断地将其判定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因为他的作品所展现的艺术特色是多样的。传奇人物的塑造以及异域风情的建造是浪漫主义的主张,客观冷静的手法以及对现实的鞭挞则是现实主义的宗旨,而这两种形式在梅里美中篇小说《高龙巴》中得到了融合,为读者展现了一场别具风情的复仇故事。1834年,梅里美被任命为七月王朝的历史文物总督察官,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他考察了全法多地。在科西嘉岛,他遇到了一位名为高龙巴·巴尔托里的夫人。这是一位善于长枪射击的女战士,举手投足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梅里美很快被这位独具一格的女性所征服。随后结合巴尔托里夫人的事迹和他听到的两次愤达他故事,以巴尔托里夫人为原型,梅里美塑造出了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高龙巴。高龙巴是一位二十来岁的乡下姑娘,她善于在葬礼上高唱挽歌。同时也是一位性格强悍、作风粗犷的女强人。作为村里两大家族之一的家长,父亲琪尔福岂沃被住在对面的仇家瞿第斯所暗杀。按照当地愤达他的风俗习惯,高龙巴写信给在法国本土当兵的哥哥奥索,请求他回来复仇。可是,已被法国本土文化异化的奥索并不想杀人。于是,高龙巴精心设计了各个环节以便促使哥哥完成复仇。最终,奥索几经犹豫,射杀了仇家巴里岂尼家的两个儿子。

二、《高龙巴》中的浪漫主义

(一)浪漫主义的思想特征

法国历史学家蒂埃尔宣称浪漫主义的口号是“自然”和“真实”。浪漫主义文学遵从绝对自由的原则,反对清规戒律。浪漫主义文学在反对古典主义文学条条框框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自由原则。首先,浪漫主义文学的题材包含甚广,不再局限于上演于宫廷之内的故事,而是超越时间空间,超出了现实世界。其次,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人物趋于多样化。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崇尚自由。最后,浪漫主义作家的想象力极其丰富。浪漫主义文学在集中批判封建教会制度与贵族势力的同时,肯定下层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怜悯之情。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在反抗教会与贵族势力时奋起斗争,不畏强暴,这便是人性自由的体现。小说《高龙巴》诞生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的时期,不久,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便慢慢暴露出财富至上的理念,道德与自由遭到摒弃。梅里美便开始批判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下,人们对法律的漠视,揭露上流社会的虚假。

(二)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从艺术特征层面来看,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向读者展现主观化的世界,表述主观体验。在《高龙巴》中,梅里美并没有向读者展现一个主观化的世界,而是站在了客观角度叙述了这场复仇故事。“浪漫主义作家非常善于通过虚构的故事创造一些拍案叫绝、传神离奇的情节,将不可能的事情变成正在发生的故事。”因此,从这一点看,描写异国他乡、生疏风土的《高龙巴》无疑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作品。在小说中,梅里美尊重高斯乡下的风俗习惯,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暗地里充分赞美了高龙巴不畏权威,勇敢复仇的精神。“美丽的大自然、异域风情的场面也是浪漫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不会放过的描写对象……书中的异域风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和神秘朦胧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令读者目不暇接、充满想象。”梅里美在《高龙巴》中多次描写了充满异域风情的场面。当丽第亚小姐和奥索乘船到达科西嘉西海岸时,梅里美写到“阿雅佐湾附近只有些阴森森的树林,后面是荒瘠不毛的山。没有一座别墅,没有一座屋舍。”他称全部的风景都带有一种严肃而凄凉的美。“走道的树荫底下,偶尔有十来个人全副武装的乡下人玩着纸牌,或是看着人家玩。他们从来不叫不嚷,从来不争吵,赌得紧张了,只有手枪的声音,那永远是威胁的前奏。”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描写吸引着本土读者,也为这部小说披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面纱。“异国情调、地方色彩以及富于历史感的风俗画面,也都是构成梅里美小说完美风格的重要因素。”

