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贴聚拢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分析

2021-12-02顾家博陆建良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9期
关键词:尾部皮瓣创面

顾家博,孟 君,陆建良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4)

骶尾部藏毛窦是一种发生于骶尾部的皮下感染[1]。此病多发生在青春期前后,患者多为年轻男性。此病的发生与肥胖、多毛体质、先天性骶尾部裂缝、不良卫生习惯等因素有关[2]。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骶尾部皮肤组织出现反复发作的急慢性炎症反应及破溃,并形成可溢出脓性分泌物的窦道,部分患者有少量毛发生长在窦道外口处[3]。有研究指出,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窦道口多位于臀沟处,慢性稳定期时其骶尾部可触及硬结或皮肤增厚,臀沟中线皮肤附近可见不规则窦道口(周围皮肤色泽正常),使用弯钳可向头侧探入2~3 cm,急性期挤压窦口周围组织可排出质稀、淡臭液体,周围组织发红,皮肤温度升高[4]。进行手术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首要方式。临床上主要是运用切开引流、切除缝合、袋状缝合等方式治疗此病[5],但没有适合所有患者的标准术式。如何加快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创面的愈合、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皮肤弹性、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及感染率、提升其舒适度是目前临床上研究的热点。在本次研究中,连云港市中医院采用压贴聚拢缝合术对16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7 年1 月至2020 年5 月在连云港市中医院接受诊治的38 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压贴聚拢缝合组和袋形缝合组。压贴聚拢缝合组患者中有男性13 例,女性3 例;其年龄为14~45 岁,平均年龄(22.7±6.3)岁;其病程为0.5~3 年,平均病程(1.8±1.4)年;其病灶的面积为6~40 cm2,平均面积(18.7±12.2)cm2。袋形缝合组患者中有男性20 例,女性2 例;其年龄为15~52 岁,平均年龄(23.4±7.7)岁;其病程为1~4 年,平均病程(2.0±1.2)年;其病灶的面积为11~36 cm2,平均面积(15.7±12.0)cm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出现骶尾部疼痛症状,且骶尾部存在窦道;2)经骶尾部超声检查或磁共振检查被确诊患有骶尾部藏毛窦;3)交流认知能力正常。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禁忌证;2)合并有糖尿病;3)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外科术前检查,确认其是否存在手术禁忌证。对其进行常规的骶尾部备皮和术前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6 h,并嘱咐其于术前10 min 排空大小便。

1.3.2 手术方法 根据两组患者病灶的范围和耐受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对其手术区域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在此基础上,对压贴聚拢缝合组患者进行压贴聚拢缝合术,方法是:在患者骶尾部病变区域做一个梭形切口,完整切除藏毛窦窦道及周围的炎性坏死组织。修剪创面,使引流通畅。用手指压贴皮肤边缘,使其向心性聚拢至切口中心。将皮缘尽量压贴至创面基底部,间断缝合创面边缘。在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用油纱条覆盖创面。使用纱布对切口进行包扎。对袋形缝合组患者进行袋形缝合术,方法是:在患者骶尾部病变区域做一个梭形切口,完整切除藏毛窦窦道及周围的炎性坏死组织。修剪创面,使引流通畅。用丝线对切口进行袋形缝合。在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用油纱条覆盖创面。使用纱布对切口进行包扎。

1.3.3 术后处理 在术后,常规监测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病灶较大、脓液较多者,使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鼓励患者尽早恢复正常饮食,每日或隔日对其进行常规外科换药。注意观察患者创面渗出的情况,若渗液较多,应及时为其更换外层敷料。观察创面引流情况、压贴缝合边缘皮肤成活情况等。

1.4 观察指标

1)病情复发情况。对两组患者均进行6 个月的随访,观察其病情复发的情况。病情复发的判定标准是:患者的手术区域再次出现化脓性炎症反应(例如出现皮下硬结、肿痛、流脓等症状)。2)创面愈合时间,即术后第1 天至创面愈合(以皮肤缺损创面基本上皮化为准)的时间。3)住院时间。4)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切口感染、水肿、裂开等术后并发症。5)皮瓣移植效果。观察患者皮瓣的色泽、创面肉芽的生长情况、是否出现骶尾部皮肤移位或周围组织畸形等情况。6)切口瘢痕评分。在术后6 个月,使用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6]对患者的切口瘢痕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色泽(melanin,M)、厚度(height,H)、血管分布(vascularity,V)、柔软度(pliability,P)4 个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 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的情况

