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2021-10-25何正孙新章姚娜

国际人才交流 2021年9期
关键词:议程示范区生态

文/何正 孙新章 姚娜

2015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主席在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时郑重承诺,中国将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己任,团结协作,推动全球发展事业不断向前。2016年9月,我国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就落实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创建10个左右示范区,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可持续发展示范样板。根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科学技术部会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要求,按照“创新理念、问题导向、多方参与、开放共享”的原则,扎实推进示范区的各项工作。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复太原、桂林、深圳和郴州、临沧、承德6个示范区。获批的示范区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建设主体作用,践行新发展理念,紧密围绕示范主题扎实推进各项创新行动和建设任务,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成效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太原: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

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太原市以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太原市针对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转型新动能,探索出了水资源综合治理、用能方式绿色改造等系统解决方案,形成了生态治理“西山模式”等典型经验,对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发挥了示范效应。

探索形成水生态系统整治模式,多措并举,实现水量、水质、水环境综合治理。太原实施调水、治水、改水、节水、保水“五策丰水”,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3R”原则,通过生态补水调度、中水回收利用、农业用水效率提升、生活节水、流域用水管控五大策略,循环利用水资源,统筹利用城市供热、自来水、再生水、排水管网等城市水网,科学输配地下水、地表水、再生水等多种水源,实现“水量丰起来”,再生水利用量20.42万吨/日,用水效率大幅提升。

以能源革命促转型发展,推动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太原以装备制造、材料加工与合成、信息技术三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技改引导资金和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的杠杆作用,推动太钢碳纤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建设,加快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实施单位GDP能源消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探索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机制,建设年综合能耗10万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从“傻大黑粗”到“清洁低碳”的转型。

在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方面,探索形成矿山生态修复“西山模式”。太原市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市场化、多元化参与方式,开展西山生态修复治理,出台了一系列西山生态治理政策,核心为“二八”政策模式,即企业完成可绿化面积80%的生态修复工程,政府出让不高于20%的面积用于项目建设和适度开发。目前已引入17家国有、民营企业对破坏较为严重,约140平方公里的西山区域开展生态修复治理,治理破坏面约6平方公里,造林绿化约54平方公里,西山由黑转绿,并成为市民休闲度假、体育健身、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桂林: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

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桂林市以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桂林集成应用生态治理、绿色生产、人口健康、文化保护以及节能与循环、信息与智能等技术,通过创新漓江流域保护机制,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开展生态旅游、文化康养、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等重大行动,积极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优势,形成了恭城“新三位一体”乡村发展模式、生态循环农业等可持续发展现实样板,为西部多民族、生态脆弱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和示范。

持续实施自然景观资源保育、生态旅游创新发展等重大行动,探索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样板和典型模式。聚焦“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这一瓶颈问题,桂林通过实施重点行动、工程与项目,形成点、线、面结合,部、区、市联动。重点针对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风景区)生态景观开展生态修复,曾经的采石场自然生态得到恢复,保护了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景观环境。通过实施一系列工程项目,植树造林1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1.62%。突出“绿色生态”“民族风情”等特色,整合桂北五县资源,策划推出12条桂林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打造8条大桂林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线路。阳朔成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遇龙河成为全区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桃花湾旅游度假区成为全区样板,灵川、恭城成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国家A级景区23家、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2家。

桂林漓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深圳: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深圳市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深圳针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治理支撑力相对不足等问题,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科技创新的新动能,在深圳市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治理、健康深圳建设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形成了罗湖医改、基层治理集团等一批成功经验,对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示范效应。

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海陆空三管齐下,破解深圳在快速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超大型城市的典型环境问题。在机制上,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率先推行生态环境报告条例、综合执法条例、排污许可管理办法等特区法规规章,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出台全国首个城市GEP核算技术规范,在全市推广城市GEP核算体系,深化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自然资产产权交易平台;以区域规划环评划定环境准入条件,率先建立以区域评估为核心的环评管理体系,实施区域环评并配套编制负面清单,推进排污许可与环评制度有机衔接,实现“一证式”管理。

