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1-10-25宋景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7期
关键词:鞘内结核性脑膜炎

宋景福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 介入科,吉林 长春 130500)

0 引言

结核性脑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蛛网膜下腔,致使脑血管、蛛网膜、软脑膜等发生非脓性炎症。结核性脑膜炎属于一种肺外结核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结核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结核性脑膜炎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造成较大的家庭负担[1]。因此本研究以我院在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通过分组后,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25~69岁,平均(45.73±5.65)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26~70岁,平均(46.22±4.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较小,可进行对比分析(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且同意,该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方案为: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用药剂量按照患者的实际体质量来给药。异烟肼用药最大剂量控制在10~20 mg/kg;给予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地塞米松,最大剂量为10~20 mg/d,连续服用6~8周;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甘露醇、呋塞米等药物,促进患者颅内压降低。

观察组患者另外予以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进行治疗。治疗方案为:首先为患者进行腰椎穿刺,穿刺完成后为患者检测脑脊液压力,再释放脑脊液,每次释放量为5 mL,然后使用同等量5 mL生理盐水进行脑脊液置换操作,一次置换完成后间隔10 min,再继续重复操作4次。之后使用异烟肼、地塞米松,剂量分别为100 mg、5 mg,将其均匀混合稀释为溶液,保证与脑脊液体积一致,进行鞘内缓慢注射,每周进行2次,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方案。

1.3 疗效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基本恢复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经检测脑脊液白细胞、脑脊液蛋白结果显示得到较大改善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且有所加重,脑脊液白细胞、脑脊液蛋白增多为无效;(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白细胞数量;(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包括发热消失时间、脑脊液压力恢复时间、脑脊液细胞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的处理由软件SPSS 20.0执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显著(P<0.05),见下表1。

表1 64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白细胞数量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表2 64例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白细胞数量(±s, ×106/L)

表2 64例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白细胞数量(±s, ×106/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2 317±11 87±6对照组 32 316±12 105±9 t 0.348 9.414 P 0.729 0.000

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

观察组患者发热消失时间、脑脊液压力恢复时间、脑脊液细胞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3。

表3 64例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比较(±s, d)

表3 64例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比较(±s, d)

住院时间观察组 32 12.34±2.28 21.18±3.42 25.36±3.57 35.27±3.54对照组 32 17.65±2.44 26.25±3.63 30.51±4.18 42.63±4.08 t 8.995 5.751 5.300 7.708 P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发热消失时间脑脊液压力恢复时间脑脊液细胞恢复时间

3 讨论

一直以来,结核病就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是社会上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肺外结核病中,多数患者会累及到神经系统。结核性脑膜炎即属于结核杆菌的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2]。在临床上,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核病有三种类型,主要包括结核性脑膜炎、颅内结核瘤以及椎管内结核性蛛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病情发展较缓慢,多数起病较为隐匿,也可能急性发病。患者会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表现[3]。由于脑膜、脉络从以及室管膜的炎性反应,导致患者脑脊液增多,蛛网膜颗粒吸收下降,患者脑积水增多,颅内压也明显升高。结核性脑膜炎还会引起脑实质损害和脑神经损害等后果[4]。

临床上针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主要是抗结核治疗、抗感染治疗等,这种常规的治疗方法虽然能够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为血脑屏障的影响,使得药物成分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对病灶的改善存在局限性,使得整体治疗效果下降。随着医疗技术的改进,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法越来越丰富,脑脊液置换以及鞘内注射等方法被临床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加了疗效,改善预后[5]。脑脊液置换可以使脑脊液释放后得到稀释,达到降低颅内压、减少炎性反应的目的[6]。通过鞘内注射异烟肼,可以维持药物成分的浓度,达到更佳杀菌效果,同时相比于全身用药,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有助于降低毛细血管以及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炎性反应降低,改善颅内压增高状态和脑水肿情况[7-8]。

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数量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消失时间、脑脊液压力恢复时间、脑脊液细胞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积极应用抗结核药物,并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使脑脊液恢复正常,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积极应用。

猜你喜欢

鞘内结核性脑膜炎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抗生素鞘内给药治疗颅内感染的研究进展
Vaccination
鞘内氢吗啡酮联合用药自控镇痛治疗难治性癌痛价值分析
鞘内注射罗哌卡因用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日间手术的最佳剂量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