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的公共性意蕴及其发展危机

2021-10-25黄雯倩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育发展

黄雯倩

[摘要]教育是基于人的发展需求而产生的一项实践活动,最初只见于家庭单位内。随着人类解放和社会发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逐步产生并迅速成长,教育范围逐渐从家庭扩展至国家、民族乃至世界,教育的公共性逐渐凸显。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对于教育公共性的内涵解读及发展的现状审思将成为理解新时代教育内涵、推动教育快速发展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教育公共性;教育发展;新时代教育

一、教育公共属性解读

教育的公共性服务于社会发展,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领域的划分、教育内容的选择,都需建立在社会整体运转发展的考量之上。具体而言,教育的公共属性可体现为以下方面:教育目的的公共性,意味着教育活动不单纯服务于个体发展,教育目的需将国家及民族的进步需求纳入考量;教育领域的公共性,意味着教育的发生不止于私人领域,还包含社会公共场所,通常意义上可指向学校、教室、培训机构等;教育内容的公共性,意味着教材、培训资料的出版需要通过专门的社会机构的筛选及审核;教育实现途径的公共性体现在教育实施程序上的公开透明,具体包括教育评价的公正、教育管理透明化,等等。

二、教育公共性的发展危机

1.公共教育功能失效

在利益驱动导向的运作模式下,大批量、速成式的人才培养是教育机构行动的主要方向,教育在无形中发生着价值变异。利润-效率-消费导向的教育实施倾向,难以塑造出稳定的品格、丰富的精神世界,难以发展出平等、真诚、友好的社会关系;教育-就业-挣钱的培养模式,容易让人滋生狭隘的求学视野,失去追求生活世界意义的动力。此外,教育评价指标的机械性也是导致公共教育功能失效的重要因素,升学率、合格率等指标虽然能反映出短期运作效益,但却无法描刻出人的发展程度,如人生观、道德素质、应挫能力……公共教育为经济市场所制约,办学者、求学者、教育投入者为当前经济利益和效率的追求所制约,都是教育功能窄化的重要表现。

2.公共性与私密性的冲突

隨着人类思想的解放与进步,个人主义空前发展、极端个人主义势力凸显,将权力主体视为绝对自治的个人。对个人主义的极度追求,导致在某些时候公共教育必须让位于个人需求。个人主义的泛滥成灾导致平等对话机会与集体关怀的缺失。国家、社会等保护性公共力量让位于市场和竞争,资本主导的劳动力市场控制着教育资源的配置,进而影响着个人的教育选择。私密性需求与公共性需要之间强烈的摩擦与冲突,成为了教育公共性发展的巨大阻碍。

3.公共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定位缺失

随着教育形式的多元开发,家校合作成为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问题也随之显现。首先,是家庭教育的功能异化问题。不同于注重公民培养的社会公共教育,家庭教育更多专注于个性化发展和自我观念的涵养,在实际开展中,家庭教育成为了依附于公共教育而存在的陪跑者,在发展中逐渐迷失自我,进而也成为了公共教育发展的羁绊。此外,公共教育的强制性和家庭教育的属我性的冲突,导致在培养国家公民还是具体个人、培养自然个体还是国家公民等问题上出现一些难以调和的分歧,教育目标难以合理定位、教育的公共性难以得到体现。

三、教育公共性的发展之思

1.教育的公共性——建立社会共同体的需要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社会由人的交互联结而产生。人生存于集体之中,需要具备团结、合作等基本品质,同理心、共情力等基本素养,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形成人类共同体。公共性可以维护一定领域范围内人们共同的利益和价值,教育是实现公共性、形成人类共同体的强有力手段。涂尔干认为教育是“年轻一代系统地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公共教育通过组织社会成员的规范化学习,促进其对社会规则的内化,进而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理念、态度和价值观。公共教育旨在培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从而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建立。

2.教育公平——公共性发展的基本诉求

教育是政府向民众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教育共识基于平等对话而达成,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共性发展的一项基本诉求。作为实施教育的专门化机构,学校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随着经济效应的增强,市场成为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教育资源的分配在无形中会受到社会、资本市场运作的影响而丧失原有的公平性。此外,受教育者间社会资本、家庭资本及文化资本的差异,也成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追求的一大阻碍,教育发展失去平衡。如果教育的实施不以追求整体社会最大发展为目的,而转变为利益驱动下的敛财手段,教育的发展岌岌可危。

3.教育普及——教育公共性实现的重要手段

公立学校之父贺拉斯曼认为一个受过教育的民族,往往是更勤劳、更有生产力的民族,知识和富裕是相互支持的。教育是促进民族强大的宏大机器,可以把人性中的“原材料”加工成人的珍贵品质。教育是将零散、简单的个体培养成对于整体发展有用之才的有力手段。此外,教育可以通过科学知识的传授、科学理念的传递,于潜移默化中塑造民众的世界观,培养正确的道德态度,从而提升整体民族的道德水平。由此看来,教育不是纯粹的个体事业,更不是带有阶级或种族色彩的垄断项目,教育普及是教育公共性得以体现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冯建军.从主体间性、他者性到公共性——兼论教育中的主体间关系[J].江苏:南京社会科学,2016.

[2]冯永刚.教育的公共性意蕴及其当代拓展[J].上海:教育发展研究,2015(24).

[3]冉亚辉.论基础教育公共性的必然[J].山西:教学与管理,2015.2.20.

猜你喜欢

教育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大数据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
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实施对于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透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谈中英中学教育差异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试论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浅谈美国教育的发展
揭开“如何突破教育发展中人本原则”之瓶颈
论教育公平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