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南“通行会宝”钞版考论

2021-10-26中国钱币博物馆潘信豪广西钱币博物馆廖林灵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中国钱币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书纸钞安南

杨 君(中国钱币博物馆)潘信豪(广西钱币博物馆)廖林灵(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通行会宝”钞版背部平坦,面值“壹贯”;高220、宽128、厚6mm,重990g;青铜质地。2008年入藏广西钱币博物馆(封二)。

广西钱币学会的专家们曾对“通行会宝”钞版进行了初步考证,推断其为安南陈朝的纸币印版,今天看来是正确的推论。由于该钞版锈蚀较重,整体矿化,表面有明显剥蚀,字口和纹饰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了文字释读的困难,几处文字释读难以形成共识。即便如此,该文物是目前仅见的越南在作为中国藩属国时期发行纸币的印版,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17年,广西文博界与中国钱币学会组织专家进行了鉴定,认定“通行会宝”钞版为一级文物。

2020年,广西钱币博物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对“通行会宝”钞版进行了联合研究,使用视觉图像建模技术对有关疑难文字进行了认定,取得了突破。尤其是“丰国监”之“丰”字的确认,成为释读该钞版文字的关键,由此顺利完成了钞版文字的通篇释读。

全版印文如下:

“通行会宝 壹贯 丰国监提点司印造尚书门下中书颁行 伪造者斩 赏告如律”。

其中,“通行会宝 壹贯 伪造者斩 赏告如律”为楷书体,“丰国监提点司印造 尚书门下中书颁行”为小篆字体(图1)。

现就“通行会宝”钞版文字、性质等进行专题探讨。

一 典籍中的“通行会宝”

关于“通行会宝”,中国历代典籍虽未见记载,但在越南古代汉文典籍中却寻得踪迹。越南古代的官修正史《大越史记全书》:“(陈顺宗光泰九年,明朝洪武二十九年,即1396年)夏四月,初行通宝会钞。印成,令人换钱,每钱一镪取钞一缗二陌。其法:十文幅画藻,三十文幅画水波,一陌画云,二陌画龟,三陌画鳞,五陌画凤,一缗画龙。伪造者死,田产没官。禁绝铜钱,不得私藏私用,并收入京城鳌池及各处治所。犯之者罪如之。”[1]这段史料确切记载了安南陈朝在1396年发行了纸币—“通宝会钞”,分十文、三十文、一陌、二陌、三陌、五陌、一缗共七种面值,其中最大面值为“一缗”,即一贯,其钞版图案是龙纹。这都与广西钱币博物馆藏“通行会宝”钞版信息较为吻合,钞版主要图案是龙纹,只是“通行会宝”被称作“通宝会钞”,“壹贯”被称作“一缗”,“伪造者斩,赏告如律”被称作“伪造者死,田产没官”。《大越史记全书》在陈朝和后黎朝多次编修,字文有所变动,具体史实描述取意,大意不变,也属正常现象。

此外,《大越史记全书》还有一段伪造宝钞的记载:“(陈少帝建新二年,明朝建文元年,即1399年)八月,盗阮汝盖窜铁山,伪造宝钞行使。”[2]即在1396年陈朝发行纸币数年之后,有强盗阮汝盖伪造纸币行使,《大越史记全书》称为“宝钞”,与宗主国明朝在洪武八年(1375年)发行的“大明通行宝钞”简称相同,但明朝纸币不流通于安南,阮汝盖伪造的纸币一定是陈朝发行的纸币,即《大越史记全书》此前记载的“通宝会钞”,也即实际上的“通行会宝”。

