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方式配合干预措施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研究
2021-10-25刘慧娟
刘慧娟
(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700)
0 引言
对处于延长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其疾病的主要方式,且此种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肾病所发挥的疗效是否显著[1]。但是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需对其进行穿刺操作,并且维持性血液透析者在长时间的多次反复穿刺下,极易诱发各种并发症,普遍以动静脉内瘘为主[2]。此种并发症出现时不但会导致患者感染,而且还可以加重其疾病程度,对其临床疗效产生不利影响[3]。当前临床护理对此种并发症的重视度不强,认为其相对较为普遍,为此对其缺少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从而使护理水平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呈下降趋势。为此,在临床上应该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此来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共有40例,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3:7,年龄28~72岁,平均(45.15±1.37)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2:8,年龄27~64岁,平均(47.31±2.01)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护理干预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穿刺方式结合护理干预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1.2.1 护理干预措施
(1)在对患者新型护理干预早期,护理人员应该提高患者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疾病的有关知识的把握度与了解度,并对其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教育,如何防治并发症发生,并解释引发原因以及防治方法。其次,护理人员还应该把进行血管扩张训练方式教授于患者及其亲属,并告诉训练方法的关键性。此外,还应该运用健康知识教育宣传册,对患者进行普及相关理论知识,并及时解答其所产生的疑惑。
(2)为了规避患者术后出血以及有效防治动脉瘤的同时还使患者出现感染症状的发生率下降,护理人员应该尽量减少对患者血液穿刺次数,保障一次性便可以成功,减轻对患者血管壁的损伤程度。在其结束透析后,对其进行面前压迫血管穿刺方式,保障其完全止血,并密切注意其是否存在渗血现象。其次,防止血栓,把握患者动静脉内瘘运用最优时间,护理人员应该定时对患者的血细胞比容进行检测,并及时展开抗凝工作,此外还应该把握患者血压变化情况与患者脱水情况,并对其开展血常规检测,以保证其血液相关指标处于正常。
(3)在患者动静脉内瘘产生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在进入治疗室前,应该使用清水清洗无菌纱布擦拭干净,做好治疗时所需要应用到的无菌物品的准备工作,在术前应该使用肥皂水对双肘进行清洗工作,提前预备好皮肤,并剪短其指甲,在术后对患者的创伤口使用无菌纱布进行覆盖,并进行加压包扎处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高造瘘侧并超越心脏部位,帮助动静脉回流作用,此外还应该保障患者侧肢体处于干燥状态,对患者每3天更换1次药物,如果其渗血量过多对其应该及时更换药物,并止血。
(4)预防出血,在运用内瘘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做到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壁造成的损伤。患者透析结束后顺沿着其血管延伸方向对其进行时长为5~10 min的压迫性止血工作,并对其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处理。在患者进行透析时,不能穿着过紧的衣物,规避出现用力过度情况。但对于小动脉瘤的患者对其使用弹性绷带进行保护,在对患者进行预防感染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进行无菌操作,并进行消毒工作,消毒范围直径高于10 cm的患者对其进行2次消毒工作,在患者发生感染情况时应该及时对其运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5)预防血流量,在患者内瘘成熟后,为保障其使用有规范性、计划性,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避免反复穿刺,从而减少血肿发生率,在情况必要时可以实施手术扩张进行治疗。其次,护理人员应该叮嘱并指导其尽量减少对患侧的压力,及时更换其创口处药物,规避其伤口发生渗血。
1.2.2 穿刺方式
本次研究选择扣眼穿刺方式,穿刺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护理实施。每次进针都在同一穿刺点、角度与深度均一致。在对患者进行穿刺1~2个月后便会搭建一个皮下隧道。在扣眼形成时运用16 g的钝针,其针面向上、静脉段向心处、动脉段离心处从扣眼位置动作轻缓将其推入皮下隧道中进入患者血管内部,针尖与患者皮肤夹角保持在20°~25°进针。
1.3 检验标准
(1)对比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运用情况;(2)对比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对其进行检验,以(%)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对其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运用情况对比
观察组在内瘘使用时长以及使用一年后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运用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运用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内瘘使用时长(月)使用一年后动静脉内瘘血流量(mL/min)观察组20 47.96±3.72 263.47±37.02对照组20 33.72±2.79 216.27±26.49 t 19.562 7.010 P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之比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可知,观察组总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总发生率为50.00%,前者低于后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之比[n(%)]
3 讨论
不论是何种肾病均会出现不可逆转的肾脏功能衰退情况[4]。血液透析是一种对血液进行净化的技术,经过扩散对身体中过量电解质与有害代谢物通过游离将其排除,从而实现净化其血液的作用,以便保持酸碱度与改善水电解质的治疗效果,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为此保护动静脉内瘘可以适度帮助患者减少疼痛感。
动静脉内瘘其具有穿刺位较多、距离动静脉较近等优势,且有利于内瘘的重新搭建[5]。良好的血管道路是保障血液透析临床疗效的根本保证[6]。动静脉内瘘是时常使用的一种永久性血管通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方式。但是使用其需对其进行反复穿刺,会增加其并发症发生率。为此良好的穿刺方法是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之处。当前临床常用的穿刺发有区域、绳梯以及扣眼等穿刺方法。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扣眼穿刺法对患者每次穿刺均为同一部位、同一角度以及深度实施穿刺,明显减少了穿刺次数,减轻对患者血管壁的损伤程度,从而进一步有效减轻有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在内瘘使用时长以及使用一年后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可知,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可以证明穿刺方式配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抑制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以此加快了其恢复速度以及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此外,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应该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以及其经济条件等为其制定个性化针对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通过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来增加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
总而言之,使用穿刺方式配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且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