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2021-10-24高洁

高考·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主体性高中数学

高洁

摘 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取得理想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提升高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性,意味着教师需要还教于学生,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学习与探究,取得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积极参与,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主体性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以主人公的姿态进行数学知识学习,顺利达成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所谓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将高中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而教师退居客体地位,保证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知识学习,养成良好主动学习能力的教学组织模式。经过高中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学生不仅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还能够积极参与知识学习,投入教师设定的不同活动当中,顺利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可以通过预习活动的组织,学习实践的安排,探究问题的开展,知识应用的设置和总结回顾的实施邀请学生参与,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在课堂上结合不同教学环节积极参与、主动实践,顺利达成理想的学习成果。在教师的帮助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学生能完成数学知识理解,也将实现学科素养的逐步完善。

一、践行学生主体性的意义

想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需要对其实践意义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践行学生主体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则不需要教师引导和监督,就能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践行学生主体性。

其次,践行学生主体性,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自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时间,借此强化学生的学习参与,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和探究中建立知识学习自信。

再次,践行学生主体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得教师准确捕捉高中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这能够保证教师在后续的难点讲述和重点分析中更有针对性,帮助高中学生取得理想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最后,践行学生主体性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得学生逐步完善数学学科素养。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不只是知识的掌握,也包含品质的培养与能力的训练,因此教师通过践行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训练,促使学生逐步建立数学学科素养。

二、践行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以下,教师将结合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实践进行详细分析。

(一)预习中的主体性发挥

在数学知识预习中,教师要求学生在家庭中进行自主预习,将数学知识初步认知的主战场交给学生,希望学生能够不负所望,顺利完成数学知识的初步认知。当教师布置完预习任务之后,学生能够在家庭中进行自主预习,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课本的阅读,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例题的分析,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能够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做笔记。预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发挥不仅能够充分让学生建立课堂上的学习自信,还能使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做好准备。

例如:在学习“集合的概念”这部分知识之前,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学习主体性,教师请学生在前一天回家后进行知识的预习。经过第二天的课堂表现,教师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数学知识的预习,且学生能够针对集合的基本知识产生了解和认知、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使用自己的话表达出集合相关基本概念。同时,教师还发现班级中的部分学生自主上网查找了很多关于集合的相关知识,还有学生将一个维恩图的打印版带到了班级中,询问教师这个东西应该怎么使用?教师肯定了学生的预习成果,发现学生在预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能够主动完成课本相关知识的预习和阅读,且能够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思考。经过预习活动的安排,学生顺利完成了集合概念的了解,对于集合之间的关系也产生了探究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可见,只要教师愿意在预习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其中,不负所望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基础认知和了解。

(二)学习中的主体性体现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需要结合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进行自主研究和分析,还可以通过良好的知识理解能力,完成数学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接着学生需要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教师进行表达,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针对这些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在知识学习中顺利攻克难点,完成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使得学生更具针对性的完成知识学习。

例如:在学习“基本不等式”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翻转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教育引导,请学生在翻转课堂上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教师发现学生能够结合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进行研究,对于基本不等式的推导过程实现了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在课堂上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將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加以了解。在以学生为主导的翻转课堂上,学生能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主动参与到课本知识研究中。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点问题的时候,学生也能够积极思考,向其他学生求助,共同营造出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氛围,达成了数学知识基础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后来,教师结合教育观察发现了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针对性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点。数学课堂上的知识学习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三)探究中的主体性实践

教师可以设置数学问题,邀请学生发挥主动性。当教师展示出一个数学问题之后,教师邀请学生进行问题探究。一开始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问题突破,当学生发现自己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向其他学生进行求助,共同营造出良好的问题探究氛围。大家在集思广益互动合作中,针对数学问题进行详细探究,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出现多种问题解决策略。由此可见,探究过程中的主体性,实施能够强化学生的问题探究积极性,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最值和奇偶性”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出一个函数问题,请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教育观察,教师发现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参与到函数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还能够结合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行互动交流。有的学生能够使用“配方法”逐步完成函数值域的求解;有的学生能够使用常数分离的方法进行函数值域的计算;有的学生使用了逆向求解法求得了函数的值域;还有的学生则使用换元法进行函数值域的求解……学生能够在问题探究中自主研究,还能够将自己的探究成果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充分把控着数学课堂问题探究的“主场”。同时,这种良好的互动探究氛围还促使学生在完成一种求解方法之后尝试结合其他的方法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全面掌握函数值域的求解方法。最终,学生凭借问题探究中的主体性实践达成了知识掌握和问题探究能力强化。由此可见,想要提升学生问题探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展示请学生探究,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充分发挥主动性,达成问题的突破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四)应用中的主体性建设

当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了数学知识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应用活动,邀请学生应用知识。知识应用过程就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保证学生积极结合自己的知识学习成果,进行知识应用。教师需要肯定学生的知识应用成果,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应用问题加以纠正和改进,保证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知识学习掌握,促使学生实现数学学科素养的逐步健全。伴随着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

例如:在学习“平面向量的概念”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以物理科学中的力学研究为方向进行了多媒体资源展示,请学生结合多媒体图片中力的大小进行计算——这个知识应用活动需要使用到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教师将课堂的知识应用环节教给学生,且学生果然不负所望。一开始,学生能够主动分析物理应用问题,然后从中找出与平面向量相关的物理量。接着,学生会使用课堂上学习的平面向量加减计算知识进行知识应用,希望能够顺利在知识应用中求解出物理问题中力的大小。这种有趣的知识应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学科之间建立联系,也能够降低学生在数学知识应用中存在的畏难情绪。更为重要的是,凭借课堂上知识应用的主体性建设,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优秀”,认识到自己通过数学知识学习逐步建立起来的良好知识应用能力。最终,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的知识应用中建立其日益提升的知识应用能力。

(五)总结中的主体性完善

知识学完并不是结束,知识的总结和回顾,才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在知识总结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进行知识总结与回顾。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完成数学知识的查漏补缺,也将提升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总结中的主体性发挥能够培养学生知识总结的良好习惯,这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因此教师需要在知识总结的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与回顾。

例如:在学完“简单随机抽样”这部分知识之后,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请学生结合本部分知识的学习收获制作一个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中,不仅需要包含本部分基础知识,还需要包含学生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学生所认为的重难点知识。经过课后的总结实践,教师在第二天收上来了很多设计精巧的思维导图。每一位学生都充分發挥主体性,结合自己的喜好选取思维导图的形式,有的学生使用树状思维导图;有的学生使用了气泡思维导图……且学生能够结合本部分“总体”“样本”“简单随机抽样”“样本容量”等基础概念在思维导图上进行展示。同时,教师发现学生还能够结合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展示,以重点突出的形式表现出简单随机抽样中等可能性的特点。最终,学生在总结的主体性发挥中完成了知识总结,实现了知识全面掌握。

结束语

高中数学教师为了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需要改变传统讲授式课堂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参与主体性,使学生建立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数学知识学习。为了充分发挥高中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需要在知识预习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借此激发学生的主动预习积极性;教师需要在知识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主体性,促使学生自主完成数学基础知识的认知;教师需要在问题探究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结合数学问题进行自主研究;教师需要在知识应用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还需要在知识总结中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促使学生自己结合学习情况进行主动分析。经过高中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也能建立数学课堂参与的主动性,积极完成数学知识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增强教学效果,还能够切实完善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马龙华.新高考背景下的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4).

[2]刘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1(16).

猜你喜欢

主体性高中数学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