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2021-10-25耿宁

高考·中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耿宁

摘 要: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新课改后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历史学科容量大、基本史实性知识较多,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一些教师容易将课堂的重心放在对基本史实的识记上,不够重视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将从必要性、提升途径和注意问题三个方面,对在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对历史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中学历史;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各阶段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尽管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有所改进,但仍存在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学习需要。传统观点认为,数学等理科学科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而历史等人文学科更加重视教授知识本身,即所谓“依靠记忆就能学好”的学科。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和教育观点的不断发展,这种观点已经被证实是片面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结合历史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背后的答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基于实现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发展迅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速度是比较快的,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的比重也逐渐加大,逻辑思维能力也不断提高。这一时期的学生对概念性知识进行逻辑性思考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时期学生成绩的上限。而历史学科对学生历史思维的训练,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构建出历史事件间的逻辑关系、总结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全面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用这种客观理性的方式进行思考。这不仅对学生总体成绩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全面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途径等多方面的能力,这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发展有着十分长远的意义。

(二)基于实现历史教育价值的需要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目标的价值取向也是以人为本。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历史学科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塑造正确三观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通过历史教学,学生能够从历史中获得启示,获得思辨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上的进步。就中学历史课堂而言,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及课后的反思总结,以达到实现历史科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最终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价值,即提升整个社会的国民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多重史料,直观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会应用到大量的史料,常见的有教材中的图片、地图、相关史书记录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史料去学习和掌握历史。但是历史课堂中教授的内容通常距现实生活比较久远,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很难真正地理解所学的历史。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不同史料,尽量利用多重史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让历史事件具象化,促进学生形象历史思维的形成。具体有以下两个方法。

首先是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乡土资源承载了本地区历史的发展,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最直观的看到的历史记录。一般乡土资源涉及的历史与学生的成长和生活息息相关。即使在经历历史学习之前,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環境、家乡的风俗习惯以及家乡著名的历史人物等,也都是十分熟悉的。在历史教学中,如能将本地乡土资源引入课堂,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在学习中了解风俗习惯、家乡遗迹的由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厦门地区的教师在讲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时,引入近代爱国实业家,厦门大学、集美学村的创立者陈嘉庚的相关材料,学生会有在学习中倍感亲切,会更加主动地学习,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深入。

第二是尽量使用直观史料。这里的“直观史料”指的是图片、视频、历史遗迹、博物馆等学生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直接获得信息的史料,一般指的是非文字史料。学生通过直观史料,能够将历史知识直接在脑海中转换为画面、声音,帮助学生在教材之外从更多角度去学习和了解历史。比如:在讲授“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播放民国时期拍摄的录像材料,能够给学生一个视觉冲击:近代时期大城市社会上层人士的服装、语言等其实与现在十分相似。学生在观看史料后通过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了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灵活教学

历史教学情境,主要是指由各种客观历史因素构成的特定情境。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是认知、情感、行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是一种以师生的主观心理、客观环境和兴趣意愿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的历史典型再现。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心理情境的创设可以促使学生通过具体材料发挥想象,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情境氛围,对掌握历史知识,激发历史情感有重要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具体有两个方式。

首先,是带领学生体验历史角色。前文已经提到过,历史课堂上学习的历史事件离学生生活较远。这种“远”不仅体现在时空上,也体现在地域上。尤其是讲授世界历史时,很多概念、名词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历史场景和历史角色的模拟,让学生体验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充分融入历史事件中,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在讲授“三角贸易”时,创设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在黑人奴隶、欧洲船主、美洲种植园主,让学生在不同角度经历三角贸易,体会三角贸易的过程以及对不同阶层的影响。

第二,带领学生解决历史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况设计历史相关的问题或做出历史假设,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理,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历史思维,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如在讲授“新中国的外交”时,让学生讨论“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让学生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三)构建框架,整体史观

历史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历史事件的发展是有其内在逻辑的。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说过:“唯有总体史才是真历史。”对中学学生来说,历史学科的内容较多,需要记忆的内容也较多,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只把基本史实当作分散的知识点教授学生,那么学生便容易也把历史学科的重点放在对很多知识点的记忆上。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走进历史事件,在历史情景中感受历史,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地学习和思考历史。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是注重对于历史知识间的比较。历史是发展的,历史事件前后之间是有关联的。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浩如烟海,基于中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历史教材中有些时期的内容是较为简略的,每一课的内容也不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讲授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一定要将历史事件放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进行讲授,注重历史事件间的联系。同时,也要注意对同一时期内中外历史进行横向比较。如在讲授“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时间轴,将已经学过的中国近代史的“抗日战争”相关的内容也一起整理,进而加深对这一时期整体历史发展的掌握。

第二是注重利用思维导图。历史学科内容比较琐碎,对历史思维的培养要建立在学生对基本史实了解的基础之上。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寻找方法,将零散的历史知识加工整理,抓住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从整体和细节不同的角度去把握历史。利用思维导图就能够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引导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构,了解历史事件间的内在逻辑,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方式通常在复习小结使用较多。如在讲授中国近代遭受的四次侵略战争时,让学生绘制“中国近代侵略与反抗知识导图”,锻炼学生对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在课堂上教师干涉过多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升学压力、学时不够等因素的影响,在历史课堂上有时会出现教师干涉过多的情况。教师被固定的课堂模式所限制,进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只设置一种答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缺乏预设。或是教师在过于依赖教材和配套练习册,担心教学任务不能全部完成,故很少设施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环节。对学生讨论等活动,也常流于形式,得出预设正确结论后就进行下一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讨论得出的不同结论缺少反馈。

(二)忽视对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些教师非常重视课堂教学,但是对课堂外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够重视,这里主要指学生的课前预习部分。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大致了解,在课堂上能够更容易跟上教师思路,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于学生课前预习不做要求,导致很多学生对课前预习也不重视。上课前对课本内容没有了解,使得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引导上,影响对知识的深入挖掘,进而影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对学生要求停留在在记忆层面

由于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考试要求,导致很多教师甚至学校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要求只停留在记忆层面,认为学生把知识点背下来能够应付考试就足够了。历史课堂上没有针对学生思维培养的设计,导致学生知识死记硬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比较片面。这种方式不仅非常耗费时间,而且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长远来看,无论是对学生的成绩还是长远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伤害。这种情况是历史教师一定要注意避免的。

結束语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历史教师们越来越认识到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中也更加重视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相信随着对历史教学的不断探索,在多元开放的历史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共同了解历史事件、探索发展规律,在历史中汲取智慧、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祁燕.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1):108.

[2]王清华.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208-209.

[2]赖丽珍.例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12):60-62.

[4]王佳翠.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探究性学习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12):130-131.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