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出版机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2021-10-24李奇

新阅读 2021年10期
关键词:机工图书领域

李奇

当前,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体、新应用不断涌现,信息传播渠道、读者阅读需求均出现了多样化趋势。加快融合发展,已成为各专业出版机构应对数字化挑战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几年,机械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机工社)对于出版融合发展工作也进行了一些谋划和探索,下文主要介绍三个层面的工作。

加强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机工社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出版社,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已形成“图书出版、期刊传媒、研究咨询、图书分销、数字出版”五位一体的业务架构体系。除了图书出版和分销业务外,还有媒体业务、咨询业务和数字业务,同时还是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第一分馆,每年为国家定点收藏科技文献资源。因此,机工社不仅是一个出版社,它有图书、有传媒(26种期刊)、有研究所(5个研究所)、有图书馆(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第一分馆)、有书店(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类似于麦克劳希尔的业务架构。

近年来,依托自身独特优势,站在全局高度,机工社加速“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积极推进各产业间资源的融合、产品的融合、业务的融合、作者的融合、读者的融合等,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相互支撑、相互借势和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机工社的整体作战优势。

建筑领域。积极推进建筑图书、建筑期刊与建筑文创的融合发展。机工社在建筑图书领域深耕20余年,拥有权威的作者队伍和经验丰富的专业出版团队。2018年起,本社陆续推出了中国古建筑拼装文创“圆梦”系列产品。去年,与清华大学强强联合,共同创建了《建筑史学刊》这一学术刊物。这样,在建筑领域就形成了“书、刊、文创”融合发展的产品矩阵,借助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有助于获取更为优质的作者资源;借助出版社成熟的图书销售渠道及现有的营销资源,有助于实现期刊和文创产品的快速推广。

经济管理领域。机工社致力打造的“机工经管+华章经管”双品牌,多年来始终占据着细分市场占有率前二的位置。依托在此领域的强势地位,本社积极探索拓展了线上线下会议、专题培训和工业游学等关联项目。近期,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合作创办《经济管理学刊》,希望借助双方的优质资源,共同打造一个顶级的学术研究与传播平台。

机械工程领域。机工社承担着《机械工程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围绕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和专家作者团队,本社不仅策划了“我是工程师”系列科普丛书,还于2018年创建了JME学院。该学院聚焦于机械工程领域,是一个线上线下学术融合的交流平台。截至目前,已经与6个院士的顶尖科研团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开展了多个深入、实质性的落地合作项目。同时,依托纸质期刊,推出了“优秀论文”“封面文章”等多个系列网络公开课与高水平学术论坛,进一步提升了学术论文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除了以上的书刊融合,目前机工社还在筹建“工业装备探索馆(海军馆)”。该项目聚焦工程科技,是科技、科普、科普体验相互融合促进的综合性项目。该项目以海军装备展示为载体,从机械角度切入,降维展示海军五大兵种的重要武器装备,以“实物模型+剖面结构+机械运动+声光电、AR\VR等多媒体手段”的综合方式,实现原理展示、互动体验、教育教学等功能,向青少年和成人进行科普,并展示工业之美和装备之美。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汇聚机工社各方资源的一个大平台,为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助力。

加强各产业内的融合发展

图书产业。上游,通过积极整合资源、二次开发资源,努力形成纸质书、有声书、电子书、视频以及培训会、营销会的“一纸三电两会”的资源开发格局。下游,持续探索直播带货、短视频、云书展、云馆配等各类营销。

课程直播。内容选题覆盖切削加工、锻造、焊接、热处理、工业自动化、机床等专业领域,主讲人既有行业知名专家、知名学者和研究人员,也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劳动模范和来自企业一线的资深技术人员,内容专业、实用,帮助用户解决了许多实际生产中的难题,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和支持,在行业中产生了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比如,“实验与分析”杂志,面向的是实验室科研人员,这其实是一个受众面很窄的领域,但该项目团队以“实验与分析”订阅号为核心,通过长视频渠道B站、Lab网站、期刊杂志等,努力在垂直领域做深做透。如定期分享政策法规、实验方法、分析技术、应用案例等干货,定期推送专业主题的线上直播课程,积极开拓线上新品发布会业务,等等。通过科学的新媒体定位与运营布局,杂志目前已基本完成传统媒体的转型,成为以应用知识服务为基础的新媒体。同时,利用在国际工业领域的优势资源,机工社还着手打造了《工业传奇》系列纪录片,这也是中国首部大型国际工业题材系列纪录片。目前,该系列纪录片已經完成了第一季、第二季以及一套出版物的制作,内容涉及自动化、物流、机5器人、机床、3D打印、人工智能等关键工业领域。该项目是从传统纸质媒介向数字视频媒介转变的一次积极探索,有利于机工传媒业务加速实现从传统媒体形态向新形态的迭代转变。

咨询产业。加快现有资源的数字化加工进程,加大自有平台、自有工具的开发力度,开通运营了“先进制造业知识服务平台”,“机器人知识服务平台开发与资源建设”等4个数据库也已进入实施阶段。

其中,情报研究所持续强化融合发展和市场化意识,积极打造“文献+情报+技术”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用技术连接文献与情报服务,一手抓文献、一手抓情报,通过提高文献服务附加值、提高情报研究产品力,成功开拓了企业市场,与潍柴、华为、中航技等头部企业建立了密切联系。先进制造发展研究所还利用“机工战略”微博这一平台,发布原创文章、发起热点话题讨论、共创共建自研项目等,努力在行业内发出自己的声音。

加大“新基建”力度,为出版融合发展提供保障

基础设施数字化。搭建了机工全媒体演播中心、融媒体中心、九州云播平台、机工云网校、工程科技数字图书馆等重大数字化基础设施,为实现线上线下数字化、音视频等富媒体数字产品制作与发布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内容资源数字化。基于机工社优质图书内容,重点打造一批高质量数字产品,覆盖重点专业群、领域群、用户群,形成纸电融合的硬核资源。其中,大众板块着力打造“一纸三电”,即基于纸质书的电子书、有声书和知识服务课程;教材板块以核心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为抓手:科技板块以数字化手册、机电车百科全书为抓手。

营销销售数字化。在线上营销活动成为新常态的趋势下,以总社层面新媒体和各单位、各领域垂直新媒体为基础,打造属于机工社的私域流量池。目前全社已积累了200多个新媒体矩阵,1600余个垂直微信群,专业粉丝总量突破1200万;打造了“机工教育”“管理的常识”“金属加工”“金粉讲堂”等多个在业内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自媒体品牌。

经营管理数字化。包括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出版社ERP一期工程、财务管理数字化与POD数码印刷等。

以上是机工社在出版融合发展方面展开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十四五”期间,机工社将在继续夯实传统图书期刊出版的同时,抓住用户对内容消费形态的转变机遇,将纸介用户引入数字平台,向数字平台用户推广融媒体产品和纸质产品,纸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赋予传统出版新的生机,使机工社走出更为宽广的出版之路。

作者系机械工业出版社社长

(本文系作者在2021中国数字出版创新论坛上的演讲)

猜你喜欢

机工图书领域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