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绘本童书为什么受欢迎
2021-10-24余轶
余轶
近年来,随着我国引进绘本童书产品不断丰富,国内读者对法语绘本的了解程度和喜爱度都在不断上升,市场上涌现出畅销百万册以上的法语绘本童书。法语绘本童书走红市场的原因何在?笔者从事出版与翻译工作十余年,结合自身从业经验,对这个问题加以分析,以期为广大读者、中国儿童绘本创作者和编辑提供选择绘本或创作绘本的思路。
儿童视角
好的绘本童书,不只是家长喜欢,一定是孩子自己喜欢的。好的绘本创作,是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从儿童的视角去完成创作。其中包括:
包容孩子的行为。孩子是天生的冒险家,尤其是在幼龄时期,孩子受情绪脑的影响远远大于理智脑,每个孩子都有过或大或小的“出格”行为。如果绘本能理解孩子的动机、捕捉孩子的情绪、包容孩子的行为,把孩子自发的情绪与行为看作再正常不过的事,孩子就会觉得在绘本世界中被认可和接纳,从而得到极大的心理慰藉。如在绘本《爸爸的歌声》(本杰明·肖著,海豚出版社)中,熊宝宝为了追逐一只小蜜蜂而离家出走,害得熊爸爸苦苦寻觅,意外闯入剧院,被迫在众目睽睽之下的舞台中央献歌一曲。尴尬不已的熊爸爸当时心想:等找到那臭小子,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瞧瞧!但是,当他最终找到熊宝宝,继而来到熊宝宝寻着小蜜蜂而发现的剧院顶楼蜂巢边时,却给了孩子大大的赞赏。试想,孩子的“小顽皮”给爸爸制造了“大麻烦”,爸爸非但没有批评孩子的冒险行为,反而为孩子的意外发现而表扬他、感谢他,让孩子觉得自己给大人帮了一个大忙,有了“我很了不起”的感觉,哪个孩子不喜欢这样的情绪体验呢?
符合孩子的语言。低龄的孩子喜欢语言的重复,这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好玩的文字游戏,也是他们学习语言、积累词汇的有效方式。在“卡蜜儿”系列《我是一个粉刷匠》(雅克·杜昆尼著,江西美术出版社)一册中,作者就运用了重复的语言,整本书的大部分文字由“方位词+刷”组成(“里面刷、外面刷、前面刷、后面刷、上面刷、下面刷”……)。最后,卡蜜儿好不容易刷完房子去洗澡,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前洗洗、后洗洗、上洗洗、下洗洗……”。简洁的词汇,简单的变换,不断的重复,绘本文字就像一首朗朗上口的童谣,充满韵律,趣味盎然,孩子自然愿意反复阅读。
贴近孩子的生活。孩子并非缩小版的成人,他们的世界与成人世界大不相同。孩子的日常生活方式,理应得到尊重。这一点,在系列绘本《阿波林的小世界》(阿尔麦利·摩德利绘,狄迪尔·杜尔海森著,海燕出版社)中得到完美体现。阿波林是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喜欢两岁女孩普遍喜欢的游戏,比如过家家。她给自己的小玩偶穿衣、喂饭、换尿布,在小玩偶不听话时威严地责备它几句,又在小玩偶情绪低落时宽容地抱抱它,给它安慰,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绘本把孩子玩过家家时的心理和行为刻画得惟妙惟肖。这种过家家游戲,也许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熟稔于心。绘本越是贴近孩子生活,代入感就越强,让孩子们读来倍感亲切,仿佛自己就是书中的主角。
尊重孩子的特点。绘本有娱乐功能,也有教育功能。不少家长喜欢给孩子买学习型绘本,希望孩子通过阅读获得识字、认数、计算等技能。法国的学习型绘本非常注重结合孩子在当前阶段的学习特点,强调在玩中学,想方设法带动孩子参与体验,在实操过程中启发思维。以绘本《点点点》(埃尔维·杜莱著,海豚出版社)为例,该书通过巧妙的构思和页面设计,用文字提示孩子操作,用画面呈现操作结果,形成人与书的密切互动,一步步带领孩子去发现书中的小惊喜,将学习的主动权和趣味性交还给孩子。阅读绘本《点点点》,既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计算能力,又增添了游戏乐趣,吸引孩子一读再读。
