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机1520—2021》:500年世界史——汹涌的危机史

2021-10-24郭勤贵

新阅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危机世界经济

郭勤贵

公元1520年是世界史的起点、全球化的开端,也是世界海权大国崛起、陆权古老帝国衰落的分界线。由于大航海及地理大发现,世界变得紧密、喧嚣、动荡与血雨腥风起来。随着海上通道被打通,世界连在了一起,彼此变得更熟悉,却又更危险。能够走向蔚蓝色海洋的国家,就能够将世界各地的金银财宝带回家。不过最初两颗欧洲大牙(葡萄牙与西班牙)是吃人的大牙,更多的是依靠船坚炮利赤裸裸地占领与掠夺,直到荷兰帝国时代,才更多地进行贸易。

最早一批到海神波塞冬领地内探险的国家,成了海权国家,源源不断的黄金、象牙和香料,沿着葡萄牙人开发的新航线,被搬进了他们的国库。沿着开辟的新航线,新的世界秩序和国际贸易逐步形成,供应链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原动力,这些新航线,成为欧洲控制世界供应链的标志,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拥有了世界。

围绕着海上航线、贸易及其可以到达的陆地,欧洲海权国家相互拼杀,为宗教而战,为独立而战,为地盘而战,为利益而战,为权力而战。欧洲大陆战火纷飞,列强们踏着失败者的尸体和炮火的硝烟,开始瓜分世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德国、美国、俄国、日本这9个国家先后崛起,而荷兰、英國与美国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各自领导了世界100多年。

工业大革命、市场经济与全球经济危机

随着现代金融、公司、工业、市场、法律等在英国粉墨登场,日不落帝国靠“一抢二卖”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危机,1719—1720年的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使法国开始厌恶纸币,英格兰银行几乎破产,与1772年那场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的英国信贷紧缩不同,这次是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的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经济危机侵袭着大英帝国,使得大英帝国要到世界各地开辟新的市场,以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方式来化解过剩的危机。于是,就有了大英帝国入侵大清王朝的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

工业大革命后,经济危机成了家常便饭、周期性发作的顽疾。因为有了贸易,各国之间联系得较为紧密。于是,发生在大英帝国的经济危机像肆虐欧洲的大瘟疫一样,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英吉利海峡,波及当时主要的工业国家,近到法国、荷兰、德国、俄罗斯,远到日本与美国。

最初的经济危机带头大哥基本都是英国,但慢慢地变成了美国。19世纪世界经济危机曾出现过三次大恐慌,英国恐慌了1次,而美国恐慌了2次。随着当时的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美国兴修运河、跑火车等热火朝天的大基建,欧洲资本纷纷淘金美国,美国的大繁荣导致了19世纪30—50年代运河、银行业和铁路股票多次出现泡沫大崩盘,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铁路经济大危机。

拉美是一个注定周期爆发债务危机的神奇地方,1825年的拉美债务危机,投机资本甚至刀口舔血,向一个完全虚构的国家放贷。1890年的巴林危机以及随后引发的拉美大崩溃。此后过去了90年,债务危机没有遗忘拉美这个地方,1980年拉美债务危机又爆发了。

最可怕的一次长期大萧条发生在美国接班后的1873年至1896年,这段时间出现了断断续续的3次危机,这次危机不仅是美国人的大恐慌,更是世界经济的大恐慌。19世纪,英美两国遥相呼应、交替爆发经济危机,这是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是东方世界的政治危机,股市危机如闰年一样反复上演。

奇怪的是,谁是危机的带头大哥,谁就真的可能成为世界的带头大哥。慢慢地,世界供应链开始了第三次转移,美国GDP在频发的危机与大恐慌中,悄无声息的在1894年全面超越英国,名列第一,同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而这背后是,新大陆的美国和欧洲旧大陆的德国同时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大机遇。德国经济超越了英法传统的欧洲两霸,美国则超过了所有国家,东边的日本在被兵临城下的美国军舰吓醒了之后,立志脱亚入欧,混入西方列强队伍中,就在美国经济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的这一年,1894年,中国的千年门徒日本,通过甲午海战胜利,证明其也超过了师傅中国。

