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史料教学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路径
2021-10-24王晓燕
王晓燕
摘 要:史料教学法虽然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不是最新颖的教学方法,却往往能够呈现出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可是就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实情况而言,该教学方法的应用上缺乏一套完整的路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很难得以体现。文章就在分析利用史料教学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基础上,从高效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以理想教学情境实现课堂导入高效性;师生共同开展史料分析活动,以师生互动与合作确保新课教学的高效性;落实师生双主体总结与评价,以及时的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三方面入手,将利用史料教学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路径加以系统论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法;高效课堂;构建路径
无庸置疑的是,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设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合的教学方法作为支撑,确保各个环节的“教”与“学”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史料教学法作为历史课堂独有的一种教学方法,恰恰能够帮助广大高中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达到这一最终目的。为此,文章就以此为课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通过真实的教学案例将研究观点加以论证,希望广大高中历史教师能够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一、史料教学法在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中的重要意义
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107年版)所提出的新要求来看,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无疑成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空间观念、史料证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也随之成为广大教师所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以往“收授式”教学过于强调学生知识点的强化,课堂教学以书本内容和教辅材料为主,因此导致学生课上所接触到的学习素材受到极大的局限,并且在学习活动的形式方面也较为单一和滞后,学生厌烦情绪也时常产生。这样的教学活动过程显然不利于学生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更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情感,必须彻底将其丢之弃之。而“史料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以历史资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去还原历史,让学生沉浸在虚拟的历史环境之下去感受历史的发展,最终能够体会到历史长河中国家所展现出的伟大,以及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坎坷。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爱上历史,更能真正地懂得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效果自然更加趋于理想化,课堂“教”与“学”的过程显然能够始终保持高效性。
二、利用史料教学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路径
(一)高效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以理想教学情境实现课堂导入高效性
从任何教学方法使用的最终目的来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是每一位教师最终的追求目标,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不例外。但真正达到这一目标却绝非易事,课堂准备工作和课堂導入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放在首要位置,其原因在于这两项工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渠道。在这里,笔者认为高效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导入最为关键,学生能够在学习情境的带动下高效率地做好向新课阶段过渡。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准备工作中,不仅通过“历史教学资源库”将适合本课教学活动的历史资料进行了全面筛选,另外还积极与市博物馆取得联系,最大限度上实现资源共享,其中包括了相关图片以及讲解视频,力求该教学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体现其价值。在进入课上教学阶段后,笔者首先结合已经搜集到的历史资料,向学生提出一个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力求学生的思绪能够快速集中起来,体会到此次学习活动与以往存在明显差异,即“同学们都知道秦王朝是我国首个大一统时代,很多影视作品都以此时代为背景讲述很多的历史故事,同学们从中能够感受到当时的朝廷是怎样的朝廷吗?”此后将相关的影视作品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出来,以供学生参考。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笔者随即让学生说出为什么会产生该想法,并且归纳和总结学生所提出的观点,最后再将所有的想法加以肯定,并向学生表明“秦朝之所以是我国古代非常伟大的王朝,就是因为在多个方面都开创了先河,为各个朝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央政治制度也不例外,之后的各个朝代的中央政治制度改革也都是以此为基础”。由此可见,这么伟大的朝代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本次课就通过中央政治制度来开启中国古代史的遨游。该教学环节显然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理想的问题情境和历史情境,学生课上学习兴趣也因课堂情境的创设被充分激发出来,课堂导入环节的高效性不言自明,新课部分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拥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师生共同开展史料分析活动,以师生互动与合作确保新课教学的高效性