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

治疗后,压贴聚拢缝合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为27~40 d,平均创面愈合时间(31.6±8.5)d ;袋形缝合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为26~45 d,平均创面愈合时间(39.2±8.0)d ;压贴聚拢缝合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袋形缝合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治疗后,压贴聚拢缝合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19 d,平均住院时间(12.3±5.7)d ;袋形缝合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22 d,平均住院时间(17.1±9.9)d ;压贴聚拢缝合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袋形缝合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在术后,压贴聚拢缝合组患者中有1 例患者出现小部分皮肤坏死脱落的情况,袋形缝合组患者未发生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瘢痕的评分

在术后6 个月,压贴聚拢缝合组患者切口瘢痕评分中的色泽评分、厚度评分、血管分布评分、柔软度评分分别 为(1.80±0.13)分、(0.55±0.20)分、(1.11±0.23)分、(0.90±0.20)分;袋形缝合组患者切口瘢痕评分中的色泽评分、厚度评分、血管分布评分、柔软度评分分别为(1.50±0.44)分、(0.71±0.18)分、(0.95±0.56)分、(0.58±0.39)分;两组患者的上述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皮肤修复效果

在术后,两组患者的创面均顺利愈合,其移植皮肤均成活。除压贴聚拢缝合组患者中有1 例患者出现小部分皮肤坏死脱落外,其余患者的创面均能快速完成上皮化并未见明显的瘢痕增生。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后,局部平整,柔软光滑,未出现周围皮肤移位或畸形等情况。

3 讨论

藏毛窦多发生于体毛浓密且肥胖人群比例较高的欧美国家,非洲及亚洲人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骶尾部藏毛窦的病因学说包括骶尾部骶管囊性残留物学说和刺入学说。有研究指出,骶尾部藏毛窦属于毛囊获得性疾病[7]。在皮肤病学理论中,毛囊获得性疾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毛囊角化过度导致毛囊口阻塞、毛囊扩张破裂导致感染、瘘管形成和脓肿。这与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表现相符。进行手术是临床上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首选方案。进行传统手术的目的是去除炎性感染组织及任何可能残留的感染病灶,通过敞开创面或Ⅰ期缝合周围组织瓣来促进创面的愈合。在Karydakis 皮瓣术式中,窦道被完全切除,所有受影响的组织均被剔除[8]。术中用由皮肤、真皮层和底层脂肪组成的覆盖皮瓣覆盖创面,并进行偏中线缝合,使伤口层层闭合,形成一个横向的、垂直的疤痕,从而可达到完全覆盖创面的目的。Bascom 臀沟抬高术的治疗机理与其他皮瓣游离手术类似,主要是通过游离皮瓣的方式拉平臀沟[9]。菱形转移皮瓣成形术由前苏联学者Limberg 首先提出,其难点在于菱形皮瓣的切口设计。进行此手术时需完整切除包括窦道在内的所有受累组织,游离合适的菱形皮瓣,并将其转移覆盖至臀沟缺损处。皮瓣下方可留置负压引流管,皮下组织及皮肤应进行间断缝合[10]。V-Y 皮瓣转移术是另一种皮瓣转移术[11]。此手术主要是在创面两侧切口皮缘外侧分别做两条辅助切口(呈V 形),并将两侧V 形皮瓣向创面中心处推移,以完全覆盖创面。然后先缝合两侧的切口,再缝合顶点的切口(使V 形转变为Y 形)。术中进行所有皮瓣转移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Ⅰ期缝合切口的张力,防止其裂开,促进其愈合。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手术方式主要是根据其病灶的大小及复杂程度确定。除此之外,还需考虑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运用不同的术式,如用切除开放术、袋形缝合术、中线缝合术和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12]。本研究中所用的压贴聚拢缝合术是以袋状缝合术为基础,汲取众多手术方式的优势而形成的一种术式。进行该手术时应完整切除病灶,由四周向中心聚拢创面,并在将皮缘压贴至创面基底部后对其进行缝合。与进行袋状缝合术相比,进行压贴聚拢缝合术可使创面的面积减小1/3 以上,使创面的深度减小2/3 以上,从而可加快创面的愈合。

综上所述,用压贴聚拢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尾部皮瓣创面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N的最大值是多少?
海洋大探险
N的最大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