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DEMATEL的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2021-10-25李桂群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情报学指标体系图书

李桂群

(湖北文理学院 图书馆,湖北 襄阳 441053)

新时代、新形势对图书情报学专业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针对我国情报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状况,有学者明确了情报学专业的社会责任和地位。[1]但有研究发现,我国情报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2]本文以武汉、南京地区图书情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在校学生和相关专业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基于DEMATEL复杂问题分析方法,分析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内部关联性,并提出图书情报学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一、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回顾

图书馆学正规教育是以杜威1887年1月5日在纽约哥伦比亚学院创办的图书馆经营学校(School of Library Economy)为开端,而情报学作为一门科学,一般以美国学者布什1945年发表在《大西洋月刊》上的文章《诚如所思》为其诞生标志。[3]我国图书馆文献学起源较早,但情报学的建立是在1956年,以中科院科学情报研究所的设立为标志。1958年,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之后,我国情报学步入专业化发展的轨道,到了70年代末期,随着自动化情报检索处理技术的出现,国际情报学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我国高等学校恢复高考的影响下,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图书情报学专业相继创立。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我国图书情报学专业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为图书情报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4]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图书情报学开始向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方向不断发展,文献计量、知识管理、情报竞争、知识图谱、大数据挖掘、信息智能化处理等领域相继成为图书情报学专业研究的热点。

在此背景下,大学图书情报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学科的发展变化。1997年国际图联(IFLA)拟定了《图书馆情报专业教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于2003将该《指南》设定为国际图书馆情报学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参考内容。[5]在此基础上,叶继元[6]提出了以核心课程、人才培养、学科与事业发展为基础的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模式;初景利等[7]完成了图书情报学专业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调查,提出了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完善交叉领域知识体系等培养新模式的优化方案;王守宁等[8]借助调查分析,提出了把CIO作为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新定位;何承斌[9]通过对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吕斌等[10]通过国内外调研分析,提出了多学科协作培养高级图书情报学专业人才的发展思路;李杨等[11]借助调查分析,完成了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人才培养现状的综合分析。司莉等[12]通过对美国iSchool图书情报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影响情报专业培养质量的诸多因素,并给予了优化对策。杨建林[13]提出了重构图书情报学基础理论体系的构想,借助三大范式提出了情报学发展的新方向。以上学者从多个视角完成了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提升的对策和专业规划的发展思路。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文献看,针对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还较为缺乏。为此,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上,以《指南》为指导,结合我国图书情报学专业的发展现状,筛选出对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影响较大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构建大学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完成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二、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IFLA《指南》由主体框架、课程要素、课程、教职员工、学生、支持、教育资源与设施七个纬度、近百项指标内容构成,成为国内外研究分析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目标、模式与质量的主要依据。《指南》强调,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实习与实际工作,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提高学生信息意识与信息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各类信息综合分析与判断的能力。梁正华[5]认为,图书情报学专业的建设需要合理安排教育内容,重视地域文化的作用,将本土知识嵌入到相关专业课程中,在发展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寻求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路径。宛玲等[14]从学生的需求、教师的课程设计、教育管理、教育行政支撑等视角完成了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质量标准的比较,提出了政府、社会、高校的三元教育控制体系。李杨等通过对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学生培养及就业数据的分析构建了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11]。为此,以《指南》为指导,结合上述学者针对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的研究,筛选出对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影响较大的几个指标为基础,在进行专家咨询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评价指标进行校正,完成评价指标内容的再次遴选,最终确定影响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教师因素、教学管理因素、学生因素、教学实验设施因素、教学与实践环节和其它因素6个纬度计20项指标。该评价指标体系也切合了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培养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内容。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指标体系一览表

(二)研究方法和设计

1.数据分析方法

DEMATEL(Decision Making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是统计学中经典的决策实验分析方法。该方法借助问卷调查与专家评估的手段,通过矩阵运算计算出每个因素的中心度与原因度,确定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每个因素在系统中的地位。[17]最后以中心度(D+R)i为横坐标,原因度(D-R)i为纵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各因素在坐标系上的位置,进而分析各个因素的重要性。DEMATEL为分析多因素复杂内部关联关系提供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分析方法。