智慧赋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显著提升城市安全和应急管理水平。将城市治理的根本立足点放在基层,建成1050个党群服务中心,形成市、区、社区“1+10+N”体系,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和服务、共建共治共享、股份公司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创新治理体制,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志愿者、义工、社会组织、企业等参与社会治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发挥科技优势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使98%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94%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跑动”,在智慧城市建设综合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一。

郴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

2019年5月国务院批复郴州市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郴州针对水资源利用效率低、重金属污染等问题,集成应用水污染源阻断、重金属污染修复与治理等技术,以打造“绿水青山样板区”“绿色转型示范区”“普惠发展先行区”为目标,大力实施创新示范项目,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重金属污染防治和源头治理取得积极成效,探索出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动能,示范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引领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探索“四水联动”建设模式,实施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和源头综合治理等行动,逐步形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系统解决方案。围绕建设主题探索“护水创品牌”“治水提生态”“用水求效益”“节水转观念”的“四水联动”建设模式,探索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动能和新业态。以东江湖保护为重点,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施水源涵养林项目,资兴市共完成人工造林211.48万余亩;在东江湖第一层山脊线内实施了景观绿化改造工程,完成造林2.73万余亩。东江湖水质稳定保持Ⅰ类,全市38个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达97.4%,6个“水十条”国控考核断面保持稳定达标。利用东江湖天然冷水资源建设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加快了华南绿色数据谷打造,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与常规相比,降低40%左右,成为全国最节能的数据中心之一。用“热水”发展温泉康养产业,用“净水”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用“绿水”发展食品医药产业、生态农业和文旅康养产业,涉水绿色产业发展迅速。

临沧: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

2019年5月国务院批复临沧市以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临沧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重点针对特色资源转化能力弱等瓶颈问题,统筹各类创新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适用技术路线和系统解决方案,不断深化并丰富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临沧实践”。

以本地特产的糖茶果蔬为重点,实施绿色产业推进行动,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链条。临沧市坚持“一县一业”,支持耿马县以“一根甘蔗吃干榨尽”为目标打造蔗糖全产业链条,在原料上,一方面加快推广本地甘蔗品种改良和种植方式优化,大力推广甘蔗新品种和全膜覆盖抗旱轻简栽培等新技术,亩产提高25%以上;另一方面在境外建设了23万亩甘蔗替代种植基地,通过对缅甸境内甘蔗替代种植的定向采购,既解决原料来源问题,又减轻边境毒品防控压力。产品方面,除糖业主产品外,积极开发出黄腐酸钾、可降解地膜、可降解餐饮具等新产品,初步形成“糖、酒、纸、饲、肥、药、化妆品”7大类34个产品的蔗糖循环经济产业链。

郴州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区采用冷水制冷

承德:城市群水源涵养功能区可持续发展

2019年5月国务院批复承德市以城市群水源涵养功能区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承德把创新示范区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实施水源涵养提升行动,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培育绿色产业,着力解决整体贫困问题,示范区建设已从开局起步转入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新阶段,对城市群生态功能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示范效应。

持续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完成退化草地治理768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73.6%以上;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95平方公里,治理河道总长294.5公里。

强力推进全水系治理。认真落实“水十条”,投入42.3亿元;实施“水污染防治三年百项重点工程”,完成城镇污水管网新改扩建300余公里,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深入落实河长责任制、河湖警长制等责任制度,全流域建设可视化监控体系,实现了全市1500条河流全覆盖,总长达1.28万公里;与北京市密云区、怀柔区签署潮河流域联防联建联治协议,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建立水环境协调机制。

全力推动“减煤、治企、抑尘、控车、增绿”。先后取缔“散乱污”企业454家;压减炼钢产能430万吨、炼铁产能186万吨、煤炭产能15万吨,推广供应洁净型煤79.7万户;创新实行全域204个监测点位“点位长”责任制,市区PM2.5平均浓度保持在30微克/立方米左右,空气质量保持京津冀领先。

下一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将继续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主线,以破解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逐步化解示范区社会治理能力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产业粗放与生态脆弱并存的矛盾、经济发展需求与服务效能不优的矛盾,打造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市场经济提质高效、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良好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形成一系列可以向全球推广复制的可持续发展经验,努力为我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议程示范区生态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阿塞拜疆向联合国提交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规划报告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