三、《高龙巴》中的现实主义

(一)现实主义的思想特征

法国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成为了人们认识法国十九世纪社会的主要手段。通过表层和深层两个认识层面,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如实反映了社会现实。表层认识,即对社会现实的细节描写,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深层认识,即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同时还要实现对现实主义本身的批判。为此,现实主义文学便成为批判社会的有力武器。而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批判对象,是资本主义制度对所造成的社会悲剧。此外,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也在批判现实中,反思了人文主义传统在资本主义金钱社会中的没落。梅里美在《高龙巴》中并没有描写法国十九世纪典型的社会特征,而是选择了被称为“野蛮之地”的高斯乡下为描写对象。他对这个充满神秘气息的小型社会进行了如实反映。试图逃避责任的州长、贿赂他人作伪证的仇家父子、看熱闹的麻木村民,这些都是法国本土社会中的典型人物在高斯乡下的代表。通过复仇故事的描写,鞭笞着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至上的理念。任职于法国政府的梅里美,深知他身边的俗流,对资产阶级腐败的社会风气嗤之以鼻,鄙视那些虚伪、浅薄的资产阶级绅士淑女。所以,在小说《高龙巴》中,梅里美带着批判和嘲弄现实社会的语调,赞美了淳朴、勇猛,拥有野性和反叛精神的高龙巴。

(二)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的首要特征是强调客观真实性。“真实观是文学的基本价值观,但不同的文学传统有不同的真实观,以浪漫主义文学而言,所强调的真实是内在体验的真实,而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眼睛观察到的真实。”在创作《高龙巴》前,梅里美在科西嘉进行了长期考察,以巴尔托里儿子被谋杀的真实事件为原型,创作出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小说中,高龙巴所高唱的每一首挽歌,也是梅里美在考察期间记录的科西嘉当地真实存在的挽歌。他以一种显著的客观性向读者展现了故事的内容。梅里美开篇便写道:“至于何谓地方色彩,何谓个性,还得请读者自己揣摩。”后面写道:“我是依照贺拉斯的方法,把故事从半中间讲起的……我要补叙几个不可缺漏的要点,使读者对这件真实的故事瞭望得更亲切。”梅里美始终秉持冷静客观的创作手法,这样读者就不会轻易看透其创作意图。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注重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巴尔扎克和福楼拜等作家偏爱塑造个人反抗社会和个人奋斗的典型。梅里美所塑造的高龙巴并不是资本主义金钱关系下个人反抗的典型。但在高斯乡下这个小型的异域社会里,高龙巴绝对算是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在有仇必报的高斯,完成愤达他是一种习俗,一种不可抗拒的使命。在各方的阻挠和威胁下,高龙巴促使哥哥奥索射杀了仇家的两个儿子。

四、结语

梅里美在作品选材方面总是倾向于异族群体,《高龙巴》中的复仇故事发生在“野蛮之地”的科西嘉岛,并塑造了一位性格强悍的乡下姑娘高龙巴。他没有竭力塑造一位至真至善的完美形象,而是尽可能发掘人物的内在原始动力。此外,“他的智慧和怀疑精神,决定了他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对于视觉对象、真实对象、翔实材料的客观态度,使他成为了一位独具个性特征的现实主义作家。”因此,梅里美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而内容却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特征与现实主义特征在梅里美的创作中得到了完美融合。而这种融合也造就了梅里美独特的创作风格。

参考文献:

[1]梅里美.高龙巴[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郭宏安.《高龙巴》:想象与真实的平衡[J].外国文学评论,2009,(2):5-18.

[3]耿波.西方文学史简明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1-192.

[4]江伙生,肖厚德.法国小说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1-449.

[5]李庆西.魔法无法:外国文学阅读手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3-196.

[6]冉东平.西方文学经典导读[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3-275.

作者简介:孙璐璐,女,汉族,黑龙江巴彦人,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法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双重性
《风媒花》中镰原文雄的人物形象分析
浅议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行为”的特点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特征与有效引导
齿轮副双重性的分析研究
浅谈贾宝玉性格的双重性
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梦境书写
影像视觉文化对教育模式的双重冲击
新形势下国企职工思想波动影响双重性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