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作用

2021-10-26刘长爱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天津300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9期
关键词:宫腔符合率宫腔镜

刘长爱 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 (天津 3003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阴道异常出血患者56例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两种不同的诊断方式进行诊断,记为对照组(传统分段诊刮术)与观察组(宫腔镜检查),根据病理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在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准确性。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的子宫内膜癌以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临床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采取宫腔镜检查方式来筛查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等情况,获得的较高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具有的诊断率较高。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20%~30%[1]。近年来,随着老龄女性数量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子宫内膜癌发生在之前的重要预示病理现象是子宫内膜增厚,但容易发生漏诊现象。而子宫内膜癌或癌前病变的重要临床特征为阴道异常出血,尤其是绝经期或者绝经期后女性出现阴道异常出血症状[2]。因此,寻求一种高效诊断方式尽早诊断出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极为重要。宫腔镜技术作为一项辅助检查技术,被广泛用于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中,该项技术能够对女性子宫情况进行直视观察,对于存在的微小病灶均能很好地观察到,如果存在异常内膜也能进行定位诊断,还可以对疾病分期进行有效判断[3]。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阴道异常出血患者56例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两种不同的诊断方式进行诊断,记为对照组(传统分段诊刮术)与观察组(宫腔镜检查)。患者年龄76~43岁,平均(56.78±3.52)岁;绝经时间2~28年,平均(9.88±5.02)年。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病史超过半年,均怀疑是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所有患者均采取临床常规检查、妇科B超检查未查明病因,都服用药物连续治疗3个月及以上未获得显著疗效。本研究排除长时间服用糖皮激素者、合并阴道病变者、生殖道感染者。本研究已经取得本院医学伦理会同意。患者均了解研究目的并签订同意书。

1.2 方法

入选患者均在手术前均进行了凝血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心电图、B超等常规检查,控制患者的阴道出血情况后,所有患者均给予两种不同手术检查、治疗,并在术中取出相关病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对照组实施传统分段诊刮术:首先,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将窥阴器置入,对患者的阴道穹窿部及宫颈等部位进行消毒,将无菌纱布放置入患者的宫腔后阴道穹窿部,采取刮匙获取病理组织样本,深入探测宫颈深度,搔刮颈管内组织,送病理,采取刮匙对宫腔进行全面搔刮,获得组织物装瓶送检。

观察组实施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前,嘱咐患者将膀胱内的尿液全部排空,并采取膀胱截石位,且头低臀高,进行常规消毒铺巾,消毒外阴,实施宫颈局部麻醉,麻醉药物为盐酸丁卡因胶浆,进行膨宫操作,膨宫药物选择0.9%氯化钠溶液,调整患者的宫腔压力至100~120mmHg,检查患者的宫颈大小并扩张,注意患者的宫腔内要充盈膨宫液,实施检查时应当转动镜体对宫腔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全子宫情况,宫腔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宫底,输卵管口,子宫角等,观察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异常、宫腔形态异常等情况,有异常情况及时定位做活检。之后慢慢退出镜体,并将镜体带有的异常内膜取样送活检。根据组织病理学进行确诊。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病理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数据使用的统计学工具是SPSS 20.0统计分析,病理检查结果,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等均采取%表示,χ2检验,数据对比有差异性时P<0.05。

2.结果

2.1 两组病理检查结果对比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56例患者中,有15例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11例子宫内膜癌,5例子宫内膜炎,20例子宫内膜息肉,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对照组采取传统分段诊刮术筛查,筛查出9例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8例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内膜炎,17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诊断符合率为71.43%(40/56)。观察组采取宫腔镜检查,筛查出14例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0例子宫内膜癌,5例子宫内膜炎,20例子宫内膜息肉,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诊断符合率为94.64%(53/56)。两组的诊断符合率对比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理检查结果对比(n=56,n)

2.2 两组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对比

观察组诊断子宫内膜癌以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对比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对比(n=56,%)

3.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子宫内膜恶性肿瘤,高发人群是高龄妇女,该病对女性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导致子宫内膜癌产生的原因极多,包括外源性激素、妇科炎症、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等,该病早期时存在的疾病症状不显著,晚期则会出现腹部包块、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期会受到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身体状况等的影响,患者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有研究显示,子宫内膜癌Ⅰ期时患者的生存率高达80%,这表明了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对患者预后及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4]。

目前,临床尚未有指导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方法,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传统分段诊刮术、B超检查、子宫内膜活检术、宫腔镜检查等。其中传统分段诊刮术在刮女性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时准确性较低,盲目性很大,还对操作医师提出较高的要求,且该技术对女性宫腔形态并不能准确了解,也不能定位子宫内膜病变的病变位置及程度,极易发生漏诊现象。全面刮宫术虽具备高诊断率,但具有创伤性,易导致患者出现子宫内膜大出血,导致肿瘤细胞侵入到子宫肌层,容易发生肿瘤转移情况。而对于超声检查与宫腔镜检查,有研究显示宫腔镜检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具有更高的符合率[5]。宫腔镜是一种纤维光源内窥镜,能够把镜体的前部放置置入患者的宫腔内,并放大宫腔,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病变的部位,准确掌握宫腔病灶的情况,同时还能对宫腔进行准确的活检,在检查及诊断子宫内膜癌中具有微创、准确、直观等优点,可以防止漏诊情况发生,无须进行全面刮宫,防止子宫内膜大出血、肿瘤转移、肿瘤污染等情况发生,减少对患者的伤害,有效缩短检查时间。此外,宫腔镜能够直接地进入到子宫内,当观察到子宫内结构发生病变,可以在检查之时立即刮取病变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活检。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诊断的子宫内膜癌以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临床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宫腔镜检查在对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进行诊断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

综上,对于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使用宫腔进行镜检查,获得更高的病理诊断符合率、特异度及灵敏度。

猜你喜欢

宫腔符合率宫腔镜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54例
屈螺酮炔雌醇片用于人工流产术后预防宫腔粘连1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