一战、二战与全球危机

德国的强势崛起及其与法国的新仇旧恨,预示着欧洲旧大陆一场剧烈的动荡即将来临。各怀心态的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就此成立。联盟虽然旨在缓解地缘政治风险,但也带来了一种传导机制,即将一次小冲突或外交争议升级为一次大规模冲突。17—19世纪,欧洲曾多次上演这样的群殴。不过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武器装备技术的升级,20世纪接连发生的两场世界大战带来的灾难实在是太大了。

20世纪初,在大清王朝的庚子之难的1900年,刚从1896年长萧条中走出不久的美国,又爆发了经济危机。7年后,美国新世纪的大恐慌再次惊恐未定,一位法国银行家愤怒地将美国描述为“一个巨大的金融公害”,一个堂堂的第一世界经济大国,不能总靠华尔街传奇大佬摩根个人来三番五次的拯救吧,于是,美国想起了当年汉密尔顿设立美国中央银行的用意,美联储也应运而生。

美国世纪之初两大经济危机的波及,德国在旧大陆的崛起,两大同盟的互相防范与敌视,已经为世界危机埋下了种子。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4年8月隆隆的炮声中开打了。

战争与经济危机密切相关,但并非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朱格拉周期理论就认为,社会经济运动存在繁荣、危机与萧条等三个阶段,反复出现就形成了周期。危机像瘟疫一样,是已发达的工商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政治、战争、农业欠收以及气候恶化等因素并非周期波动的主要根源,它们只能加重经济恶化的趋势。周期波动是经济自动发生的现象,与人民的行为、储蓄习惯以及他们对可利用的资本与信用的运用方式有直接联系。其背后的本质是人性、人心及其行为。

从一战与经济的关联关系看,一战刚爆发时,反而极大地刺激了全球经济增长。冶金术、工艺和自动化等方面的进步被用于制造杀伤力更大的武器。参战国都抛弃了金本位制,开始大肆印刷纸币来支撑战争。随着死亡人数上升,总需求剧增,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出口食品和资源的殖民地经济繁荣,提供战争装备的美国企业也赚得盆满钵满,成了最大的赢家。由于欧洲国家没有财力支撑战争,为参战国提供贷款也可以赚取丰厚的利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和美国的银行则大发其财。在战争后期,美国决定参战了,更多的是经济利益考虑,美国向协约国发放了大量贷款。美国设定了政府债务上限,并发行自由公债来帮助政府履行新的义务。自由公债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持久影响。

一战进行到焦灼状态时,大自然好像也看不惯人世间的悲剧与瞎折腾,1918年一场大流感随着战争传遍全球,如同1520年征服新大陆的那场瘟疫一样,远比战争杀伤力大得多的瘟疫横扫战场,非战斗减员严重,战争实在打不下去了。一战就这样在瘟疫过后结束了。但在一战后,欧洲国家贸易逆差严重,债台高筑。殖民地告别了战争期间的繁荣,经济走向萧条。战后几年,物价暴跌,贸易萎缩。

一战后,英法美合力打败了德国的挑战,战败国德国在法国的报复下陷入深渊。极端的危机下,希特勒和他的纳粹走上了历史舞台,将国家威权主义与法西斯发挥到极致,美国的援助与美德互利的经济模式(德国向美国借债,购买美国的产品),使得战败国德国在二战前又再次快速崛起,一支武装到牙齿的德国军队横空出世了。

一战中的暴富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大繁荣,使得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实力越来越强。美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国,最大的工业国,第一经济强国,在一战后经历了短暂的经济危机之后,美国迎来了大繁荣时代,此刻的美国人深信繁荣将永远伴随美国。美联储成立后开始有所作为了,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美國政府发行的自由公债,都刺激了华尔街的繁荣。于是,借钱炒股,抵押房子炒股,杠杆资金炒股,华尔街正在上演金钱永不眠的游戏。危机孕育在繁荣之中,到达顶点意味着下坡路的开始。于是,1929年大萧条开始了,这场由美国华尔街股市大崩盘引发的大萧条波及世界,演变成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迄今为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回顾这场危机,经济的周期规律、人性的贪婪与恐惧、错误的政策等都延长了危机的时间,加大了危机的损害后果。胡佛的火上浇油带来了恶果。罗斯福新政缓解了危机,但真正走出这场大危机的是德国、日本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发达世界似乎在永无尽头的危机中度日,显著的低点是美国的长期大萧条和前魏玛共和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若将1520年至今这500年作为一个超长的历史大周期,那么,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这段时期,是世界剧烈动荡的过渡期、重组期与洗牌期。而当下的世界,与这段时期十分相似。

