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三维审视

2021-10-25武姣娜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研究性学习大数据时代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已然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思政课程一直都是培养学生思想素养与道德品质的主要学科。研究性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处在于,其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针对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策略,旨在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大数据时代;研究性学习;策略

前言:随着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普及,人们学习与生活都迎来了全新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大数据技术逐渐普及在各个行业领域,因其在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整合数据以及分析数据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所以已然成为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兴科学技术。思政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趋势,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不断改革优化教育教学,进而提升课堂育人的实效性。

一、现实维度: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校思政课堂是国家教育发展的主要阵地与渠道,对培养高素养的全面型人才有着直接影响。大数据时代具有丰富的数据内容及多样化的数据平台等特征,在此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政研究性学习模式,不仅能拓展思政教育资源,打破空间与时间的束缚,还能归还学生课堂主体性,使学生学习不再被动,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在大数据时代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高校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大数据技术完成分析研讨、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等活动,使其由原本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角色,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合作意识等核心素养,为其今后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理论维度: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特征

研究性学习模式强调知识的运用与联系,是一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全新教学形式。首先,研究性学习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具备十分显著的开放性特征。由于思政教学内容有着相应的开放性,而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政教育资源收集,使高校师生最快了解到当前最新学术动态、时事热点资讯等,打破研究性学习局限于教材内容的现象。其次,在大数据时代的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中,也可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利用大数据技术快速数据传输、汇集全面资源等功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教育过程,开拓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其专业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研究性学习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所以在大数据时代的思政课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不同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此外,大数据时代的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模式本质上便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机体系,其不仅呈现了现实体悟与实践调查、理论研讨的深度融合,也能帮助高校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化理论知识研究,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三、实践维度: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选取适宜内容

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大数据时代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创新自身教学理念,由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研究引导者,不断优化自身信息素养,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社会时政热点、党史学习重难点等,进而选取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资源当做教学主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与交流协作,促进其思想素养的提高。首先,高校思政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时,需从丰富的“四史”中提取精华,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学习与感悟,重温中华民族历史性的“伟大飞跃”,有效强化学生民族自信心与国家认同感。其次,思政课堂研究内容也应紧跟时政热点,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帮助高校学生在自主探究知识时,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使其能够明确自身肩负的重任,努力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与合格建设者。此外,对于高校思政研究内容,教师还应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关注其在法治、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惑,通过探究式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二)堅持理实结合

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际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所谓实践出真知,若理论知识无法应用在社会实践与现实生活中,就会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应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开展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并借助大数据技术达到深度优化研究方法的目的。一方面,知识积累与理论研究作为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前提,主要包括学生理论自学、教师选题引导等部分。思政教师应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大学生的课程需求、个性特点、知识兴趣等进行系统性分析,使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合理运用大数据深入挖掘理论知识信息,为深化理论与思维碰撞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应重视实践研究方法的协同性。实践研究能帮助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强化价值认同、深化理论知识认知,有效增强实践的体验式学习感。通过以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大数据分析与社会调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对于实际社会状况的深度理解与客观认知,也能使其在社会活动中学会认知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研究能力与理论水平的目的[2]。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其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思政教育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应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构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从现实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等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审视,不断优化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推动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司开林.高校思政教育“生态课堂”的三维审视[J].未来与发展,2020,44(10):91-96+90.

[2]许林.立德·铸魂·育人:新时代持续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三维审视[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2):5-8+27.

作者简介:武姣娜(1992.8),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助教,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研究性学习大数据时代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