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研究
2021-10-25刘希陈光
刘 希 陈 光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吉林长春130000)
0 引言
教育部直属高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总结了直属高校“十三五”的工作业绩,实施布署并推进直属高校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直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国家队,充分发挥示范带头引领作用,带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能力和办学水平的整体稳步提升。我国高校教学发展水平已进入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处在教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过程,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专业学生人才的培养实施体系已成为我国教学迈向多元化发展新的趋向。
1 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建设
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科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有所差异,要考虑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特点与优势并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应包括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人才社会需求量等方面的不同点,并结合艺术设计类学生自身的发展特色和优势。创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才能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使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与前瞻性。
应用型高校转型及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是高校改革的重点。形成合理壮大的师资队伍是提升教育事业的关键,直接体现了教育教学的意义与目标,推动教育教学向高质量发展。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极大调动教师教学的热情,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水平,对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2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现存的问题
2.1 “重艺轻德”教育评价体系已脱离艺术类高校发展的进程
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评价体系应紧紧围绕着学生学习状况而设置,包括学生成绩的评定、课程学习过程中平时的出勤与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的设计能力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全面综合的评价结果,不但要考虑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应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的建设、美育审美修养等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定期开展相关的评价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应创建对学生道德、美育及综合设计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
2.2 打破“就学而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全面综合评价体系
现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还沿用“就学而学”的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只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和情况分析,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美育审美等多方面的塑造和提升,只片面地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设计能力,只认为行为规范了就是好学生。就考试类型而言,考试采用闭卷的形式虽然有其一定的可行性,但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教育创新改革势在必行,还应顺应日新月异的人才储备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需求。
2.3 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单一,缺乏科学性
高校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又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学科的知识、对社会认知等方面。应用型高校艺术类以高素质、综合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为目的,可在实际教学实施中只注重学生课程的学习成绩,而轻视创新创意的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单一的方式不利于对学生的成才和发展。
2.3.1 成绩评判流于旧框架,创新不够明晰
在基础知识和专业课学习的成果中,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考查学生学习效果不应依据学生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因为学生的分数差异来评价学生的智商、情商和学习能力的强弱。
2.3.2 考试内容限于教材,不利于开拓学生视野
考试范围仅局限在教材,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拓展,学生应多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和校内外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尤其重要。
3 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改良的具体解决方式
3.1 改进单一评价为主体模式,以学生诉求为主体
改变由专业任课教师为主的单向成绩评判模式,将校内外成果评价转化和专业实习单位等机构和一些行业团体的评价指标结合起来,还可以让学生多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平台比赛、“互联网+”等校内实践实践比赛的参与。关注应用型高校艺术类学生的知识获得平台、增加教学互动和学生的德育美育成长,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衡量指标。改变传统评价体系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单项互动关系,关注被评价者的主体成长需求和发展方向,把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起来,有利于被评价者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3.2 树立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观
3.2.1 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人才培养评价观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加强转化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理念,以学生为驱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自律自主学习优化自身的各类综合能力。实现关注学习过程和人才培养结果的评价观。通过激励和奖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提升。使评价成为师生、管理者、用人机构及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性活动。评价体系的设置也不再围绕学生态度,还包括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得、创新思维的培养、综合设计能力等方面。教师应塑造具有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思想,注重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思想政治、健全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3.2.2 建立学生多元发展的评价观
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分类、学科层次和师资类型的多样性方面,需要打破旧的传统范式以学术主导的评价目标,融合学生评价与学生培养特点,设置考评标准要具有灵活性,要实施分类、分层次评价。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目标体系、评价主体一体化。使评价体系更加丰富科学规范,注重评价过程而不是评价的结果性数据,这样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以学生为主的多元发展的评价体系,找到更适合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评价形式。
3.3 完善构建学生成果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整体评价,提升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教学评价重构机制要包括评价展开、传输结果、评价反应机制、改进评价等内容。对学生评价要根据结果进行相关内容的修改与完善,修正学生的不足之处,通过评价机制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获得发展与成长,使教育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注意评价的反馈信息,总结反馈意见做到及时修改与完善,并及时修正实施计划进行检查,逐步完善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4 结语
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是促进艺术类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具。高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就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校自身发展优势与方向的定位的需求,以学生学习培养诉求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及了解研究其他高校院校教学理念和培养思路,才能建立起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