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趋势研究
2021-10-25段鹏程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新的理念、技术、平台对传统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互联网+”所带来的生產、生活方式变革,要求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应当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从开发模式创新、服务理念创新和有机生态圈建设三个层面着手构建相应的发展路径,促进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趋势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人类社会经过不断更迭步入了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融入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产生了巨大影响。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信息获取、处理、传播手段和方式的改变,更体现在基于“互联网+”构建起来的新经济形态、产业结构、文化环境、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这是对人类社会一次颠覆性的改造。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博物馆拥有大量珍贵的馆藏文物,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也是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对象。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和文创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分析“互联网+”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影响,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趋势。
二、“互联网+”对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影响
1.新思维创新开发模式
以用户为中心、快速迭代、一体化发展的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模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随着社会专业分工的不断细化,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市场和技术为驱动的开发模式容易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的产生。因此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需求、用户体验和用户参与出发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模式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在互联网时代产品迭代迅速,传统产品开发模式的串并联结构缺乏足够的反映速度和应变能力,难以适应产品快速迭代的需求。只有让生产企业、终端用户、软硬件资源和数据信息共同构建一个具备价值创造能力的网状组织结构,才能有效应对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文创产品快速迭代的开发需求。互联网思维的一体化特征要求研发营销一体化、企业用户一体化、软硬件融合一体化、线上线下结合一体化。这就要求在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组织、机制壁垒,创造性的构建起多元化的有机结合体,将一体化的互联思维贯穿于文创产品开发的全过程。
2.新理念聚焦服务价值
互联网服务的特点是商家和用户之间不再是单纯的产品销售关系,而应是一个长期的、有粘性的服务关系,其实核心是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博物馆文创产品可能是有形的实体产品也可能是无形的虚拟产品。其开发过程中既要提高产品本身的价值,更要拓展延伸产品的服务价值。这就要求开发者探索博物馆文创产品系统中各个环节消费者的需求,运用服务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构建起系统的服务框架,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链或构建起全新的服务模式,以提升文创产品的服务价值。从而起到增加用户粘性,形成产品、服务、消费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3. 新平台构建有机生态
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无边界平台,其“通”的特征,让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距离零成本趋近,无障碍的信息交流将产生巨大的价值;其“融”的特征让全世界的多元要素融为一体,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有机生态圈。互联网“互联通融”的特点有利于博物馆文创产品构建开放的有机生态圈,具备开放、互联、互动、互享的特点和自我变革新陈代谢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活力。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能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近乎无限的发展空间。通过互联网构建的产品传播、销售和应用途径能极大的提升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价值和服务价值。
三、“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路径
基于互联网的影响和发展趋势,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路径需要从开发模式创新、服务理念创新和有机生态圈建设三个层面着手,具体发展路径如下:
1.开发互动化
传统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大多依赖于博物馆自有的设计团队或外包给相关的设计服务机构。这种相对封闭的开发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广大消费者参与文创产品开发的积极性。因为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消费者已由以往被动接受产品的角色转变为重要的产品体验者、分享者和创造者。这就要求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由以往的封闭模式向互动模式转变,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空间让消费者深度参与到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与设计团队形成良好的互动,不断优化迭代产品。在用户体验、共享共创、快速迭代等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先进技术让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可以建立博物馆文创产品众创平台,构建合理的体制机制,引入专业设计机构、独立设计师、消费者等共同参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将有效提升开发的效率和水平。
2.生产个性化
