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1-10-25王世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7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针灸

王世崴

(白山市中心医院,吉林 白山 134300)

0 引言

偏瘫在生活中又被称为半身不遂,主要表现为患者一侧上下肢、舌肌下部、面肌的运动障碍,通常是发生于脑卒中之后,症状较轻者往往表现为患者进行上肢屈曲、走一步划半圈、下肢伸直等活动的时候存在障碍,症状较重的患者则会丧失生活能力、卧床不起,由于偏瘫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脑部及相关部位神经损伤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临床上常通过康复训练进行纠正[1-2]。本旨在分析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特选取了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的108例偏瘫早期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的108例偏瘫早期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80岁,平 均(65.84±10.95)岁,病 程 最 短5 d,最 长18 d,平 均(11.84±1.28)d,对照组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最小49岁,最大81岁,平均(66.95±10.91)岁,病程最短4 d,最长17 d,平均(11.42±1.31)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措施干预联合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营养神经、抗血小板凝聚、活血化瘀等,康复训练措施为:下肢被动训练体位取健侧卧位,训练过程中保持动作轻柔,由远至近,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内旋、屈伸、外展等,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步提升下肢活动幅度,协助病人开展合适的翻身锻炼、上下楼梯运动锻炼、扶床站立锻炼、平衡性锻炼等,叮嘱患者逐步自主进行如厕、穿衣、洗漱等生活行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及针灸干预,康复训练方法与对照组一致,针灸治疗措施为:应用1.5寸针对头部穴位百会、水沟、风池等进行针灸,进针深度为0.8~1.0寸,常规消毒后开始进针,并在完成进针后快速撵转,得气后留针20 min,每日1次,另选合谷、极泉、尺泽、内关作为上肢穴位,选2寸针作为本次灸针,下肢针灸位置选择合谷、足三里、梁丘、极泉、阳陵泉、尺泽、环跳、内关等穴位,进进针深度为0.8~1.0寸,常规消毒后开始进针,并在完成进针后快速撵转,得气后留针20 min,每日1次,持续治疗15 d为1个疗程,患者均治疗2~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偏瘫恢复评分、综合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3]。偏瘫恢复评分采用Brunnstrom偏瘫恢复分期法[4]进行,综合功能评分采取FCA综合功能评定法[5]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采用FMA积分法[6]进行,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偏瘫恢复、综合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越良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7]进行,分值越低表示生活活动能力越强。显效:患者的偏瘫显著恢复、能够自理生活;有效:患者的偏瘫得到明显改善、勉强能够自理生活;无效:无以上改善者。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整体效果对比

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整体效果对比(n,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偏瘫恢复评分、综合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偏瘫恢复评分、综合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偏瘫恢复评分、综合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偏瘫恢复评分、综合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偏瘫恢复评分、综合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s, 分)

偏瘫恢复评分 综合功能评分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4 2.44±0.47 4.35±0.97 11.52±1.27 26.85±2.24 3.17±0.45 9.95±0.95 20.74±2.15 2.78±0.34对照组 54 2.41±0.51 3.24±0.68 11.59±1.31 18.63±2.01 3.22±0.49 6.74±0.72 20.83±2.22 5.62±0.52 t 0.318 0.886 0.282 20.071 0.552 19.789 0.214 33.591 P 0.751 0.000 0.779 0.000 0.582 0.000 0.831 0.000组别 例数

3 讨论与体会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继发症,患者的症状主要为上下肢、舌肌下部、面肌的运动障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偏瘫的治疗,康复训练是常用的方式,临床表明,对于偏瘫早期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够促进相关神经元的发芽,从而形成新的突触,最终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组,达到治疗的目的。中医治疗偏瘫历时悠久,而在所有的中医疗法中,针灸在偏瘫的治疗上优势独特,临床表明,针灸治疗能够产生良好的调和阴阳、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祛邪扶正作用,以实现双向性调节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针灸的刺激作用可以改善周围循环状态,促进损伤部位的血液流量得到加强,进一步缓解组织缺血与脑血流障碍的状态,最终改善颅内血液循环,除此之外,针灸产生的刺激作用还能够改善大脑皮层的活动,促使患者的痉挛症状得以缓解,最终减少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因素。著名医学研究者吴涛等[8]表明,对偏瘫患者应用针灸治疗效果显著,针灸能够通过对相关穴位产生刺激作用,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改善,最终使其机体的新陈代谢得以提高,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针灸治疗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偏瘫恢复评分、综合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以上结论相符,由此表明,康复训练及针灸能有效改善偏瘫早期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针灸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