二 “丰国监提点司”考释

“通行会宝”钞版右侧中部有一竖排小篆文字“丰国监提点司印造”,指出了该钞版的印造机构——丰国监提点司。“丰国监”在中国典籍中确指宋朝在建州设立的铸造铜钱机构,如《宋史》载:“时铜钱有四监:饶州曰永平,池州曰永丰,江州曰广宁,建州曰丰国。京师、昇鄂杭州、南安军旧皆有监,后废之。凡铸钱用铜三斤十两,铅一斤八两,锡八两,得钱千,重五斤。唯建州增铜五两,减铅如其数。至道中,岁铸八十万贯;景德中,增至一百八十三万贯。大中祥符后,铜坑多不发。天禧末,铸一百五万贯。”[3]又如:“元丰七年,王子京为福建转运副使,言‘建州腊茶,旧立榷法,自熙宁权听通商,自此茶户售客人茶甚良,官中所得惟常茶,税钱极微,南方遗利,无过于此,乞仍旧行榷法。……建州卖私末茶,借丰国监钱十万缗为本。’”[4]有研究者认为该钞版出现了“丰国监”字样,推测该钞版是宋代钞版,其实是误读。丰国监是宋朝设在建州的铸钱机构,从未有印钞的记载,宋朝铸钱和印钞是完全不同的机构,宋朝丰国监从未印造纸钞是不争的史实,不能因为该钞版上有“丰国监”字样就认定是宋代钞版。

《大越史记全书》留下了胡朝官制中“丰国监”的记录:“(胡朝汉苍开大三年,明朝永乐三年,即1405年)季嫠贬阮景真升华路安抚使,以丰国监管干阮彦光为宣抚使,兼新宁镇制置使。”[5]胡朝是陈朝权臣胡季嫠建立的,官制沿袭陈朝,且丰国监管干阮彦光为宣抚使一事在1405年,距陈朝发行纸币的1396年仅10年,此时“丰国监”职能应与陈朝发行纸币的“丰国监”相似或一致,可以推定陈朝存在印造通行会宝的主管机构—“丰国监”。

除“丰国监”外,安南陈朝官制中的“管干”和该印版上的“提点司”,也都带有明显的中国宋朝官制的影子。《宋史》载:“又诏:‘杭州洞霄宫、亳州明道宫、华州云台观、建州武夷观、台州崇道观、成都玉局观、建昌军仙都观、江州太平观、洪州玉隆观、五岳庙自今并依嵩山崇福宫、舒州灵仙观置管干或提举、提点官。’……(熙宁)六年,诏:‘卿、监、职司以上提举,余官管干。’”[6]“绍圣元年,罢户部干当公事,置提举、管干官,复行免役、义仓,厘正左、右曹职,依元定官制。”[7]“崇宁三年,置京西北路专切管干通行交子所,仿川峡路立伪造法。通情转用并邻人不告者,皆罪之;私造交子纸者,罪以徒配。四年,令诸路更用钱引,准新样印制,四川如旧法。”[8]“既而诏河北东西、淮南运司,府界提点司,如人户已尝差充正夫,其免夫钱皆罢催。”[9]“帝乃命提点司究所从升降,仍严升降之法,畿民不愿输钱免役,县案所当供役岁月,如期役之,与免输钱。”[10]以上可以看到,“管干”和“提点司”是中国宋朝官制中的常设官职和机构。安南从丁朝开始,主要以中国藩属国的形式存在,其官制多借鉴中国官制,尤其是陈朝。“陈朝中后期儒家文化阶层的崛起,陈朝在政治制度上对中国唐、宋模式的借鉴程度逐渐加深,在行政职官体系上中华化的倾向已经十分明显。……陈朝在职官机构和名称上参用唐、宋官制,尤其是在高层职官体系的设置上越来越多地以中国唐、宋体制为典范,但亦非完全照搬,在职能分配上有依据国内政治现状作出本土化的调整。”[11]

安南陈朝“丰国监”“管干”“提点司”应是借鉴了中国宋朝官制的相关名称,具体职能则根据陈朝国情进行了本土化的调整,与中国宋朝官制名称相同而职能有异。

三 “尚书门下中书”考释

通行会宝钞版有“尚书门下中书颁行”字样,字面上看“尚书门下中书”是安南陈朝通行会宝的颁行机构。“尚书”“门下”“中书”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制中著名的“三省”,《宋史》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12]可见,三省是当时中央官僚机构的核心,负责中央政令的草拟、审核和执行。