一本孩子愿意反复读的绘本,就是好绘本。
大胆想象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而创造力恰恰是最高阶的学习能力,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催生和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意义。法国绘本尤其注重对孩子想象力的培养,绘本创作过程,也是创作者天马行空、发挥想象的过程。正如百万级畅销绘本“卡蜜儿”系列作者雅克·杜克诺在《写给中国小朋友》序言中所言:“每当我想写个故事的时候,总是卡蜜儿带领着我,按照她喜欢的方式去书写!”绘本创作者发挥想象力的常见手段有:
突破日常。在孩子们熟知的日常行为或现象上做延伸,突破固有限制。例如,在《卡蜜儿当老师》(雅克·杜昆尼著,湖南美术出版社)一册中,卡蜜儿带领孩子们画画——这是孩子们再熟悉不过的日常行为,画笔下的小人儿居然活了过来,纷纷跳下画纸,陪伴孩子们听故事、玩游戏、做运动、开音乐演奏会!能拥有自己亲手创作的玩伴,这种感觉可真好!孩子们放学后,这些小人儿又乖乖回到各自的画纸上,静静等待第二天的到来。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让普通校园变成了魔法世界,使孩子们对上学多了一份期待。
幽默反转。孩子们在阅读绘本时,会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逻辑推理,推测故事情节走向。但是,以提升孩子想象力为目的,作者会特意笔锋一转,在情节设置上出其不意,让孩子们在开怀大笑的同时,领悟反转带来的神奇效果。如在“卡蜜儿”系列《哎呀!大鱼咬钩了!》(雅克·杜昆尼著,江西美术出版社)一册中,卡蜜儿的三个小宝宝都钓到了鱼,只有卡蜜儿不但一无所获,还被一条大鱼拖下水,浑身透湿、狼狈不已。孩子们把各自钓到的鱼烤得香喷喷的,邀请卡蜜儿共享。卡蜜儿手执钓竿,摇头拒绝。小读者会以为卡蜜儿是因为不服气,还在执着地钓鱼。可画面一转,只见他的钓竿尽头挑着一只湿哒哒的鞋子,就在火堆上方。原来,卡蜜儿不是在钓鱼,而是在烤鞋子呢!读到这,小读者往往会捧腹大笑。幽默反转,也是想象力跳脱的表现手段。
巧妙组合。将孩子所熟知的、但不太可能在同一情境下出现的事物,巧妙组合于同一个绘本故事中,也是激发孩子想象力的好方法。例如,“卡蜜儿”系列《这就是喜马拉雅山》(雅克·杜昆尼著,江西美术出版社)一书中,卡蜜儿冒着生命危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登上喜马拉雅山。登顶后,她发誓再也不爬喜马拉雅山了——小命要紧!然而,在下山过程中,卡蜜儿意外体验到从高处快速滑落的刺激感,于是把先前的誓言抛到九霄云外,刚到山脚便兴冲冲的宣布“再爬一次”,顽童之态跃然纸上!“高山”和“滑梯”,都是孩子熟知的事物,但很少在同一情境下出现。绘本作者从“畅快感”上找到灵感,将“高山”与“滑梯”巧妙结合,既打开了故事局面,也打开了孩子的想象空间。
顺势而为。每个孩子心中都保有一份童真,对生命充满敬畏,对生活心怀善意。作者如果能在绘本创作中顺应这份童真,促成孩子的心愿,也能开创不一样的想象空间。在《卡蜜儿听鲸鱼唱歌》(雅克·杜昆尼著,湖南美术出版社)一书中,卡蜜儿划着小船来到大海上,想听鲸鱼唱歌,却意外发现鲸鱼的喷气孔被油污覆盖,无法呼吸,生命垂危!从孩子善良的本性出发,作者笔下的卡蜜儿立刻向鲸鱼施以援手!它用船桨和抹布做成“棉签”,清理鲸鱼的“鼻孔”,再为鲸鱼“刷牙”,继而进入鲸鱼体内,为它“打扫”肚子。等忙完这一切,卡蜜儿累得睡著了,鲸鱼便带着肚子里的卡蜜儿潜入深海,为它温柔浅唱。这种想象构思,是从孩子的善良心性出发,顺其自然,允许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绘本世界中发生。孩子们自然能从想象中获得满足,潜移默化地学会这种能让他们获得满足感的想象方式。