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来看,“新课部分”通常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阶段,是学生获得新知识、培养和提升学习能力、了解并掌握学习方法的主要载体,因此广大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中,通常会将课堂的该阶段视为重中之重。笔者在总结成功经验过程中发现,利用史料教学法构建高中历史课堂的道路中,课堂教学的该阶段也要做到重点关注,通过开展师生共同开展史料分析活动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因为师生互动与合作为新课教学高效性提供有力的保证。以“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教学为例,在进入新课教学阶段后,笔者先是以一个互动话题为开端,带领学生进入新课学习活动之中,即“同学们知不知道‘南门立木’这一历史典故,该典故讲的是什么,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有着怎样的意义呢?”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笔者还将《芈月传》中的经典影视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供学生思考,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始终能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在学生经过思考并得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之后,笔者则是以总结和归纳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将自己的想法与学生共同分享,并且将珍贵的历史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出来,通过史料中的图片与文字去说明同学哪些观点是正确的,教师提出的观点根据又是什么,并且向学生表明我国有很多朝代都经历了变法和改革,接下来教师和大家就要共同去分析,总结出相关的规律,帮助学生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点更好地串联起来。随后,笔者则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史料,组织学生共同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学习项目为“结合史料信息中国历代重要变法改革的背景、基本内容、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其间,鼓励学生按照座位排列情况自行建立学习小组,自行分析史料、自行开展讨论,并自主进行观点的归纳与整理,最终总结出项目学习成果。另外,笔者则深入到每个项目学习小组之间,倾听学生史料分析和讨论过程中的视角和观点,及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启发。最后,则是为学生搭建一个项目学习成果展示与指导平台,在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鼓励其他学习小组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同时用真实的历史资料加以佐证,最终笔者再综合学生的观点进行全面的指导。这一过程显然让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得到了充分培养,新课学习的成果自是不言而喻,该阶段教学的高效性也得到了最为直接的体现。
(三)落实师生双主体总结与评价,以及时的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分析高中历史课堂的基本结构,可以看出“总结与评价”阶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够明确课上学习成果和学习状态,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间如何引导显然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在通过史料教学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开展师生双主体总结与评价不失为理想之选,因为师生之间及时的信息反馈必然会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活动进入“总结与评价”阶段后,笔者先是带领学生说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时期、唐朝时期、宋元至明清时期法律与教化的主张和特点,同时让学生能够说出用到了哪些历史资料,以及自己以怎样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最终再结合学生所说进行相关的补充,另外将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加以再一次强调,让学生不仅可以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更能让学生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后,笔者随即展开关于学生课堂学习成果与状态的点评工作,让学生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课上哪些史料得到了有效运用,哪些知识点已经得到了普遍性的掌握,这两方面还有哪些提升空间,课上学习过程中参与积极性較高的环节包括哪些,同时将课后巩固与复习最为理想的方法传递于学生之手。这一过程显然既让学生能够了解课上学会了什么,同时还意识到自己学习过程中哪些方面需要加以改进和怎样改进,为学生利用历史资料开展高效率的学习树立了自信,在无形中向学生渗透了高效率开展学习的方式与方法。最后,笔者则将最后剩余的课后时间再次归还到学生手中,带动学生根据课上学习的全过程说出自己内心的看法和调整措施,既可以包括历史资料的选择范围,又可以包括课堂学习的形式,这些显然都是让学生有效结合史料主动进行高质量学习的有利条件,将其作为今后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调整的重要出发点,久而久之势必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方面也会随之得到不断的提升。
结束语
结合本研究所论述的观点不难看出,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切实做到有效利用史料教学法构建高效课堂是一项伟大而又系统的工程。其伟大之处在于能够为学生真正学好历史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其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课堂各个教学阶段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素材的选择方面,必须做到高度合理,由此才能确保达到甚至远超教学预期。对此,在今后教学实践与科研行动中,不断深化以上论述观点就成为广大高中历史教师的新侧重点,进而为全面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强大的保障力。
参考文献
[1]于林林.史料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探讨[J].新丝路:上旬.2020(4).
[2]江波.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史料植入的方式探究[J].文理导航.2020(13).
[3]陈钢.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对策[J].神州(上旬刊).2020(13).
[4]王珍珍.浅谈如何从教学方式的改进中提高学习效率: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J].赤子.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