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北民俗舞蹈艺术的文化特征

2021-10-25王茹辛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5期
关键词:文化特征舞蹈艺术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越来越注重业余生活,尤其是我国的少数民族的舞蹈,被人们广泛关注,其中湘北民俗舞蹈深受人们的喜爱。故本文以湘北民俗舞蹈为核心,简单阐述了水乡舞蹈文化特征、常德地花鼓舞蹈等,表现出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能很好地宣传湘北文化特征,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湘北民俗;舞蹈艺术;文化特征

引言:文化主要是指人们在长期生存的过程中,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建立的一种秩序,文化特征主要受到当地地理条件的影响。湘北地区内有著名的洞庭湖,使其具有良好的水环境,促使其有丰富的民俗舞蹈,可以充分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

一、水乡舞蹈文化特征

由于湘北地区存在较多的河流,如洞庭湖等,其水产较为丰富,人们常常捕鱼、采莲充实日常生活,致使产生了较多地具有湘北民俗特征的水乡舞蹈,如虾灯舞、采莲船等。夏季人们去池塘里面摘莲子,采莲船舞蹈出现可以充分表现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出当地民俗文化特色。船只主要采用竹木轧制,套在女子腰间,后面由男子把控船浆方向,男女之间相互配合,载歌载舞,仿佛在水中劳动,大多表现为水乡人们采莲、采菱的生活情境,以此来传播当地文化特色,发展旅游业。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模仿动物的湘北舞蹈,如乌龟、蚌壳、虾子等常见的动物。其中捉龟舞蹈可以表现出人们在池塘中捕捉乌龟时,与其斗智斗勇的情境,人们会穿着白色上衣加黑色短裤,腰上系着竹篓,还会吸着旱烟杆,动作较为夸张,但能充分体现出当地的民俗特色。而扮演乌龟的人,将会匍匐在特别定制的龟甲中,模仿乌龟在水中的动作,如觅食、爬行等,还能与捉龟人互动,活灵活现。虾灯的舞蹈道具是由一些当地的竹子制成,模仿虾子的形状,进行舞蹈时,一个人控制虾头,另一个人控制虾尾,表演虾子在水中的游走。此类舞蹈都充分表现出湘北地区水乡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当地的文化特征[1]。

二、常德地花鼓舞蹈文化特征

湘北地区除了日常的捕鱼捞虾等,还会种植一些农作物来维持日常生活,尤其是在平原地区,肥沃的土壤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种植条件,并且具有较为久远的农耕文明,根据相关调查显示,8000年前湘北地区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农耕生活经济形态,而常德地区是湖南的粮仓。随着逐步进入的农耕的生产生活,出现了较多的农耕歌舞,主要集中在农闲期间,尤其是传统节假日,北方的秧歌和南方的灯,充分体现出我国的文化特征。在春节期间,常德地区的人们常常会利用各种各样花灯进行歌舞表演,其中地花鼓较为受欢迎,此类舞蹈与明清的秧歌和花灯有很大的联系。常德的地花鼓非常类似戏曲表演,具有很强的旦、丑角色的特点,扮演丑角的演员会手持一把扇子、身形较为矮小、幽默风趣,而扮演旦角的演员则手中拿着帕子、优雅大方[2]。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地花鼓舞蹈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逐渐以性别为特点,突出旦角的碎步和丑角的矮步,旦角的表演者若想做好碎步,要求其应该把控下肢的颤,并能配合上半身摆动。进行此类舞蹈时,大多以女性表演者为主,男子用矮小的身姿配合女子的动作。地花鼓舞蹈表演者用亲切的方言演唱,充满了乡土气息,朴实无华,如舞蹈《跳粉墙》,表现出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对于传统封建婚姻的抵觸,充分体现出湘北地区人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还有表现当地人们辛勤劳作的舞蹈,例如《采莲》,展现出湘北人们的劳动过程,可以起到宣传作用,也有一些歌颂祖国、惩恶扬善为主题的舞蹈,全面地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情趣。地花鼓舞蹈大多以唱词为主,没有较多的舞蹈动作,但会以唱词的方式体现出来,与我国戏曲表演不同的是,地花鼓舞蹈能够体现出舞蹈节律,演员的舞蹈始终随着音乐而进行,并且其不存在戏曲表演中的韵白,大多都是由歌舞文化贯穿,除此之外,还与戏曲的结构较为不同,地花鼓舞蹈情节精炼。常德地花鼓充分表现出当地人们的生活情境,由于其灵活的表演形式,使其可以适应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表现出文化特色。

三、巫术礼仪舞蹈特征

与其他湘北民俗舞蹈较为不同,武术礼仪舞蹈历史悠久,其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参考相关书籍,楚国时期人们较为相信巫术,并且还会编排一些舞蹈来喜乐神明,在屈原放逐时期,还发现人们在进行祭祀,楚国的都城正是现在的湖北荆州,属于湘北地区。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巫术活动较为少见,但在一些偏远地区还存在巫术活动,尤其是丧葬礼仪,在沅江区域,人们常常邀请道士做法。此类巫术已经不被人们所信服,成为一种巫术文化,目前较为盛行的巫术礼仪舞蹈为搬郎君。此巫术礼仪舞蹈最早出现在常德市天坪乡,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申报为巫舞,搬郎君舞蹈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并且可以与其他舞蹈相结合。

在进行此舞蹈时,要求表演者一边唱歌一边跳手诀舞,与其他舞蹈不同,手诀舞多与演唱内容相配合,每句歌词都能用手诀舞表现出来,舞蹈者多是身姿低矮,并能大八字位半蹲,演员将其称为丁点步桩,还会适当增加一些技巧性的动作,提高整个舞蹈的观赏性,吸引更多的人观看。与其说搬郎君舞蹈是一种巫术,不如说是一种民间舞蹈,其可以丰富当地的文化内容,最早出现是为了帮助人们除邪祛病、将福免灾等,属于一种宗教迷信活动,与古代的摊舞类似,表演者会戴着面具开展仪式。现如今,搬郎君将巫术礼仪和歌舞二者相融合,成为了民俗舞蹈,供人们欣赏。

总结:总而言之,由于湘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花式,其民俗舞蹈较为特别,并能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征,可以吸引外地人们旅游参观。湘北地区独特的民俗舞蹈,如地花鼓舞蹈、采莲舞等,不仅表现出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还丰富了我国文化,促使其朝着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祥宇.浅析傣族舞蹈教学中的民族文化特征[J].艺术大观,2019,000(018):P.1-2.

[2]杨青.各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J].当代旅游,2019,000(013):111.

项目编号:2021Y21、项目名称:湖湘民俗舞蹈艺术的文化特征

作者简介:

王茹辛  性别-女出生年:1984.9  籍贯到市:湖南省岳阳市  民族: 汉,职称:讲师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湖湘民俗舞蹈。

猜你喜欢

文化特征舞蹈艺术
舞蹈艺术中形式美的思考
《羚羊的外套》的主题思想与艺术表现
探析舞蹈评论的意义与审美价值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论明朝时代舞蹈艺术特点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舞蹈艺术与身体的审美关系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