生活哲思
生活哲思不是成人的专利。一个小小的人儿,除了已经完整具备各类情绪体验,还会自发思考、探索人生,向成人提出许多充满哲学意味的“大问题”(很多成人都曾被孩子提出的“终极之问”难倒过)。法国绘本对“大问题”不回避,而是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启发他们的生活哲思,帮助他们理解诸如生死、战争、成长、爱等严肃命题。
谈论“战争”的绘本如《花园内外》(基娅拉·梅扎拉玛著,雷吉·勒容克绘,四川美术出版社),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随外交官父亲移居伊朗的故事。小女孩生活在外交官邸中,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花园,高高的围墙将她家与不远处的战火隔绝开来。有一天,她发现花园里来了一个翻墙而入的不速之客——一名普通的伊朗男孩。两个出身不同、语言不通的孩子成了好朋友,在动荡的岁月缔结了稳固的友谊。绘本的故事情节巧妙切换于花园“里”“外”之间,实际上就是切换于“和平”与“战争”之间,通过小女孩的亲身经历,为孩子展现出枪炮的无情,也展现出无法被枪炮粉碎的勇气与友情。从未亲历战火的孩子,得以明辨什么是“野蛮”,什么是“文明”。
又如《大人有事瞒着我》(梅兰妮·弗洛瑞安著,吉林教育出版社),谈论的则是“死亡”这一话题。小女孩发现爸爸、妈妈和外公变得与往常不太一样,好像有什么事瞒着她。与她最贴心的外婆也很久没有露面了。虽然没有任何人为此向她解释,但她幼小的心灵却分明感受到了什么。于是,她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回忆与外婆相处的美好时光,又自顾自地躺在地上,闭上眼睛,大胆猜测:“死的感觉,大概就跟睡着了一样吧?”最后,小女孩悄悄画了一幅画。画面上,外婆安详的睡着了。她把这幅画送给妈妈,治愈了妈妈的忧伤。大人以为小孩不懂事,刻意对她隐瞒亲人死亡的事实。没想到,孩子本能地接纳了亲人的离世,最终反而给予大人最温暖的慰藉。绘本用这种方式与孩子谈生死,是非常容易被孩子理解的。
再如,《马里奥的奇妙旅行》(西蒙娜·巴勒斯塔著,安东妮·德普雷兹绘,吉林教育出版社)一书,谈论的则是“成长”这个话题。在大人的多番催促下,男孩马里奥登上一辆名为“人生号”的列车。他在列车上遇见不苟言笑的检票员,还有一些面无表情、按部就班操纵列车机器的人。马里奥也被要求加入干活者的行列,“不老实干活,就别想到达终点”便是他收到的训诫。幸运的是,马里奥童年美梦中的小人儿飞到他身边,带他逃离了这辆枯燥无趣的列车。在经历了一番奇特冒险之后,马里奥顺利到达终点。故事把“成长”比喻成一段旅程,让孩子直观感受“按部就班的列车”和“马里奥的奇妙旅程”两种不同的前行方式,其实是给孩子一段留白,一种选择,将孩子从成长压力中释放出来,看见人生的多种可能。
将大命题化为小故事,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对深奥的命题产生直观的体验,这便是绘本的魅力所在。
艺术画面
画面之于绘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画面是文字的补充,有辅助情节推进的功能。同时,画面本身也是独立的艺术作品,能传递信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很多没有文字、只有图画的绘本,不失为完整、优秀的作品。对于读图能力远胜于读字能力的儿童而言,绘本画面显得尤为重要。法国绘本创作者非常重视画面呈现形式,在追求图文完美结合的同时,强调画面的个性化和艺术感。
