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混合瘤的效果分析

2021-10-26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9期
关键词:腮腺面神经区域性

施 宇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 南通 226300)

腮腺混合瘤又被称为腮腺多形性腺瘤。此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腮腺疾病[1]。据统计,腮腺混合瘤患者的人数占腮腺肿瘤患者总人数的60%~70%[2-3]。进行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腮腺混合瘤的常用方法[4-6]。腮腺混合瘤虽然属于良性肿瘤,但其常存在恶变倾向,且患者病情的复发率较高[7]。如何有效地清除腮腺肿瘤患者的病灶,提高其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是目前临床上研究的热点。本文对2017 年1 月至2020年4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3 例腮腺混合瘤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混合瘤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择取2017 年1 月至2020 年4 月期间在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3 例腮腺混合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1)被确诊患有腮腺混合瘤;2)无手术禁忌证,且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3)无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的疾病。其排除标准是:1)合并有恶性肿瘤;2)对本次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3)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将其随机分为全腮腺切除组(56 例)与腮腺区域性切除组(57 例)。全腮腺切除组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男性34 例,女性22 例;其年龄为35~72 岁,平均年龄为(46.76±5.23)岁;其病程为2~8 年,平均病程为(4.8±1.4)年。腮腺区域性切除组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男性34 例,女性23 例;其年龄为35~72 岁,平均年龄为(46.23±5.32)岁;其病程为2~8 年,平均病程为(4.7±1.5)年。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为全腮腺切除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全腮腺切除术进行治疗,即依次将患者的腮腺浅叶、腮腺深部组织和肿瘤等需要切除的组织彻底切除。为腮腺区域性切除组患者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在术前,观察患者肿瘤部位的具体情况,确定手术切口的大小和范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为其做耳后弧形切口、耳周“S”形切口或下颌切口。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在其病灶部位做切口,充分暴露其腮腺区域。从面神经末梢向主干方向进行解剖,然后切除病灶。注意保留腮腺导管、腮腺浅叶腺体和深叶腺体。在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术后两组患者面神经颊支、颧支、下颌缘支损伤的发生率。2)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皮下积液、面部畸形、面瘫及Frey 综合征等)的发生率。3)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 年的随访,记录其术后第1 年、第3 年病情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中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分支损伤发生率的比较

在术后,腮腺区域性切除组患者中有2 例患者发生面神经颊支损伤,有1 例患者发生面神经颧支损伤,有1 例患者发生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其术后面神经颊支、颧支、下颌缘支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3.51%、1.75%、1.75%;全腮腺切除组患者中有8 例患者发生面神经颊支损伤,有7例患者发生面神经颧支损伤,有14 例患者发生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其术后面神经颊支、颧支、下颌缘支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4.29%、12.50%、25%。腮腺区域性切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颊支、颧支、下颌缘支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全腮腺切除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分支损伤发生率的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在术后,腮腺区域性切除组患者中有1 例患者发生皮下积液,有1 例患者发生面部畸形,有2 例患者发生面瘫,有2 例患者发生Frey 综合征,其术后皮下积液、面部畸形、面瘫和Frey 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75%、1.75%、3.51%、3.51% ;全腮腺切除组患者中有7 例患者发生皮下积液,有6 例患者发生面部畸形,有8 例患者发生面瘫,有10 例患者发生Frey 综合征,其术后皮下积液、面部畸形、面瘫和Frey 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2.50%、10.71%、14.29%、17.86%。腮腺区域性切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面部畸形、面瘫和Frey 综合征的发生率均低于全腮腺切除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术后第1 年、第3 年病情复发率的比较

全腮腺切除组患者术后第1 年、第3 年病情的复发率分别为0.00%、3.57%,腮腺区域性切除组患者术后第1 年、第3 年病情的复发率分别为0.00%、1.75%。两组患者术后第1 年、第3 年病情的复发率相比,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第1 年、第3 年病情复发率的比较[例(%)]

3 讨论

腮腺混合瘤又被称为腮腺多形性腺瘤。此病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此病患者的病灶多位于耳垂周围[8],其病程通常较长。需要注意的是,腮腺混合瘤有着较高的恶变率[9]。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治疗腮腺混合瘤[10]。有研究指出,用常规的全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混合瘤存在创伤性大、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等缺点。相关的研究表明,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混合瘤可在确保彻底切除患者肿瘤组织的情况下减轻对其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保留其腮腺的分泌、排泄功能[11-12]。面神经损伤是接受手术后腮腺混合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3]。王仲青[14]在临床研究中将66 例腮腺混合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33) 与研究组(n=33)。为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全腮腺切除术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面神经颊支、颧支、下颌缘支损伤的发生率(3.03%、3.03%、6.06%)均低于常规组患者面神经颊支、颧支、下颌缘支损伤的发生率(15.15%、18.18%、18.18%),P<0.05。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符。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腮腺区域性切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颊支、颧支、下颌缘支损伤、皮下积液、面部畸形、面瘫、Frey 综合征的发生率均低于全腮腺切除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 年、第3 年病情的复发率相比,P>0.05。

综上所述,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混合瘤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腮腺面神经区域性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270 例老年人腮腺沃辛瘤术式的选择与改良
术中面神经肌电监测对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影响Meta分析
基于腮腺径线磁共振测量评估糖尿病患者腮腺形态变化的研究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大型前庭神经鞘瘤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是否结扎腮腺导管与并发涎腺瘘的探讨
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性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建构
加强跨地域教育提升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研究
第28届汤姆斯杯中日羽毛球男单运动员技术运用区域性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