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有效教学研究
2021-10-25王媛
王 媛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平凉744000)
1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专业英语课教学现状和问题
1.1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生源较差,学习能力不强。他们在中专或者高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课前、课后不能积极主动的预习复习,进而造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进入高职院校后,大部门学生受选择职业院校是没有前途的差生才选择的偏见的思想影响,思想上较为偏激,并没有改变以前的不良学习习惯,遇到复杂的专业课程不能积极钻研,反而知难而退,虽然学院提供了很多信息化智能教学设备,学生依然不能很好地进行利用,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1.2 高职院校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学习兴趣不足
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在高中或者中专阶段并没有打好英语学习基础,词汇储备远远不够、阅读量很少,语法掌握情况差,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较差,导致进入高职阶段英语学习吃力。特别是遇到专业英语课程,比如计算机英语、电子电气英语、旅游英语,这些较公共英语课程难度更大,学生面对大量的生僻专业术语、复杂的句型结构,会丧失学习专业英语课程的兴趣,加之本身英语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降低,如果教师再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育,将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1.3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不高
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单一,沿用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后练习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占据主导位置,只是将课本内容原原本本的进行讲解或者搬上多媒体平台,没有和学生实现互动、引起学生的共鸣,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课程特点、教学目标以及未来的职场应用改进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及“互联网+”背景下提倡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的要求。
2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课两翼教学模式设计
传统高职课堂将教师作为主体,课堂以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授课为主,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加之专业英语课程难度较高,专业词汇、复杂句式随处可见,学生在英语基础太差、听不懂的情况下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甚微。“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英语课两翼教学模式除了教师课堂的讲授外,强调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线上教学,并在线下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有效的英语教学。
2.1 “互联网+”背景下两翼教学环境构建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两翼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需要学院构建校园网络教学环境,保障全院的无线网络覆盖;除此之外,教师需积极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例如,智能课堂、微信、钉钉教学平台等。
2.2 “互联网+”背景下两翼教学资源建设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两翼教学模式除了需要搭建完善的网络教学环境外,教师应当创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互联网+”为教学提供了海量的教学资源,教师可基于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培养目标,从网上搜寻有效的教学资源,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确定哪些资源是对学生有益的、契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并且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感兴趣的,对搜寻到的教学资源,包括图片、音频、视频、微课,进行甄别、筛选后加以有效利用。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自己开发制作教学资源,将教学重点、难点以学生容易掌握的讲解形式制作成深入浅出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资源制作完成后,教师可在课前将教学资源上传到教学网络平台,并通过大数据跟踪了解学生对教学资源的下载浏览情况,把握学生感兴趣、易于掌握的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资源的构建。实际上,以数据为支持的教学跟踪将进一步提高教师对于学生以及自身教学活动的判断准确性,从而根据实际教学效果与高职学生的教学特点来设计更贴切的教学活动[1]。”
2.3 “互联网+”背景下两翼教学过程设计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有效教学模式应牢牢把握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将“互联网+”两翼教学充分应用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3.1 课前“互联网+”学习
课前“互联网+”学习主要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和任务,推送到智能教学平台或者微信,然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回答问题、完成任务,从而达到预习、提升学习兴趣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教授同一专业或使用同一课本的教师共同筛选、制作课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理念、教学资源以及备课思路的共享,提高备课效率、减少备课时间。为了将专业英语教学和学生未来职业紧密结合在一起,英语教师需加强和专业教师的合作,多向专业课教师请教,加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将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和所储备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