2.调查分析设计

(1)调查问卷的设计。参考上述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6个维度20项指标的具体内容,设计出48个相对应的调查问项,每项指标不少于2个调查问项。调查分析采用0—4五级标度测评。

(2)调查对象的选择。本次调查主要选择武汉和南京地区图书情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在校学生和相关专业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的发放采取网络问卷和现场发放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调查工作的实施。本次调查开始于2019年4月21日,结束于2019年5月30日,共计40天时间。回收问卷169份,有效问卷157份,其中学生问卷145份,相关学科教师问卷12份。

(三)调查样本的实证分析

1.确定反映评价指标之间关联关系的直接影响矩阵

对157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确定评价指标关联关系的直接影响矩阵,详见图1。

图1 评价指标关联关系的直接影响矩阵图

2.根据变换后的间接关联矩阵,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中心度和原因度

按照DEMATEL分析流程,计算出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度(di)、被影响度(ri)、中心度(D+R)i(i=1,2,……20)和原因度(D-R)i(i=1,2,……20),最终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各评价指标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一览表

续表2

3.绘制中心度—原因度关联图,确定指标体系的中心指标

根据变换后的间接关联矩阵所确定的中心度和原因度,以[(D+R)i,(D-R)i]为坐标,绘制指标间的关联图,20个调查指标的关系位置如图2所示,实线为主要评价指标,虚线为次要评价指标。按照主因素分析法的分析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为找出20项调查指标的核心指标,筛除图2中虚线后,得出主要指标的关联关系,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指标19、指标17、指标3在所有关联关系中处于首要位置,且在影响度、中心度及原因度三项评价项目中关联值度都在0.9以上,与图书情报学专业教学培养质量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所以,在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中,指标19、指标17、指标3处于强关联地位,属于影响培养质量的核心评价指标,在提高图书情报学专业的培养质量中,应该优先考虑并解决。

四、研究结果分析

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的科学评估是高等教育实现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的调查在国际图联(IFLA)拟定的《图书馆情报专业教育指南》的框架下进行,代表了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的国际要求。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1)由表2、图2和图3可见,教学培养质量影响度最高的5项指标分别为:专业创新精神与专业应用能力培养(指标19)、实践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践效果(指标17)、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指标4)、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应用能力(指标3)、教学的管理理念(指标6),它们成为影响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这说明,强化专业创新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借助图书情报学国际发展的视角,完成图书情报学专业信息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17]图书情报学专业在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学科交叉在图书情报学专业的作用。知识经济背景下,我们尤其要重视对学生在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语言学等交叉学科上的开放教育,这也是信息社会对多学科交叉型图书情报学专业毕业生能力的基本要求。[19]

(2)研究结果显示(表2、图2和图3),中心度处于前6位的指标分别为:专业创新精神与专业应用能力培养(指标19)、实验项目的安排与考核(指标14)、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指标4)、教师的教学态度(指标1)、实践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践效果(指标17)与教师的职称与学历(指标2)。6项指标中有3项归属于教师因素,这充分说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专业能力成为影响培养质量的最突出指标,这说明,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课程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是因为,图书情报学作为一门跟随社会发展而不断革新的学科,许多新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涌现,教师必须有国际视野,紧跟学科发展的最前沿,才能有效适应社会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3)在影响教学培养质量的原因度中,研究结果的关联图(图3)显示:专业创新精神与专业应用能力培养(指标19)、实践教学目标的设计(指标17)及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应用能力(指标3)等三项指标处于强关联地位,属于培养质量的核心评价指标,在图书情报学专业的培养质量达成效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应该优先考虑并解决。同时,三者之间也存在较强的内部关联性: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设计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保障,专业创新精神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目标,三者共同构成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三维核心模型,不断优化调整此3项指标,可以较好实现图书情报学专业培养质量的快速提升。

猜你喜欢

情报学指标体系图书
开放与融合:公安情报学进入情报学方式研究*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图书推荐
构建中国特色的情报学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索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