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探究
2021-10-25皇军芳
皇军芳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0 引言
消毒供应中心主要是对医院可重复利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发放、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及包装[1]。医疗器械若不合格可导致院内感染,而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医疗器械的合格度,因此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有助于预防院内感染,维护患者及护理人员的生命健康及安全[2]。本文通过选取我科实施质量控制前后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科2018年1月未进行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的20名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随机选取我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进行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后的20名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6例,女14例;年龄22~44岁,平均(32.11±3.18)岁;工作年限1~20年,平均(8.14±1.21)年。观察组患者中,男7例,女13例;年龄23~45岁,平均(33.15±2.12)岁;工作年限1~22年,平均(8.75±1.3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工作年限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质量控制方法
1.2.1 加强人员培训管理
对护理人员实施相关知识教育,加强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及院内感染预防意识,并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参与感与责任感。
1.2.2 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完整精细的规章制度,按照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调整,明确每名护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从而合理安排员工。
1.2.3 完善消毒隔离制度
对回收、分类、消毒等步骤的操作规范严格要求,仔细检查医疗器械回收时是否有缺损现象,是否存在血迹、锈斑等,将数量登记保存;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需认真仔细清洗,确保上面不再残留污迹;根据性能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包装。相关人员对器械数量及破损度核对后按照灭菌流程进行灭菌,完毕后核对干燥性、完整性及闭合性等是否符合要求,分析不合格灭菌包的原因,记录并改进;护理人员对包装上日期及标签完整性进行检查记录,按照灭菌先后对其规格及数量进行清点。
1.3 观察指标
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前后分别随机抽取1000批次进行检查,记录对比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器械回收及洗涤合格率,检验标准:检查血迹、锈斑缺损情况及灭菌标签粘贴情况,均无问题则为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的处理由软件SPSS 20.0执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n(%)]
2.2 质量控制前后工作合格率比较
质量控制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合格率明显高于控制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质量控制前后工作合格率比较[n(%)]
3 讨论
医疗器械在临床治疗中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于患者,因此其消毒及灭菌方面工作需做到严谨细致。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护理质量与院内感染有直接关系,因此,消毒供应中心应严格规范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3-4]。医院应当以消毒供应中心的验收作为标准,投入适当的各方面资源,以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科学的改造,保证设施的及时更新,且护理部应定期对其工作质量进行检查,感染监控科多对院内感染进行检测[5]。通过实施护理质量控制,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度及工作中的精细度,由此降低工作出差错的概率[6]。与此同时,应注意整个护理质量控制流程中,物品的存放应进行区域划分,且护理人员需要经过3个缓冲间更衣后才能进入工作区域,防止交叉感染[7]。除此之外,还应鼓励护理人员自主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并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提高整个护理团队的质量[8]。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管理不仅需要护理人员的共同参与,还需要医院各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工作,以达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质量控制后观察组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器械回收及洗涤合格率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质量控制,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对预防感染有重要意义,还能提高医疗器械检验各方面合格率,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