学生在完成课前任务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完成教师在教学平台上发布的启发式与教学内容和专业紧密相关的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遇到的难点,加强听说训练和对重难点知识讨论,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在课堂上由教师详细讲解。学生可以通过课前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2.3.2 课中“互联网+”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课前预习以及任务完成的情况,并通过课堂的学习将知识进行内化和深化。“课堂中,教师和同学互动讨论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强化训练,实现知识内化。教师是互动学习场景的构建者、学生协作学习的组织者[2]”。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上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困惑和难点,及时调整授课计划,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对教学内容的预习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课堂学习都能掌握所教授的内容、积极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当中。对于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可让学生先分小组讨论,然后教师指定每组的某位学生代表陈述小组的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结合网络教学资源和课件详细讲解重难点,并为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给出评价。
2.3.3 课后“互联网+”协作
学生可以通过课后完成教师上传到网上教学平台的作业,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对于作业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学生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一起探讨或者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在线查询相关知识资料,最终形成最完善的结果。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在作业评价方面可先鼓励小组内互相修改打分,对于有争议的地方小组内可共同探讨,然后由各小组间互相修改评价,帮助学习较差的同学或者小组讲解错误的地方、完善提高作业的质量。再将两次修改评价后的作业提交给教师,由教师在线上及时反馈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
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专业英语课两翼教学模式实践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专业英语两翼教学模式实践中,可将每班的学生分成5人一组,共10组。这样分组是因为如果每组成员太多,有些基础较差或者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容易滥竽充数,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如果每组的组员太少,不能保证其顺利地开展各项学习任务。每组选定一位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分配任务、查看监督任务完成情况并将作业上传到教学平台,除此之外,组长还负责与其他小组间在教学平台上分享作业、互相修改评价以及与教师的沟通。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选取与每个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或者解析,或在必要的时候向专业课教师请教,制作相关专业知识讲解课件,课前分享到教学平台上,为学生提供充分预习新课、提升学习兴趣的学习资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和使用同一教材的教师共同探讨,制定每个单元的重难点讲解方式并分享相关在线教学资源。
3.1 听说课的两翼教学模式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英语教学模式强调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和未来职场工作情景相结合。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的便利条件,为学生创建听说练习的平台。教师可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BBC、VOA慢速英语新闻,在课前分享到教学平台上,让各小组内预习发布的新闻,查询生单词,了解新闻的大意,在多次精听后,模仿跟读,并将跟读的录音上传至教学平台,各小组间可以互相听对方上传的录音,互相评价并打分,然后由教师评选出发音最标准的录音,给予加分,并记录在平时成绩当中。此外,教师还可在每节课前增加新闻分享环节,鼓励学生自己寻找感兴趣的中英文双语新闻,比如学生可以登录“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客户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学习熟读后在课堂上和教师同学们分享,英语基础好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尽可能达到脱稿的水平。教师在学生分享完新闻之后,可以将新闻中的重点、热点词汇提取出来,详细讲解。
3.2 阅读课的两翼教学模式实践
在以往的阅读课教学中,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科普类文章的阅读教学,教师侧重“满堂灌”的讲解方法,一堂课从头至尾都是讲解重难点、翻译句子。由于学生本身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阅读缺乏兴趣,特别是专业词汇频频出现的科普类文章。此外,学生基本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对文章的大意内容一无所知。这就导致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认真的翻译讲解难度较高的专业英语课阅读,比如“计算机英语”“电子信息专业英语”,但学生依然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提不起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解决专业英语学习中的障碍、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和平台,在课前将重难点词汇的发音音频和意思分享到网上教学平台,学生可提前预习课文中的词汇,在课堂学习中不至于因为生单词太多而无法阅读课文。此外,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一些热身问题以启发学生对课文的思考,让各小组课前在教学平台上探讨发布的问题,对于较难的问题,学生可上网查询相关资料或者提前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对于专业英语课文中出现的专业术语或者概念,教师可搜索对应的讲解微课视频或解析课前上传至教学平台,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和已掌握的专业知识产生共鸣,提高学习兴趣。在做好课前铺垫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阅读课的讲授过程中,可鼓励学生按小组积极参与到各教学环节当中,包括热身问题的回答、重难点的解析、专业术语的意义,教师根据各小组回答的问题情况给出评价。在小组成员思考发言之后,教师再对重难点进行解析,以便学生更有效的掌握知识点。对于课堂上没有讲解清楚的问题或者学生的疑问,学生可在课后将问题上传至教学平台,由教师及时给予解析。
3.3 课后练习的两翼教学模式实践
专业英语课的课后练习大致包括单项选择、英汉互译、连线题、短文阅读和写作,且题目的专业性很强、难度较大,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无法独立完成作业。鉴于此,各小组间可课后在教学平台上探讨作业当中的难点,共同利用“互联网+”资源查阅相关知识,在线上分享对疑难点的思考和认识。各小组完成作业后将答案提交到教学平台,由教师及时评价给出分数,并对错误之处和学生难点在线予以解析。通过这样的形式,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后练习的作业中,对当天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在线得到帮助,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主动查询相关知识,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教师及时在线讲解难点后,将知识充分内化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