有的绘本画风唯美。例如《无字书》(让-马利·赫比亚著,玛丽·德邦绘,印刷工业出版社):仆人曼迪亚为王公苏卡献上了一本无字书,用一张张空白的书页,向王公描述大自然的隐秘之美。《无字书》的绘图充满浓郁的异域气息,营造出一个神秘而梦幻的世界。绘者用唯美的色调,为书中所呈现的自然景观赋予了新的生命与内涵,使得每一幅画面都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带给小读者美的阅读享受。
有的绘本画面完整细致,图文高度协同。如在《小熊的海岛之旅》(本杰明·肖著,海豚出版社)一书中,先是用文字说明:由于天降大雪,熊爸爸和熊宝宝不得不离开歌剧院顶楼,去寻找一个新的住所。与文字相配的图画上,有许多高高低低、堆满积雪的屋顶,上面留下一串串脚印。细心的孩子会发现,这些脚印里藏有许多信息:一开始,画面上只有熊爸爸的脚印,这说明熊爸爸先是抱着熊宝宝走;继续看,脚印由一行变成了两行,这一定是小熊不愿意错过踏雪的好机会,于是挣脱熊爸爸的怀抱,自己走;紧接着,两行脚印分别通往不同的方向——糟糕,父子俩该不会是走散了吧?再往后,屋顶上多了一个大大的圆形“脚印”!小读者稍加想象便会明白,这是熊爸爸不小心在雪中摔了一个屁滚墩儿!正是因为细致入微,这些静止的画面,才会让孩子头脑中产生动态的镜头感,以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并完善了绘本创作过程。
有的绘本画面简洁大胆,张扬个性。如绘本《家有家规》(劳伦斯·萨隆、埃玛努埃勒·屈埃夫著,吉勒·拉帕波尔绘,海豚出版社)中,有一句是“我不能老想着把后妈赶走,下一个可能更让人难以忍受”。配图是一个小男孩站在一双超级大的高跟鞋上,正往鞋子里撒尿(如图)!这与我们平时常见的规则类图书的配图太不一样了!如此大胆的画面,让孩子的天性得到释放,情绪得到重视,而不是一味的限制与压抑。书中用文字强调规则与约束,用画面提供释放与轻松,一张一弛,张弛有道,自然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法国绘本童书能得到中国乃至全世界小朋友的青睐,是因为在小小的书页之间,蕴藏了大大的奥秘!绘本空间,不但是小读者的成长空间,也是绘本创作者、绘本编辑施展拳脚、大显身手的空间。在国际交流频繁、共享资源丰富的今天,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愿意为孩子捧读一本法国绘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绘本作家和编辑,愿意借鉴法国绘本创作的优秀做法,结合深厚的中华文化,创造出更多真正受小读者喜爱的原创绘本图书。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优秀的法国绘本作品,可以关注法国PrixSorcières(女巫奖)、PrixLImmortel(不朽奖)、PrixdeTreize(十三奖)、Prixdepépite(金豆奖)等权威奖项的获奖作品;也可以浏览法国AlbinMichel、DidierJeunesse,L'écoledesloisirs,MeMo,Hélium,PocketJeunesse,Bayard,Flammarion,Seuil等优质童书出版商的官网,获取最新法国绘本童书出版信息。当然,您也可以通过版权代理机构获得法国绘本童书的中文出版权,除了“博达”“大苹果”等大型版权代理机构以外,“武娟五本书书讯”“张晔版权工作室”等也都是挖掘优质法语绘本童书的不错选择。希望有更多孩子能从优质绘本中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度过欢乐的童年!
作者单位:中南传媒国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