安南历来注意学习借鉴中国唐宋官制,“(李太宗明道元年,北宋庆历二年,即1042年)帝为之恻然,命中书删定律令,参酌时世之所适用者,叙其门类,编其条贯,别为一代刑书,使观者易知。书成,诏颁行之,民以为便。”[13]“(陈圣宗绍隆十年,南宋咸淳三年,即1267年)选用儒生能文者,充馆阁省院。时邓继为翰林院学士,杜国佐为中书省中书令,皆文学之士也。旧制,非内人不得为行遣,未尝用文学之士。文学得柄用,自此始。”[14]“(陈明宗开泰二年,元朝泰定二年,即1325年)秋八月,颁降新定诸例。旧制,官朝、圣慈行遣司,及内书火局,并谓之内密院。至是改行遣司为门下省,而内书火局仍旧内密院。”[15]“(陈裕宗绍丰四年,元朝至正四年,即1344年)改圣慈行遣司为尚书省,官朝行遣司仍旧门下省。”[16]以上文献记载了安南李朝“中书”删定律令,陈朝选用文学之士为“中书省中书令”,改安南皇帝“官朝行遣司”为“门下省”,改太上皇的“圣慈行遣司”为“尚书省”,可以看出安南的“尚书”“门下”“中书”名称借鉴自中国唐宋官制,虽职能不尽相同,但同样属于中央核心官僚机构,且在陈朝发行纸币之前都已设置。安南陈朝发行纸币,是陈朝的重大事件,经尚书、门下、中书颁行是情理之中的事。

四 “通行会宝”与“大明通行宝钞”比较

安南陈顺宗光泰九年(1396年),发行通行会宝纸币,其时在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发行大明通行宝钞后仅20年。当时明朝主要使用纸币,作为明朝藩属国的陈朝不可避免受到宗主国货币制度的影响,其效仿明朝宝钞制度发行纸币是自然的事情。

该通行会宝钞版有明显的大明通行宝钞的影子。《明史》载:“(洪武)七年(1374年),帝乃设宝钞提举司。明年(洪武八年,即1375年)始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以桑穰为料,其制方,高一尺,广六寸,质青色,外为龙文花栏。横题其额曰‘大明通行宝钞’。其内上两旁,复为篆文八字,曰‘大明宝钞,天下通行’。中图钱贯,十串为一贯。其下云‘中书省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十五两【应为“贰佰伍拾两”,笔者按】,仍给犯人财产。’若五百文则画钱文为五串,馀如其制而递减之。其等凡六:曰一贯,曰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罪之;以金银易钞者听。遂罢宝源、宝泉局。越二年,复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百文以下止用钱。商税兼收钱钞,钱三钞七。十三年(1380年),以钞用久昏烂,立倒钞法,令所在置行用库,许军民商贾以昏钞纳库易新钞,量收工墨直。会中书省废,乃以造钞属户部,铸钱属工部,而改宝钞文‘中书省’为‘户部’,与旧钞兼行。”[17]“二十二年(1389)……更造小钞,自十文至五十文。……令大明宝钞与历代钱兼行,钞一贯准钱千文,提举司於三月内印造,十月内止,所造钞送内府充赏赉。”[18]

历史文献表明,明代洪武年间印造了“大明通行宝钞”,分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六种面值,后又发行面值十文到五十文的小钞,其中,一贯为最大面值,钱图为十串的一贯钱,花栏为龙纹,并铸有“伪造者斩”等法律条文,以及中书省(后为户部)奏准、宝钞提举司印造等官署名称及职能。

安南发行的“通行会宝”与明朝“大明通行宝钞”(图2)[19]具体列表比较如下。

图2 大明通行宝钞钞版(贵州省博物馆藏)

大明通行宝钞与通行会宝比较表(壹贯类型)

五 “通行会宝”的流通状况

“通行会宝”自陈顺宗光泰九年(1396年)颁行,一直流通。不数年,权臣胡季嫠废陈少帝,建立胡朝。胡朝是否会继续行用通行会宝呢?答案是肯定的。

通行会宝是胡季嫠在陈朝当权时印造的,时季嫠“为入内辅政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宣忠卫国大王,带金鳞符”[20],权倾朝野,发行通行会宝应当出自他的擘画和决断,再加上通行会宝上没有国号、年号,不影响在新朝的使用。

