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育的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对策探讨

2021-10-25齐彤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5期
关键词:重要性分析教育创新策略探究

齐彤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校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知识与事物。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创新教育的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并针对创新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相关策略予以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创新;健康心理培养;重要性分析;策略探究

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对较为单一,在教育过程中,主要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而缺少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极大地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心理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分析

(一)全面促进学生个人发展

在高校学生健康心理培养过程中融入创新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改善以往悲观以及怨天尤人的处世态度,而且通过创新教育,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后天形成良好的心理意识,增强学生对自身的信任度,也让他们能够愿意付出真心去相信旁人。在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所以学生应当以良好的心理建设来实现个人的规划成长,敢于批判自己,敢于直视困难,始终保持其个人发展的独立性,也能够融入到整体氛围之中,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个人成长。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当下,学生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实现以强大的心理建设来应对实际困难。

(二)提高育人质量,迎合时代发展特点

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让学生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下健康成长,核心素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社会理解、参与能力已经心理素质也得到不断提升。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多样价值观相互激荡,学生难以避免地产生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差异甚至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创新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和“三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进而使得课堂教学“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得到实现。除此之外,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可以在全面提升高校的育人质量以及高校课堂的教育水平的同时,有助于大学生毕业之后快速融入社会生活。

二、创新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相关策略探究

(一)创新教育方法

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还尚未完全成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高校应该帮助大学生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做大学生思想与行为上的启明星。众所周知,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乃是高校教育的核心要义,通过在高校广泛开展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强化自我价值、养成良好习惯、形成正确三观、养育美好品德。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而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通过教育工作形塑的思想与价值观念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在开展教育活动中,大学生对于思想与价值观念的主动选择,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道德修养;与此同时,在教育工作中还可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风俗、红色经典读物以及社会热点等融入教育与大学生心理教育活动中,通过这种“春风化雨式”的影响让高校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牢牢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的同时,发现并主动解决自身固存的心理健康问题。此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为大学生心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结合与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高校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三观养成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产生了积极作用[1]。

(二)创新教育机制

首先,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积极组织并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培养活动,通过开展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培养活动,以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水平以及综合素养的提高,进而发挥学生党组织部的育人功能。其次,构建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组织育人协同体系。通过主动建立一套极具可行性、可操作性的育人体系。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积极带动校外比如慈善公益组织之类的机构的广泛参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助力高校大学生的心灵成长与思想意识的提升,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育人协同体系。高校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马克思主义、十九大精神等融入至高校育人环节中,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应及时予以修正,以期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心理素质以及综合能力[2]。

(三)创新教育载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传播平台的功能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在“互联网+”语境下,高校应该进行课程教育载体创新。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课程教育载体创新提供了空间,“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对组织、领导和管理高校大学生的方式和手段形成了剧烈的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大学生的茁壮成长以及未来发展”。由此可见,各类高校在具体推进课程教育载体创新的环节中,必须主动吸收并接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小红书、新浪微博、豆瓣知乎等新兴媒体渠道,并综合考量高校学生感兴趣的网络热点事件,从而对网络资源进行仔细甄别并将其实时推送在各大自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之上,以便于高校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汲取知识。除此之外还应该切实加强对学生网络言论的监督管理力度,动态监管高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及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即采取有效方法予以干预和应对,如老师可以在线上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在线疏导,通过网络互动对学生进行线上疏导提高了心理辅导工作的及时性、高效性[3]。

结束语

就现阶段而言,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应该对大学生教学工作、健康心理培训工作,并着力实现从理念到教学的更新,这样才能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此外,各个高校也要明确“三全育人”的内涵,并积极推进组织育人模式的创新工作,最终实现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一鸣,张文怡,卢云峰,张鑫泽.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教育的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的对策探讨[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8,030(007):P321-326.

[2]张玉强,吴小伟,王艺涵,易智键.关于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教育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及策略研究[J].河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子版),2020,001(060):278-280.

[3]梁文博,王林晨.基于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的现存问题分析及相关对策探究[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0,010(004):085-095.

猜你喜欢

重要性分析教育创新策略探究
信息通信技术在服务行业的实际性运用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理念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