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育发展
2021-10-25王庆娟
王庆娟
摘要: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后,我国汉语国际教育工作的开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从现阶段世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建设来看,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不断的探索,解决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水平。因此,本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明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在顺应当前环境发展要求的基础之上,积极的开辟新的教育领域,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教育发展
引言:自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后,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往来愈加密切,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深化,这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推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而在这一背景之下,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语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认可[1]。在经过多年发展以后,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与商贸合作愈加密切,这就为汉语言文化专业优质人才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双方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可靠保障。因此,必须要顺应“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需求,积极的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育的发展,扩大汉语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特点
(一)语言学研究加强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必须要充分了解文化取向,将地域文化与汉语国际教育融合起来,实现汉语教学实践效果的优化。在这一过程中,要强化对语言学的研究工作,明确各国教育体系所形成的顶层设计在汉语教学中的影响,例如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政策以及语言政策等[2]。从文化角度来对语言学进行强化研究,可以比较相同语系下不同语言的差异,包括发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的用法等,同时积极的构建国别化中介语资料库,为汉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实现汉语国际教育学术层面的发展。
(二)强化双语教材与辅助材料的编制
在现阶段“一带一路”的推动下,汉语国际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就需要开展积极的双语教材以及辅助材料的编制,从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专业需求出发,明确汉语教学的定位。特别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于物流专业、商贸专业、能源专业以及交通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提升,在开展专业技术培养的同时,应该重视复合型技能的传授,增强语言知识。留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以语言学习作为切入点,然后转向专业学习,对于专业汉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严峻挑战[3]。在教材编写中,需要从文化层面角度出发,融入时代内涵,保证所培养的人才可以了解“一带一路”的相关知识,对中华文化形成更为深入的认知。
(三)鼓励学生学习第二外语
在现阶段汉语国际教育中,对于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就需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学习第二外语。高校在开展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中,应该增加第二外语的比重,借助马来语、葡萄牙语、俄语、罗马尼亚语等小语种,培养更为专业的人才。在目前高校教学中,受到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在小语种开设方面的难度较大,这就可以聘用一些留学生,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而在进行汉语国际教学中,不仅需要进行孔子课堂的开设,同时需要借助汉语比赛等方式,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需求
在高校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中,其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的留学生,并没有从其国家的区域性特点出发,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采用的大多为同一的培养模式与方案,这就造成其很难满足其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4]。在“一带一路”战略持续深化的情况下,掌握汉语的留学生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就业机会以及待遇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在许多高校所开展的专业培养来看,并不存在差异性,不同国家的特殊性没有体现在课程设置中。
(二)教学组织形式僵化
在目前开展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中,并没有形成明确的专业目标,在教学组织方面形式僵化,课程体系设置当中,并没有融入知识与能力的模块化内容。相较于以往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学工作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范围得到了明显扩张,培养目标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依旧沿用传统对外汉语的教学方式,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创新,培养目标的调整并不明显,这就很难展现学科应有的培养理念。在培养目标中,并没有进行知识与能力的模块化设置,造成课程内容与质量改善不佳,缺乏整体上的把握,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实践教育课程训练不足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需要提升其自身的实践能力,保证其能够适应不同国家的实际需求,掌握扎实的教学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但是在大多数高校开展的教学工作中,实践教育课程训练存在明显的不足,很难帮助学生掌握灵活的教学技巧。这就造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课堂管理能力与教学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无法适应以后的实际工作需求。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在发展水平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语言学习环境各不相同,在缺乏实践教育课程训练的情况下,很难真正的满足其实际需求。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改革措施
(一)构建新型教学体系
为了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需求,必须要构建新型教学体系,对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学原则以及教学内容等要素进行优化,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进行规范。在推动改革工作开展中,需要以心理学、教育学以及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创新教授内容,构建更为多样的课堂教学体系,发挥出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的优势,形成团体教学与合作学习等并存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构建符合汉语国际教学需求的体系。
(二)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中,必须要转变以往单一化进行基本理论教学的方式,结合汉语国际教育课堂内外的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与方式,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比如在中国文化双语展示的过程中,可以让一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留学生担任评委,既能够掌握双语教学的方式,又可以对中国文化形成深刻的认知。除此之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与见习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强化校企合作,积极的组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在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中,可以积极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国内外联合培养的模式,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同时,拓宽其就业面。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强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学习需求的把握,同时开展积极的教学实践以及社会调查工作,让学生能够熟悉具体的语言需求,培养更为优质的人才。在联合培养模式的构建中,不仅可以采用国内外合作办学的方式,同时可以强化国内高校之间的合作,发挥出不同学校的优势,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结束语:
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语言互通成为了其中的重要保障,只有实现语言上的顺畅交流,才能更好的满足其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沟通需求。在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顺应“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需求,培养更为优质的高层次人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内容与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禹然,王振铎."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部分人才要求及培养模式的认识[J].冶金管理,2019,No.383(21):171-172.
[2]李田心.近五年"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前沿与热点——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2021(2020-27):13-16.
[3]施华阳."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新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000(011):124-125.
[4]张若琪."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探析[J].速读(下旬),2019,000(007):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