季嫠僭位不久,将皇位传给儿子汉苍,自称太上皇。在季嫠和汉苍主政的胡朝,留下了明确的使用纸钞的记录:“汉苍立限名家奴法,照依品级有差。余者上进,每人还钞五缗。……汉苍置常平仓,给钞诸路,依价籴谷以实之。”[21]“汉苍新定诸税例。田租,前朝亩征粟三升,今征五升。桑洲,前朝亩征钱九镪,或七镪,今征上等亩钞五缗,中等钞四缗,下等钞三缗。丁男岁供钱,前征三镪,今照田,止五高征钞五陌,六高至一亩征一缗,一亩一高至五高征一缗五陌,一亩六高至二亩征二缗,二亩一高至五高征二缗六陌,二亩六高以上征三缗。丁男无田,及孤儿寡妇有田,停征。”[22]“季嫠自以年七十,赐诸路父老七十以上爵一资,妇人赐钞,京城赐爵及酺。”[23]从以上史料看,胡朝时期,政府用纸钞五缗作为偿付一名奴婢的价值、发钞购买谷物充实常平仓、征收田租丁税以钞计价、赏赐用钞,纸钞广泛用于胡朝的计价、贸易、税收、赏赐等社会生产生活。史料虽未明言“钞”的名称,考虑到通行会宝就是季嫠推行的,且无国号、年号限制,史籍也没有胡朝篡立后新发行纸钞的记载,此时胡朝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钞”应是陈朝末年发行的“通行会宝”无疑。

从越南古代典籍中也发现了通行会宝纸钞滥发贬值的迹象:“(汉苍)置市监,颁秤尺升斗,定钞价,使相贸易。时商贾多嫌币钞。又立拒斥高价闭肆护助之条,以罪之。”[24]说明胡朝时钞价是变动的,不是陈朝最初发行时“每钱一镪取钞一缗二陌”的固定价格,即发钞时纸钞一贯二百文等于铜钱一镪,而是由市监适时确定钞和钱的价格;此外,就是商贾中存在嫌弃纸钞、高抬物价甚至闭肆的情况,这都隐含着安南政府滥发纸钞导致纸钞贬值、物价高涨的事实。由此可见,安南发行通行会宝纸钞,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中国宋金元明等王朝发行纸钞的通病。安南发行通行会宝的榜样—大明通行宝钞,由于滥发贬值,到明朝中期的弘治、正德年间就基本废止不行了。

胡朝的篡立最终激怒了明朝永乐皇帝,永乐帝派大军南征,俘获了胡季嫠和汉苍,胡朝(1400-1407年)仅存在七年就灭亡了。此后,明朝政府在安南设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直接将安南纳入明朝统治版图。随着胡朝的覆灭,通行会宝也迎来被废止的命运。史籍对这一点虽未明确记载,但明朝不会认同前藩属国发行的纸钞是不争的事实。此时安南社会计价采用的是铜钱,如“(明永乐十六年)夏四月,明敕本国府县州栽种胡椒,今已郁茂,特遣内官李亮前来采取进用。自是有司督促,每一苗直钱五镪。”[25]即明朝交趾省一株胡椒苗值铜钱五贯,已经不再是胡朝以钞计价的情形了。

通行会宝随着胡朝的灭亡也一起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明朝直接设交趾布政司期间,安南旧地出现以黎利为首的抵抗势力,建立了后黎朝。在建立后黎朝期间,安南地区未再使用过纸钞。《大越史记全书》载:“(宣德二年)定伪官妻妾奴婢赎钱例,布政司妻七十镪,下至生员、土官、承差、伴当等妻十镪。男女奴婢,自十岁以下,十镪之半。”[26]“录东关城土块战功,赏以银牌钱绢。”[27]“颁新铸钱。(即天庆所铸也。)赏东关城门战阵之功。”[28]“(宣德三年)铸顺天通宝钱【笔者按:安南此时铸造的是“顺天元宝”,而非“顺天通宝”】,用五十文为一陌。初,陈太宗建中二年,诏民间用一陌六十九文,正用七十文。”[29]黎利抵抗势力规定赎金用的是铜钱,单位是镪,赏赐战功用银牌钱绢,还铸造了“天庆通宝”“顺天元宝”等铜钱流通。黎利建立后黎朝之初,还专门在朝廷讨论钱法:“(宣德四年)秋七月五日,旨挥大臣百官中外文武臣僚等会议钱法。诏曰:‘夫钱,乃生民之血脉,不可无也。我国家本产铜穴,且旧铜钱已被胡人销毁,百仅一存。至今军国之务,屡为匮乏。求其流通使用,以顺民情,岂不难哉。昨有上书,陈言使以钞代钱。朕夙夜思惟,未得其道。盖钞者乃无用之物,行于有用之民,甚非爱民用财之意。’”[30]后黎朝以皇帝诏书的形式对发钞进行了定性,认为纸钞是无用之物,不能体现爱民用财的初衷。此后,也未见后黎朝印行过纸钞。

