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细分领域的深耕者 让初创企业加速成长

2021-10-25王群

国际人才交流 2021年9期
关键词:外延初创企业

文/王群

近两年,国内初创企业呈井喷式增长态势,一些年轻化企业虽然刚刚起步,却表现出势如破竹的上升势头,它们以市场为导向,在其深耕的垂直细分领域做到了不亚于巨头企业的“高精尖”。

在参加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和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共同主办的“走进魅力城市”采访调研活动中,采访团走访了多家位于古都西安的初创企业,充分挖掘这些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改革的故事和经验,感受当地经济发展的勃勃生机。

一滴水里观沧海。毫无疑问,感受企业一线的发展脉搏,洞悉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能帮助我们对整个经济的真实温度作出更客观的判断。

在西安中科茵康莱医学检验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在忙碌

“把蛋糕做大后去切自己的蛋糕”

成立于2017年12月的奥卡云是一家专注于企业级存储、数据平台和智慧物联网的专业数据服务企业,致力于为行业用户打造融合、智能、高效、可靠、完全自主可控的企业级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

“以点带面,做细分领域的深耕者,把蛋糕做大后去切自己的蛋糕。”奥卡云公司董事长孔祥永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信心满满。

据介绍,奥卡云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也在全面布局国产自主可控技术领域,公司目前已经申请59项软件发明专利、26件软件著作权、外观发明10件,取得商标注册8件。同时,奥卡云本着产品和技术开放、融合的理念,汇集了来自国内外的多位行业顶尖人才。

与奥卡云诞生时间相差仅一个月的西安唐晶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致力于开展以砷化镓基(GaAs)及磷化铟基(InP)为衬底的III-V族化合物芯片外延片研发,力求实现半导体激光器、光电探测器及HBT射频芯片外延片的国产化。

外延片是光芯片的上游产品,技术壁垒极高。光芯片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具有高技术壁垒和复杂的工艺流程,在光器件/光模块中成本占比较大,占据了产业链的价值制高点。半导体器件外延片主要是基于III-V族化合物生长制造而成,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和使用价值,可广泛用于光通信、激光雷达、3D传感、人脸识别、无人驾驶、工业精细加工、医疗器械等。

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外延片已成为我国整个光通信有源器件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其中以GaAs衬底850/940纳米 VCSEL外延片和HBT外延片、InP衬底的光通信激光器及探测器外延片只有英国IQE和中国台湾全新光电、联亚等少数企业可量产。

可喜的是,唐晶公司技术团队目前已解决了6英寸VCSEL外延片关键技术难题,PCE等参数基本已达英国IQE同类产品水平,公司已申请3项发明专利,将为华为和其他智能终端设备厂商提供自主可控的VCSEL及HBT外延片,力争在百亿元的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

中科茵康莱研发的独创平台技术f-N G S及其产品MicrobDxTM则实现了对病原微生物的全面、无偏倚、高灵敏度和准确性以及低成本的检测,将引领当前国际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变革,在全面提升病原微生物诊断能力的同时,有望成为可以在临床广泛普及应用的产品,带领病原微生物检验领域全面迈入“精准医疗”时代,使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采访中,多位企业管理者认为,初创高新科技企业的技术研发,应具备领先于其成熟产品的技术水平,保持雄厚的科技储备,并将不断追求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使命,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成长壮大,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硬科技”产业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作为经济体中最敏感的细胞,企业的发展、变化最能真切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脉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的同时,加大力度推动相关改革,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西安加大力气打造“硬科技之都”,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同时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加快补齐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开放经济等短板,城市竞争力不断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3月9日,科学技术部在其官网公开发布,支持西安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西安“硬科技”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步伐。

据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外国专家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志军介绍,2020年以来,全市加快推进城校企协同创新发展平台,促成303项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鼓励和支持规上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17%,居副省级城市第一。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00余家,同比增长40%以上,10家科技型企业成功上市或过会,创历史新高,在科学技术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进至副省级城市前六。

此外,为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使科技成为创新发展的强大支撑力,西安聚焦企业主体地位,持续在提升创新能力上下功夫。例如,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自主研发创新,落实好企业研发投入奖补、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1.5%以上,年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增速要达到7%以上。再如,加快申建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建设一批专业化双创载体和孵化器,全年市级以上众创载体达到290家,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街区试点。

一系列激励、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陆续出台。自2020年以来,西安先后印发《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丝路科创中心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支持政策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各区县、开发区也结合自身特点出台了相应的政策。

加快走向“精品制造”

事实上,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相关政策的有力引导和推动,更需要相关产业及企业具有足够的远见和定力,远离浮躁和急功近利,深耕研发创新,充分利用新技术革命成果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打牢我国工业发展的根基。

长时间以来,我国很多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本土品牌大多徘徊在利润空间狭小的中低端市场,一个由中国代工企业生产的芭比娃娃在销往全世界的过程中,售价为10美元,但中国代工企业从中获得的收入却不到1美元。这值得国内企业深刻反思和改进。

中国企业未来要打造以中国品牌为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体系,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需要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同时立足大众消费品生产推进“品质革命”,通过规模集聚引领实现集体突围,以示范效应和口碑营销让国产消费品成为国际市场中的抢手货。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这更需要沉下心来,苦练内功,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持续强化技术创新。这一过程无捷径可走,技术能力的提升和品质优势的铸造需要时间的沉淀,公众对国产品牌的认知也需重塑,但它是推动“中国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的必经之路。

任何时候,过硬的产品和服务都是企业赢得市场和用户的法宝,尤其是对于年轻的初创企业而言,只有不断完善商业模式,实实在在去关切和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不断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技术和产品,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外延初创企业
以《进步日报》看中央音乐学院初创历史原貌
“初创”杯喜剧大赛
2018上海企业100强
硅外延片过渡区控制研究
京沪初创企业领跑亚洲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入坑
关于国际法渊源内涵和外延的重新审视
入初创企业,随行业趋势
重视科学概念教学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