战后新秩序与全球危机

二战后,全球化2.0时代来临。世界进入长期的和平发展期。德国的魔术,日本的奇迹,美苏冷战,四次中东战争,越南战争等。在此期间,英美于1970年后先后陷入滞胀的10年,拉美在1980年陷入债务危机。1987年华尔街大崩溃,史称“黑色星期一”。1990年日本经济开始走向崩溃,进入了“失去的十年”,25年后仍未恢复元气;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导致“亚洲四小龙”金融和政治格局的彻底重组;1998年俄罗斯爆发债务危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高速增长最终只是超现实幻想。美联储的货币宽松与收缩制造了房地产的泡沫,史上全球第二大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欧洲被波及,欧债危机于2010年爆发。为了应对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进入债务型经济模式。美国多次启动QE,中国经济增长在2012年达到高峰后,持续下行,几近腰斩,M2扩张,传导给了中国房地产,由此进入通胀的十年。早已采取负利率的欧洲、日本仍未走出次贷危机的泥潭。

2019年,世界经济已经陷入衰退。当世界还在忧虑英国脱欧,美国退群,逆全球化加速这些影响未来的大事件时,谁也没想到,新冠病毒在2020年席卷全球,使得脱欧与退群、逆全球化后果提前得以加速实现。世界大变局来了。

自从2000年之后,世界经济几乎10年爆发一次大的危机,而瘟疫也频频发难,从SARS到大流感、埃博拉,再到新冠,大自然的病毒不断向人类提示它们并未远去。如果将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这些经济危机,从因果关系与关联关系两个维度进行梳理,就会发现危机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

全球经济危机的成因与逻辑

广义上的经济危机,包括实体经济危机与金融经济危机两个部分,而在金融危机里包括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外汇危机、货币危机、黄金危机、财政危机等多种危机。战争、瘟疫、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等)、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错误的调控政策等只不过是危机的导火索或催化剂而已。经济危机的本身,经济与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伴随着市场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政府出于各种考虑就会伸出货币与信贷及财政等宏观经济调控之手,在宽松扩展与紧缩中紧紧地和市场如影随形。于是,货币、信贷与债务成了世界的老三样。究其根本,市场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本质还是千古未变的人性与人心,始终游弋在贪婪与恐惧之间。因此,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自我调整的动力。

关于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互动关系问题。伯南克认为,不断恶化的金融状况正在造成更为糟糕的经济状况,而这反过来又加速了次贷危机和金融恐慌。最终,如果不稳定经济,就无法稳定金融体系,反之亦然。所以要把火扑灭,必须同时做这两件事。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纵观世界人类发展史,发现无论朝代更迭、经济发展等活动都在不断地重复过去。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危机1520—2021》一书以1520—2020年这500年的世界历史为主线,以纵横坐标为轴点,梳理分析了世界百年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背后的原因及其影响。同时从经济危机的导火索与催化剂角度,将有关历史事件关联起来,去寻找二者之间的影响。比如:经济危机与战争、瘟疫、地缘政治、全球化、货币、科技、政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归纳与梳理,我们会惊奇地发现,500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与大国兴衰交替、全球化、全球产业链的转移、世界秩序变局存在着紧密相关性。从某种程度说,500年的世界史,就是一部世界经济危机史,一部世界大国兴衰史,一部全球化史,一部产业链转移变迁史,一部世界秩序变局、重构史,一部工业革命史。如果从经济增长困局与危机+低利率,将会极大程度限制全球各大央行刺激经济增长的能力、内部冲突、外部冲突等三个维度去看待世界,你就会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跌宕起伏的世界历史,就会懂得当下的世界。

作者系财经作家

猜你喜欢

危机世界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经济
危机来袭/等