市民缺信行为成为共享单车回收管理难题原因:第一,部分单车用户故意损坏车辆。因为车辆所有权不属于自身,部分单车用户就抱着某种心态故意毁损共享单车,导致共享单车的损坏率上升,难以回收。第二,部分单车用户甚至通过盗窃、撕毁二维码、强行撬锁、上私锁等行为将共享单车占为己有,或者销售给他人获取利益。第三,共用单车的出现损害了黑人司机和摩的司机的利益,从而引起其恶意报复。例如,将共用自行车拖到城市的偏远角落,甚至组织人员进行故意破坏,使单车不可再使用。总而言之,公民缺乏信任是形成共享自行车回收管理困境的重要原因。

可见,通行会宝在陈朝末年和胡朝期间广泛流通,即从1396年至1407年,通行约12年,流通中也出现了滥发贬值的情形,并在明朝灭亡胡朝后废止。

概言之,广西钱币博物馆馆藏“通行会宝”钞版,是安南陈朝顺宗光泰九年(明朝洪武二十九年,即1396年)印造颁行纸币的印版,是其中最大面值的“壹贯”类型。该壹贯钞版印文为“通行会宝 壹贯 丰国监提点司印造 尚书门下中书颁行 伪造者斩 赏告如律”。通行会宝上官职名称借鉴了中国唐宋官制,陈朝根据国情对其具体职能进行了本土化的调整,与中国宋朝官制名称相同而职能有异。安南通行会宝的印造颁行直接模仿借鉴了宗主国明朝的大明通行宝钞制度。通行会宝流通在陈朝末年和胡朝时期,即1396年至1407年。通行会宝壹贯钞版是现存仅见的古代安南官府发行纸币的印版,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注释:

[1](越南)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卷之八,陈纪 顺宗皇帝,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411 页。

[2]同上,陈纪 少帝,第419 页。

[3](元)脱脱等:《宋史》志第一百三十三,食货下二,中华书局,1977年,第4379 页。

[4](元)脱脱等:《宋史》志第一百三十七,食货下六,第4505 页。

[6](元)脱脱等:《宋史》志第一百二十三,职官十,第4081 页。

[7](元)脱脱等:《宋史》志第一百一十六,职官三,第3848 页。

[8](元)脱脱等:《宋史》志第一百三十四,食货下三,第4404 页。

[9](元)脱脱等:《宋史》志第一百三十一,食货上六,第4331 页。

[10](元)脱脱等:《宋史》志第一百三十,食货上五,第4301 页。

[11]梁允华:《从爵本位到官本位——十至十五世纪越南官制变迁史研究》,郑州大学博士论文,2015年。

[12](元)脱脱等:《宋史》志第一百一十四,职官一,第3768 页。

[13](越南)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卷之二,李纪 太宗皇帝,第173 页。

[14](越南)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卷之五,陈纪 圣宗皇帝,第280 页。

[15](越南)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卷之六,陈纪 明宗皇帝,第344 页。

[16](越南)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卷之七,陈纪 裕宗皇帝,第361 页。

[17](清)张廷玉等:《明史》志第五十七,食货五,第1962 页。

[18]同上,第1962、1963 页。

[19]该钞版为贵州省博物馆藏品。

[20](越南)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卷之八,陈纪 顺宗皇帝,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411 页。

[21]同上,陈纪 少帝,第422 页。

[22]同上,第424 页。

[23]同上,第429、430 页。

[24]同上,第424、425 页。

[25](越南)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卷之十,黎皇朝纪 太祖高皇帝,第459 页。

[26]同上,第484 页。

[27]同上,第485 页。

[28]同上,第489 页。

[29]同上,第505 页。

[30]同上,第508 页。

猜你喜欢

中书纸钞安南
高熊徵《安南志》版本之审定
王言撰制与魏、齐文运承变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病逝享年80岁
刘向《列子书录》之“中书”即“内书”,“中”字不借指朝廷
一道圣旨的出台流程
你可知道一道圣旨的出台流程
有钱就是任性!
明代纸钞拍出276万元创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