博物馆文创产品生产的个性化是指能为消费者提供专属的文化消费品和文化服务。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和柔性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让产品的个性化生产成为可能。如腾讯与敦煌共同推出的 “敦煌诗巾”文创项目,就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互动小程序,通过快捷的交互,让用户能任意选择、组合源自敦煌8大主题元素和200多组壁画元素,通过调整所选图案大小和角度,便能设计生产出独一无二的专属敦煌文创丝巾产品。[1]这种充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文创产品开发模式一经推出便引发消费者青睐,成为了现象级的文创产品经典案例。
3.营销立体化
传统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大多局限于在博物馆内开设文创产品销售专区,其覆盖范围和服务体验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消费需求。互联网时代的营销以价值传递为核心,其理念、方法和手段相对于传统营销具有颠覆性的变革。博物馆文创产品在营销方面应该构建线下+社群+网络的立体营销模式。在线下层面不断优化传统营销场景,提升营销服务水平和消费体验;社群层面充分利用各种社交群体进行产品营销裂变;第三个层面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手段进行精准营销和流量变现。如可口可乐推出的昵称瓶就属于立体营销的经典案例,品牌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宣传,消费者线下购买自己专属的昵称可乐,并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分享形成裂变效应,进一步促进了产品的销售并形成良性循环。[2]
4.服务体验化
服务体验化是互联网时代文化消费的新特征。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文化服务的载体之一。以文创产品为依托,对博物馆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附加价值的合理设计,能充分满足互联网时代越来越个性化的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在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聚焦文创产品的服务设计,通过创意设计手段,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审美化的用户服务和用户体验,能有效提高博物馆文化消费的满意度,是扩大和提升博物馆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如利用博物馆文创产品作为物质载体,结合互联网、VR和AR等信息的技术,让博物馆的服务延伸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当中,这将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和用户粘性,从而形成产品、服务、消费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更好的发挥博物馆文化服务的社会职能。
5.文创品牌化
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高度发展的标志,它具有引领性、创新性、市场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博物馆文创品牌的打造有利于博物馆文创产品形成聚类相应,扩大文创产品消费的市场需求、激发用户的消费意识、改善产品消费的环境和体验;博物馆文创品牌的塑造还有助于提高其文创产品的整体水平,伴随着品牌形象的提升,将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和提升产品品质,形成品牌产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博物馆文创品牌的塑造还有利于博物馆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优化,有效提升博物馆自身的文化价值。如故宫文创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推出了大量精美、实用、时尚、创意十足的故宫文创产品,构建起了文创产品聚类,有效的塑造了故宫文创品牌。如今故宫文创已经成为了故宫博物馆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6.产品生态化
目前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大多呈分散、单一状态,没有形成体系,更未能形成有机统一产品生态链。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生态链,能最大化发挥协同创新的优势,提升产品开发能力,促进产品聚类效应。利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博物馆文创产品生态链,以某一产品或服务为核心,围绕其打造周边产品生态链,通过合作、投资、孵化、授权等模式引入社会不同领域的资源投入到博物馆文创产品生态链的建开中,有利于产品开发水平的提升和博物馆文创品牌的塑造。如小米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根系,孵化出了手机周边、智能硬件、生活耗材等三大圈层的产品生态体系。在三年时间,小米生态体系孵化出了77家极富生命力的企业,生态链整体销售额突破100亿元。[3] 小米生态作为互联网时代产品生态链建设最为经典的案例,有大量的经验和方法值得借鉴和参考。
7. 理念公益化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博物馆的属性决定了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除了追求其经济或商业价值外,更应具有公平、公益与共享的社会价值。公益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们的公益意识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互联网时代,技术的进步为公益这个行业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将公益理念贯穿始终,这既是博物馆自身属性的要求,也是互联网时代公益领域和公益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结束语
我国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涌现出了以北京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为代表的文创产品开发先进群体。如今借助我国互联网大国的优势,我国博物馆文创产业具有巨大的后发优势和潜力。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博物馆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思维、技术、平台等有利条件,从开发模式创新、服务理念创新和产品有机生态圈建设三个层面着手,提升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力,促进博物馆文创产业的转型升级,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
参考文献:
[1]鲁睿.文創产品的数字化呈现与品牌传播推广浅析[J].出版广角,2020,(13):92-94.
[2]2013年社会化营销成功案例盘点特稿[J].公关世界,2014(01):20-23.
[3]徐菲.工业设计产业链型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设计,2018,(17):36-38.
[4]彭舟.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的特征与分类[J].文学教育(下),2018,(4):30-31.
[5]张立波,张奎.“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物衍生产品创新的路径与方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72-77.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9年度项目(编号:YS19237)
作者简介:段鹏程(1982.8—)男 ,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及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